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麗
摘 要:當前學生閱讀方法比較陳舊,對閱讀的積極性不高,進而嚴重地影響了語文閱讀的質量。文章基于核心素養視閾,對兒童文學與語文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進行詳細探析,對具體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力圖將兒童文學和語文閱讀緊密地結合到一起,用兒童文學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兒童文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5-0080-02
兒童文學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夠接觸到的重要閱讀素材,利用文字的方式將閱讀素材蘊藏在語文教學當中,將兒童文學與語文閱讀教學結合到一起,可以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一、兒童文學在語文閱讀中的應用價值
首先,文學作品是通過文字的形式呈現的,可以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學作品的情感元素進行理解,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其次,文學作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融入,可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讓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同時夯實自己的閱讀基本功,感受文學作品背后的魅力,激發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
二、兒童文學與語文閱讀教學融合存在的不足
1.不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隨著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弊端不斷地顯現,現代化的閱讀教學方式逐漸擺脫了傳統“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考查不再單靠一張卷子做點評標準,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也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過于側重理論知識教學,忽視了學生審美素質及閱讀能力的培養,致使閱讀教學不重視學生在審美及情感上的需求,顯得乏味,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很有限。
2.兒童文學的融入不到位
兒童文學是語文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部分教師對于兒童文學的重視程度不高,雖然在閱讀教學中融入了兒童文學的元素,但只是簡單地引導學生對詞句進行分析和理解,并沒有將兒童文學的價值充分地展現出來,導致學生在兒童文學的學習中對作品蘊含的藝術和情感美都沒有進行深刻領悟,這給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礙。
3.過于強調標準答案
實際上,語文閱讀理解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的學習與理解也是不斷變化的,并沒有統一和標準的答案。過分強調標準答案,必然會嚴重影響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當學生提出質疑時,教師直接說出標準答案,會使學生認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是錯誤的,這不利于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三、兒童文學與語文閱讀融合的策略
1.結合學生的認知,制定科學的閱讀指導方案
首先,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兒童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自身有很大的藝術魅力,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引導。將閱讀與兒童文學結合到一起講授,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感悟,自己思考。學生通過交流與互動,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感悟,對閱讀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可以發展個性,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以此凸顯兒童文學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價值。
其次,將閱讀與寫作相互融合。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部分,兩者之間是互為補充、相互作用。所以,教師要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開展語文寫作教學,改變以往就讀論讀的方式,讓學生動腦動筆,將閱讀中學習到的各種寫作手法,感悟到的情感和精神等表達出來。在閱讀與寫作結合教學中,要將鑒賞與表達貫穿其中,給學生創設閱讀的情境,讓學生在適當的教學情境下感受文本的寓意,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表達自己的個性理解,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
2.激發想象力,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
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對于兒童文學作品的欣賞不僅需要客觀存在的實物,還需要有充分的想象和創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對兒童文學作品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利用更加形象具體的事物,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因此,在兒童文學與語文閱讀教學融合方面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在兒童文學作品的選擇上要堅持科學性,正確合理地選擇文學作品,低年級的學生學習文學作品,更應該正確地引導,從讀書、識字和詞匯積累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對重點內容加強理解,夯實學生的語文閱讀基本功,使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針對高年級學生,應該選擇更加積極和健康的閱讀文本,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方式,鍛煉學生的感悟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段特征給他們推薦《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木偶奇遇記》和《海底兩萬里》等作品,在閱讀這些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時,學生可以從作品當中感受其內在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更好地滿足文學素養方面的需求。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海底世界》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融入文學作品《海底兩萬里》。《海底兩萬里》當中有非常多的奇妙之旅,比如冰山封路、鯊魚搏斗和章魚襲擊等情節,這些具有神秘色彩和浪漫情景的故事,可以充分地吸引學生的眼光,與《海底世界》課文融合到一起,可以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涵,感受海底世界不為人知的秘密。
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和學習時,要靈活地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指導。比如,可以根據男女生的差異給學生推薦不同的文學作品,男生可以閱讀科幻懸疑類的作品,女生可以閱讀故事類、情感類的作品,以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可以將其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聯系到一起進行學習,兩篇文章講述的內容較為相似,都是幻想與現實的交互,是現實生活的真實映射。所以,將課文與兒童文學作品結合到一起,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這對強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