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宇
摘要:物理學科在高中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興趣是人類探求知識的內存動力,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從而學好物理。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闡述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引言
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濃厚的興趣將是人們刻苦鉆研、勇于攻關的強大動力。如果學生對物理學科有了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去鉆研它。這對于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增強理解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一、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習興趣的意義
(一)高中生剛剛從初中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對于新事物以及新的環境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發現物理學科的樂趣,愿意主動學習物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物理學科學習的積極性是推動高中物理學科發展的重要動力。
(二)高中學生在進入高中以前所接受到的教育方式都不同于高中,高中學習更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許多教師都會在課前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學生自主完成,但是只有學生對該學科有興趣,學生才會自主學習,相反的,如果學生對物理學科沒有興趣,那么學生會對該門課喪失學習積極性,甚至產生厭倦的心理,嚴重阻礙高中物理教學的進步。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把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能把理論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把生活融入物理,讓物理走進生活。這樣就會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分析、去探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是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重要途徑。要以現實生活為題材,以生動的生活實例為媒介,廣泛激發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讓學生熱愛物理、探究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應用的實例有很多,例如,教學慣性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在乘車時從車啟動或剎車的過程中感受、體驗慣性,學生的一次親身體驗要勝過教師的多次講解。把物理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去思考分析,讓學生參與到案情的分析中來,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既掌握了相應的物理知識,又能感覺到物理知識是很有趣也很有用的。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生動、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能把真實的生活場景進行活化,將一些物理問題融入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中,能引起學生認知結構上的共鳴,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新知識中去,達到思維活躍的最佳狀態。例如“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既抽象而且在中學物理實驗室又不能進行實驗,我就利用flash課件向同學們模擬展示了α粒子散射實驗的各種情形,從模擬實驗中讓學生分析得出了α粒子散射實驗的幾個結論,課件中的動畫立體感很強、形象生動,增強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認識到學生主動性的提高對學習效率的幫助作用。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運用引導式教學、啟發式教學,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對知識進行直觀的探索,學生對知識親自學習與探索,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透徹的理解和扎實的記憶。將學生參與到物理教學中,可與教師之間產生互動教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掌握狀況可以直接的反饋給教師,教師能夠及時的在課堂中對學生理解和掌握不好的地方進行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二《動能與勢能》課堂教學中,勢能的定義為物體由于具有做功的形勢而具備的能,動能定義為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定義以及具備能量的原因進行分析,再通過對動能的定義引導學生對勢能與動能之間的轉換進行探索,如在某一高度的一個小鐵球具備重力勢能但不具備動能,在小鐵球逐漸掉落的過程中動能逐漸增加,直至落到地面靜止小鐵球的重力勢能與動力勢能都為零。在小鐵球的掉落過程中重力勢能逐漸轉換成動能。總而言之,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導地位,引導啟發學生學習,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可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效率。
(四)豐富物理課堂教學方式
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復雜且瑣碎,長期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物理教學課堂產生乏味的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生對高中物理的學習興趣。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方式,將枯燥的物理課堂教學變動生動有趣,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摩擦力》的教學中,可通過角色轉換式課堂方式,由學生作為教師進行摩擦力方面知識的講解,教師作為學生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向“教師”問問題,通過問題逐漸引導學生對摩擦力的產生、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及作用等知識進行學習與掌握,加深學生對摩擦力相關知識的掌握與記憶。豐富的課堂教學方式是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措施,通過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魅力與樂趣,從而逐漸提高學生對高中物理的學習興趣,實現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只有在物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才能真正實現學生愛學、樂學,從而全面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江剛:《關于高中物理教學策略的思考》,《考試周刊》,2009年第26期。
[2]李娟:《淺議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教學論壇》,2013第13期。
[3]王勇,王太春.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