梁玲玲
摘 要:音樂教學作為初中階段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視野的開闊、想象力的豐富、審美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但現階段的初中音樂教學中仍存在些許不足之處,如教師的教學理念守舊、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缺乏音樂學習熱情和自主創新能力等。為保證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立足時代背景,遵循現代教育理念,深入分析教學問題,探索出多元化的有效途徑,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現代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背景下,音樂學科的獨特優勢逐漸顯現,科學、高效的音樂教學不僅幫助學生獲取豐富的樂理知識和演唱技巧,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升華,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在進行日常的課堂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制訂合理的音樂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探索,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音樂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思維中,教師更注重如何在考試中幫助學生取得高分,而忽略了對其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若要保證初中音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方案,以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
當前的環境中學生接觸音樂的途徑越來越多,多樣化的音樂形式和音樂風格使學生逐漸樹立起自己的音樂喜好,所以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比如,在進行《喀什的春天》這首歌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春天的特點以及知道的關于春天的歌曲,比比看誰知道得多;然后引出《喀什的春天》,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跟唱之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最后每個小組自由發揮在班級進行表演,既可以按照原方式進行演唱,也可以進行音樂形式的創新,以此活躍課堂氛圍,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初中生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一定程度上來說,教師只要拋出其感興趣或趣味性較強的問題都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產生深入了解和學習的動力。在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引導性的問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情境,學生對音樂學習充滿興趣和熱情,才能有持續的靈感和想象力,這是進行創新的堅實基礎。
例如,在《歌唱美麗的家鄉》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同學們,現在回憶一下,家鄉是什么樣子的?”“同學們,一起說一說家鄉最美的地方在哪里?”這樣的問題,預設一個心理情境,讓學生進入對美麗家鄉的回憶和想象,接著在良好的氛圍中導入教學內容,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把握這首歌的內涵,從而獲取情感的升華。
三、依托現代手段,啟發學生的音樂思維
信息時代的背景下,隨著科學技術向教育領域的逐步深入和拓展,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已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日常課堂教學中,包括多媒體教學、微課、遠程授課等,對提升教學質量具有實際意義。當前的教育教學環境中,初中音樂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感受音樂的內涵和意義,啟發學生的音樂思維,輔助創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化蝶》這首曲子的教學時,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片段配以這首曲子,使學生將音樂與視頻情境相融合,置身其中感受音樂的美,對這個故事發表自己的見解并進行思維發散,從而進行創新實踐。
四、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實踐,通過音樂學習讓學生會聽、會唱、會表演。初中音樂教學相對開放,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定的實踐機會,鼓勵學生在自由的舞臺上進行自我展示,增強其對音樂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進行《黃河水手歌》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黃河水手的相關畫面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對其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帶領學生跟唱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創意演示,搭配演唱再現水手并肩工作的場景,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強化其創新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和德育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情操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多元化的教學途徑,通過情境創設、多媒體教學、活動實踐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生的音樂思維和審美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保證初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飛菲.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探究[J].考試周刊,2017(35):127.
[2]石淑菊.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z1):479.
[3]周龐.淺析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參花,2018(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