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娟
摘?要:濟源產業結構存在第一產業經營方式單一、第二產業發展遭遇瓶頸和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的現象。濟源應該緊抓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依托現有資源優勢,從政府政策引導、宏觀產業布局出發,不斷優化農業結構,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培育農產品綠色品牌;穩固制造業的地位,發展附加值高的先進制造業;鼓勵發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制定人才引入優惠措施,借助金融市場資金配置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從而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
一、引言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1]。由此,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上升為了國家戰略[2]。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需要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支撐,而黃河流域多數地區經濟以重工業為主,資源開采及其加工業的比重高達36.3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17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創新能力較弱,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人均增加值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黃河流域經濟體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3]。濟源與黃河流域多數經濟體的產業發展情況類似,重化工業占比明顯,傳統農業效益不高,服務業發展較慢。濟源要緊抓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進行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濟源產業發展現狀
濟源地處黃河中下游,全境屬于黃河流域,山丘區面積大,以工業建市,對濟源2009年至2019年一、二、三產業對GDP貢獻率進行搜集整理發現,第一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在2%左右,第二產業對GDP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70%左右,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接近30%。數據表明,濟源三次產業中,第二產業是濟源經濟發展的支柱,是濟源GDP的主要貢獻者,第一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一直偏低,第三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明顯低于第二產業。從產業“數量”角度看,濟源產業結構是“二三一”模式。
(一)第一產業經營方式單一
近些年,濟源通過政策激勵、企業帶動、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等各種途徑,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子,農業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農產品生產周期長,地方農戶的農業生產大多缺乏計劃性,與時俱進的市場觀念不強,導致農產品經營方式仍比較單一,經濟作物品種雷同性強,缺乏特色,不具備明顯市場競爭力,銷售收益整體并不高。另外,農作物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使用普遍,對土地的污染也比較嚴重,農產品品質不高,距離有機綠色環保差距較大。同時,農業生產分散,尚未形成規模優勢,難以進行集約式管理運營,缺乏規模效益。
(二)第二產業發展遭遇瓶頸
濟源工業化水平超過70%,目前是全國最大的綠色鉛鋅冶煉基地和白銀生產基地,鉛產量占全國總產量四分之一,白銀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2%,是河南省重要的鋼鐵、能源、化工、裝備制造基地,超百億企業有6家,中國企業500強1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有3家。濟源二產仍以鉛鋅冶煉、鋼鐵制造等傳統制造業為主,制造業具有明顯的重工業特征,發展粗放,增長動力不足。同時,制造業的粗放式發展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三)第三產業發展緩慢
濟源山區資源豐富,具有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內唯一的山河景觀—小浪底。但是,濟源旅游服務業特色不明顯,服務水平不高,輻射帶動能力較弱。三產與一二產業融合度低,三產中的科教文娛金融等與一產、二產相關行業匹配度低。地方高等教育院校只有兩所,普通本科一所,高等職業學校一所,2019年末高校在校生人數為19258人,平均每十萬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約為2683人,明顯低于2019年全國2857人的平均水平[4]。
近幾年,濟源GDP的增長速度在河南省一直處于前列,但產業發展質量不高,濟源產業轉型升級要遵循“量”和“質”的協調統一,一二三產業據各自優勢取長補短、相互融合,以實現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促進濟源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
在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地區在進行產業結構轉型時通常會將落后產業轉移出去,引進或集中有限資源發展新興產業。但是,歐美國家產業結構轉型的教訓提醒我們要防止過度去工業化,使地區經濟失去發展原動力[4]。產業轉型升級并不意味著“一刀切”的淘汰傳統產業、降低制造業比重,片面追求第三產業增加值超越第二產業,這都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濟源要結合地方實際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制度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引導,提高轉型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
首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政府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激勵機制和協調機制。比如為轉型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土地使用便利,加大對高精尖項目的財政支持力度。其次,政府主導牽線搭橋,加強區域內外產業之間的合作。為企業營造轉型升級的平臺和機會,最大化地降低轉型成本。再次,加強對產業轉型相關政策的宣傳指導,激發轉型主體內在動力。比如:召開產業轉型相關企業交流會,政府部門下基層搜集企業意見等,確保企業充分知曉政策、積極落實政策,政府及時兌現優惠政策。
(二)優化空間產業布局
產業轉型升級不需要每個經濟體都面面俱到擁有所有產業門類,最好集中多個地域互聯、產業類似經濟體的區域經濟優勢。濟源可以加強與洛陽、晉城等周邊地市的產業合作,打破城市區劃,進行整體產業布局。
加強濟洛融合。濟源與洛陽地理位置相鄰,經濟結構互補,洛陽又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濟源要積極融入洛陽都市圈的發展,有效發揮洛陽副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深入推進兩地產業協作一體化,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提升區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