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穎
[摘要] 期末評語,是老師對學生一學期表現和成長的綜合性評價,是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各種定量評價的有效補充。本文從學生對期末評語的心理期待出發,以不同年段學生的心理需求為立足點,創設師生間積極互動的評語模式, 做大班級管理的格局,讓評語成為貫穿整個初中階段的成長故事,在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激發學生成長期待、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等方面發揮積極的心理治愈作用。
[關鍵詞] 期末評語;格局觀;實踐研究;治愈系
期末評語,是老師對學生一個學期表現和成長的綜合性評價,是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導向、診斷、反饋、監控等功能,也是對各種定量評價的有效補充。班主任以評語為依托,創設師生間積極互動的評語模式,使期末評語在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激發學生成長期待、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等方面發揮積極的心理治愈作用。
一、研究緣起:期末評語的現狀和思考
1.現狀:期末評語臉譜
(1)copy——尷尬的共性
分類復制。網絡時代,無所不能的“百度”為評語提供了無數的模板。不少班主任搜集大量評語,按照優、良、差分類粘貼,班主任與學生之間一學期一度的期末評語交流演變成班主任和“百度”的狂歡,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評語雷同得令人尷尬。
千人一面。在期末評語里,男孩子大多“陽光大氣”,女孩子大多“溫暖內秀”。誠然,期末評語強調孩子在這一學期的收獲、進步,但是,“非主流”的孩子不僅僅需要老師的接納,還需要老師的引導;有個性的孩子需要老師的欣賞,也需要老師的導向。
師生習慣了敷衍的評語,心照不宣,評語喪失了教育評價的意義。
(2)show——自娛的個性
秀文字。每年評語季,就有網紅評語橫空出世,藏頭詩、文言體、歌曲風等等不一而足,但對學生而言,除了收到評語剎那時的驚艷,看到老師的才華橫溢,但看不到自己期待的客觀評價,期末評語演變成老師的自娛自樂。
秀設計。不同形狀的卡片、不同風格的繪畫、不同構思的手工,班主任煞費苦心,但師生在時間上的投入與教育效果的產生極不對等,期末評語舍本逐末。
老師聚焦形式,學生關注內容,學生的期待和老師的追求南轅北轍。期末評語違背了助力學生成長的初心,師生之間的心靈之約名存實亡。
2.思考:期末評語需求
期末評語是老師送給學生的期末大禮包,這個大禮包里面裝了什么,為什么要裝,以怎樣的心情去裝,直接影響期末評語的評價功能。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班主任需從多維度進行評估。
(1)學生成長的需求
初中是學生學習處理生命關系的重要階段。因此,如何處理自己與權威(老師、家長)、同伴、自我的關系,是青春期孩子重要的成長訴求,某一關系處理不當,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設計期末評語時,除了客觀評價孩子一學期在學習上的得失進退之外,更要關注到青春期孩子的生命關系、可持續發展。這樣,期末評語才能產生積極、溫暖的治愈作用。
(2)班級管理的需要
任何一種教育行為,都與班級管理息息相關。用心設計期末評語,讓期末評語成為凝聚班級文化的重要舉措;與學科建設相結合,促進學生學業發展;發揮其在生涯規劃中的積極作用,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自我,合理規劃未來。這樣,期末評語才能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成長指引,形成輻射、升華的格局意識。
二、研究設計:治愈系評語與班級管理格局觀
(一)概念界定
1.治愈系
治愈系原文是healing系,是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日本流行的一種音樂門類,節奏舒緩,能讓人產生共鳴,治愈心靈。之后治愈系運用于各個領域。治愈系評語,是將治愈系概念引入班級管理,班主任在撰寫期末評語時,著意于通過評語,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同學和自己的心理安撫,緩解學生因學習、成長壓力而產生的焦慮,提高學生的生命彈性,從而擁有自我療愈的能力,擁有笑對生活的生命能量。
2.格局觀
格局是事物的內在結構或外在與其他事物的聯系。班級管理的格局觀指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將班級的每一件事情放在學生整個初中生活的廣度來思考,把每一個學生的事情放在教育全班同學的角度進行設計,在更大的時空思考,從師生生命成長的角度挖掘活動的意義。治愈系評語的格局觀,意在讓期末評語在更廣視野和更高品質上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班級管理的理想與現實的統一、學生成長與班級發展的統一,為學生創設心理治愈的良好環境。
(二)研究目標
1.建立管理的格局意識
在設計學生期末評語時,從單一地著眼于“班主任如何寫”,轉變為考慮“學生期待”“班級成長”。期末評語不僅成為學生一學期的成長鑒定書,更是學生初中三年乃至走向社會的重要指導;不僅是對學生個體的綜合評價,更是一個班級整體健康發展的“體檢報告”。
2.關注學生的生命關系
班主任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通過班主任示范,指導學生參與評語的設計和撰寫,老師評價、同伴互評、學生自評,期末評語成為學生協調師生關系、同伴關系、自我認同的重要途徑。在活動的推進和文字的表達中,學生的焦慮被安撫,需求被關注,活力被激發。
3.發揮學科的滲透藝術
從語文學科建設的角度融合期末評語的設計,借助評語,巧妙地提升學生觀察、寫作、思辨等語文素養,寫期末評語成為學生觀察生活、表達情感、反思自我的重要載體。在學科教學中無痕滲透德育,在德育活動中融入學科知識,語文教學和班級文化建設,一舉兩得。
三、研究實踐:治愈系評語的設計與實施
1.評語框架
(1)七年級——老師眼中的我
剛剛踏入中學校園,學生特別在意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設計“老師眼中的我”,一方面幫助孩子建立與權威(成人)的關系,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完善自己;另一方面,通過一學年兩次評價,學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接納自我。
(2)八年級——同學眼中的我
進入八年級,同伴之間的交往滲透到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同伴之間的相處之道影響著學生的心情、班級的向心力。通過期末評語,引導孩子全面觀察同伴的優缺點,了解每一個個體在班級獨一無二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成長的焦慮。
(3)九年級——我眼中的我
九年級,是青春期孩子第一次面對人生的重要選擇,通過評語,引導孩子對自己做出準確的評價,清楚自己的現狀,做出合理的規劃,避免因“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過度焦慮,為初中的學習生活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2.主要內容
每一學年,學生有不同的成長需求,期末評語應著力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主題,引導學生積極提升自己,并保持源源不斷的新鮮感,才能激發學生對期末評語的興趣,積極參與撰寫自己的成長“史詩”。
(1)個性標簽
抽象刻板的評價不能帶給孩子具體的感受,孩子看不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于是,筆者設計了“你的精彩”這一欄目,用具體的細節評價孩子。與其說你是陽光的女孩,不如捕捉“臉上掛著微笑”“愛笑”等細節;與其說你是勇敢的男孩,不如捕捉“面對難題時的鎮定”“掌控全班時的大將風度”等細節。帶有個性的描述讓學生看到更立體的自己。
(2)精彩瞬間
回憶和自己的同桌、好友相處的畫面,細數溫暖的心情……生活中有那么多好伙伴,有那么多美好的故事,回憶這些,在治愈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收獲快樂。這類治愈系評語增加了學生與人為善的動力。舉個例子:
4月15日下午第三節課課間,數學成績發下來了。灌水回來,大吃一驚:我的數學成績不會赤裸裸地示眾了吧!對數學一向不自信的我黯然地走向自己的座位。我的分數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耳邊傳來你輕輕的聲音:成績發了,我給你蓋起來了。心里被你的細心和體貼感動。
——吳同學寫給褚同學的期末評語
這樣的故事在同學間流傳,一點點暈染,成為一種氛圍,一種文化。
見字如面——是管同學寫給“援疑質理”張同學的心里獨白。
畫如其人——是方同學心中那個“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唐同學。
細致入微——是每天替體訓的胡同學整理好桌面、抄好回家作業的李同學。
……
(3)成長寄語
期末評語,班主任不能缺位。同學寫好評語后,班主任添上畫龍點睛之筆,將學生的視線從“過去”引向“未來”,構想未來,挑戰自己。但是班主任的期末評語不能喧賓奪主,要做到短而精,振奮人心。
田同學記錄了方同學午休問題的細節。方同學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但患得患失。因此,我給他的寄語:放下,收獲!方同學主動找我交流,說會努力讓自己變得自信。
程同學贊美朱朱同學指導同學朗誦比賽的細節。朱朱在寫作、朗讀方面多次獲全國大獎,并承擔了班級主編和主播的重任,但是,他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滿意,尤其是對科學課不自信。我給他的寄語:信自己,信未來。后來朱朱同學主動競選科學課代表,努力挑戰自己。
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孩子選擇評語搭檔時,班主任要有一定的預設,防止某個孩子成為邊緣人。事實上,活動設計本身就是希望所有同學都能在班里擁有自己的朋友,擁有一份價值感。
四、研究創新:治愈系評語的創新與成效
(一)治愈系評語的格局觀
故事,具有治愈功能的素材;語言,具有治愈功能的表達。一個個小故事都是真實而細膩的作文片段,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積累,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諧了學生的生命關系。治愈系評語將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學生的自我認同、生涯規劃、學科建設、班級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班級管理的大格局。
(二)治愈系評語的互愈性
治愈系評語記錄學生成長的片段,有具體的時間、地點,有書寫者的鮮明個性,學生獲得心靈治愈的營養。班主任通過觀察、思考、統籌,做好成長檔案,在放手讓學生評價的同時解放自己。班主任有時間投入學習,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從而緩解工作焦慮,帶給學生足夠的安全感。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老師和學生互相治愈,共同成長。
《教育部基礎改革綱要》指出: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日常學習和發展的評價,利用成長記錄袋等方法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加強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治愈系評語,就是學生的成長記錄袋,裝進了班主任的理解和鼓勵,裝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也裝進了班級管理的大格局。治愈系評語,將班主任的單項輸出,變成師生的雙向交流,評語不再是班主任的“我要我覺得”,也不是學生的“我要你覺得”,而是師生的“我們都覺得”。治愈系評語,留住真實的“你”,發現精彩的“我”;治愈系評語,在最美的時光描繪最美的“你”和“我”。
[參考文獻]
[1]李樹培.描述性學生評價論[M]. 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2]段曉蕾.教師如何寫好評語[M].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3]黃鑫. 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評價改革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2004.費 穎 ? 浙江省杭州市朝暉中學教師,浙江省師德楷模,浙江省教改之星,浙江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浙江省家庭教育講師。曾獲“新杏杯”全國教師教學藝術大賽一等獎(語文)、全國家庭教育“家長沙龍”一等獎、全國班集體建設課題評比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