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旭
【摘要】? ?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已迎來了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在此背景下,我國教育工作也向著信息化方向發展。通過將信息技術合理應用到教學工作中,其不僅突破了技術范疇,而且也對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各種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翻轉式課堂更是受到了教師與學生的認可和青睞。如今,國家及地方的教育部門也組織了很多形式的微課比賽活動,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學具有較強的時代性與開放性,在此背景下,其對高中政治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也有了更嚴格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圍繞高中政治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升路徑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以期可以促進高中政治教學的穩定有序發展。
【關鍵詞】? ? 政治? ? 信息化素養? ? 提升路徑
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它對我國很多行業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同時也轉變了傳統的工作理念及方式。不僅如此,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其也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創新,對于當下的思想觀念與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挑戰。隨著教育的信息化發展,教師也由傳統的教學主體轉變為當下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在開展教學活動中也采用了很多信息化技術。
在此背景下,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素養,通過合理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其所具備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而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全面的體現,課堂效果也會隨之提高。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特征
1.1擴充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
由于互聯網具有超時空性,這也致使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而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學時間和空間也得到了拓展。在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室是教學的主要場所,而教師與學生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去固定場所進行教學。不過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高中的思想政治也可借助網絡開展教學,這樣教師與學生便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結合個人需求便可充分了解要學習的知識內容。
不僅如此,傳統政治課堂是以黑板或電腦為載體的,由于受到條件或體積限制,致使學生無法順利共享知識信息。不過隨著手機終端的普及,學生在課余時間便可利用手機終端連接網絡進行學習,通過將有學習價值的知識內容存儲到手機中,他們也可隨時隨地的學習,而且在手機的很多學習軟件上也可交流、互動,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實現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間的資源共享[1]。
1.2豐富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書籍以及報刊等都是人們獲取教育資源的一種傳統方式,雖其發展的歷史久遠,但由于書籍出版發行的周期固定,且信息更新的較慢,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師教學的內容不具備時效性。
不過移動互聯網綜合了互聯網以及移動通信,其覆蓋范圍不但廣泛,而且信息更新的速度較快,這在很大程度上都彌補了我國傳統媒體更新信息慢的不足,通過聯網學生便可獲得想要的思想政治教學信息。而且其也具備共享性與開放性特點,學生在掌握知識信息后也能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討論,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還開拓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資源[2]。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對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呼喚
如今,我國已迎來了互聯網+時代,在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不僅改變了教學的形式,同時也變革了思維方式。隨著信息技術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的應用,教學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它不僅開拓了教師的視野,同時也提高了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教學工作開展的好壞在于教師,而教師又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教師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并成為一個具備信息化素養與大數據思維的優秀教師。對于思想政治教學而言,其具有較強的系統性與理論性,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極為枯燥,而且教材中的案例并不新穎,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內容也極為空洞。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思維活躍且好奇心較強,對于網絡上的新鮮事物、信息極為關注,也愛與同學或朋友探討、交流網上的信息,不過由于他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較差,對于事物也缺乏系統認識。基于此,教師只有轉變教學思維,通過豐富教學模式,學生才能有效的學習和發展。
三、思想政治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內涵
3.1共享性、關聯性的信息化思維
在開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突破多媒體教學技術,同時還要最大限度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養。隨著我國教育與信息技術的不斷結合,其不但具備信息技術的共享性與開放性等特性,同時,還表現出了新的個性與內涵。
如今,信息技術已從傳統的互聯網發展到了當下的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其不僅增加了世界的聯系,而且還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完善了他們的認識。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其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對于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不論是互聯網還是大數據,其都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它們不僅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而且其內含的思維模式也值得人們學習與利用。
世界存在著普遍聯系,這是世界永恒發展的前提,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一個觀點是借助聯系看問題,而信息技術同樣具備這一思維特點。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其不僅能實現教學與技術的有機結合,而且通過多媒體教師也能將思維導圖清晰、直觀的展現出來。不論教師的思維有多復雜,其都可以清晰展現,再加上結合信息技術,教師設計的思維導圖也會更加生動、明了。不僅如此,信息化的關聯性思維還可豐富教師的思維內容,其不但能打破教材的局限,而且還有利于教師與其他教師的思維溝通與交流。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其具備的共享性也得到了發揮,這也使得人們的聯系變得更為密切。信息的價值在于共享,其不僅能促進生產要素的流通,而且還能提高生產力,教育也是如此。傳遞與共享知識是教師的工作職責,教師不論是在學習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要形成共享意識,這樣他們也能整理知識并與學生分享[3]。
信息技術不僅能幫助人們解決工作遇到的難題,而且還能為人們提供信息收集與處理的思考模式,通過不斷實踐,其也會成為人們必備的一種處理問題能力。不管是什么問題與挫折都不是突然出現的,矛盾自身具備一定的特殊性與普遍性,所以對于問題的解決,人們會借助經驗進行,在人們不斷形成科學論證后,他們也會發現一些事物背后的規律,通過利用這些規律,他們處理問題的效率也會隨之提高。通過應用信息化開展教學工作,教師的使用多媒體技術能力、收集資料能力以及數據分析和加工等能力也會提高。
四、優化思想政治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對策
4.1構建信息化思維
信息化涵蓋的共享性思維與關聯性思維都可豐富高中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同時也能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創新與高效。思想性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同時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難點。90后、00后以及10后都生活在互聯網+時代,他們身為我國教育的新生代,不僅思維活躍、開放,而且行為也趨于自由、直爽,他們具備的信息化能力與素養更為豐富、全面。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學必然要適應新常態,身為學生的教師,他們也需掌握思想政治課程的特性。在思想政治教學期間,知識內容的載體是逐漸發展形成的,而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等教學目標也面臨著許多挑戰與任務。在此背景下,教師必須構建信息化思維,通過將課堂與課下、校內與校外、教材與時政有機聯系到一起,這樣思想政治教學的資源也能得到整合。通過形成程序性思維,教師還可有效把控課堂節奏,通過分化教學內容并按照程序開展教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邏輯性也會隨之提高。此外,形成共享性思維,思想政治課堂的價值觀與情感態度等目標也可實現,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始終滲透著共享性,在選擇教學材料期間,教師需保持新穎性,同時要選擇能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題材。
針對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問題,教師要想突破便可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在講解愛國主義知識時,教師可借助生動、形象的視頻為學生展示,這樣學生也能產生共鳴效應,進而內化成教學目標。教師與學生不但要實現知識的共享,而且在生活中教師也要多關心學生,這樣學生也能積極、向上的學習與生活。
4.2培養信息化能力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教師不僅要形成信息化思維,同時還要具備信息化能力。隨著教育的信息化發展,不論是在傳統課堂教學中還是多媒體課堂上,高效、生動的翻轉課堂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此背景下,其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整理報紙期刊以及拼接PPT制作課件已無法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在技術方面,教師需全面提高自身的收集信息、處理與加工等能力,對于教學內容也要進行數字化設計。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在各教學輔助網站以及APP終端整理教學資源,同時也要合理制作翻轉課堂課件,網絡應用于信息處理能力也是他們必備的。基于此,國家與地方的教育部門需加大對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訓力度,通過讓教師積極參與到教學信息化建設與學校活動中,如微課大賽等,這樣他們自身的信息化應用能力也能得到提高[4]。
五、結束語
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與教學活動的關系更為密切,不過因受地方經濟、教師年齡等因素的影響,一些教師的信息化素養較差,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也無法有效使用信息化技術。
所以為了確保教師能應對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應用信息化教學意識,國家與地方的教育部門也要注重對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才能提升,而高中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才能高效、穩定的開展。
參? 考? 文? 獻
[1]陳寶權. 高中政治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的路徑探析[J]. 中國高新區, 2018(24):92.
[2]趙丹丹. 高中政治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的路徑探析[J]. 理論觀察,2017(7):165-167.
[3]邱麗平. 高中政治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的路徑探析[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40):197.
[4]石鈺. 高職院校“兩課”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路徑探析[J]. 新西部(中旬刊),2019(2):15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