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
摘要:閱讀教學就是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正確掌握文章的表達方式,提高閱讀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教學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語文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而批注式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自主閱讀能力,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因此,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中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希望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并為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當今社會是以教育為主體的時代,而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還可以使小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另外,閱讀教學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語文教師的教學質量,而批注式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認真的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借助批注式閱讀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從而拓寬學生自身的知識層面以及豐富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內容,達到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目的。
一、批注式閱讀的含義
所謂的批注式閱讀就是以簡單易懂的文字、語句對文章進行翻譯,主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可以讓小學生學會如何在閱讀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中可圈可點的語句進行評價,并寫出自己的感悟,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含義。批注式閱讀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加強對事物的認知度。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重點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教學方法,以便于讓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從而提升語文整體的學習水平。
二、小學語文中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教會批注方法,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事情只要擁有興趣,才會愿意去做。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是富有一定哲理性,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對課本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并且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的引導學生文章中優美的語句摘抄下來,并在文章中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培養在閱讀中隨時進行批注的習慣。語文教師要教會小學生批注的方法,常見的批注形式有符號批注與文字批注兩種。符號批注就是指學生可以在文章中精彩語句的下面畫橫線,又或者將不認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圈出來,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內容進行勾畫;而文本批注則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寫出對文章重點內容的感想感悟,或者寫出對文章內容所產生的質疑等。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依照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批注方法,讓小學生養成批注的習慣,從而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尊重學生個性,引導獨立批注
批注式閱讀重點是讓學生學會自讀自悟,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編制對應的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案,引導學生按照教學方案的要求去進行獨立批注。就比如說在對《蟋蟀的住宅》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標出自然段,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在閱讀時圈出新的生字生詞,之后要求學生標注出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建成的方式,同時引導學生在標注的過程中浮現畫面,并記錄下自己的感受。有的小學生對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寫下了這樣的批注:認為蟋蟀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學習;有的學生對蟋蟀的勞動成果作出這樣的批注:蟋蟀僅僅通過前足把土,鉗子搬土,后足踏地,鋸子推土的方式就建造了排水優良的住宅,感到非常神奇。這些批注充分體現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并在批注的過程中收獲了閱讀的快樂,提高了自身的閱讀能力。
(三)加強互動交流,進行二次批注
在學生經過批注式閱讀之后,教師可以圍繞文章中的重點內容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并分享批注心得,有助于在交流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對《麻雀》學習時,讓小學生對麻雀的性格及特點進行批注,之后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分享閱讀感想,并選取出色的批注向全班展示,讓學生既能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又能學會傾聽他人的見解,從而領悟到老麻雀母愛的偉大之處。在學習完課文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原本的批注進行修改,也就是所謂的二次批注,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批注予以評價,增強學生對閱讀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批注閱讀的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中運用批注式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小學生閱讀的質量,并且能夠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去思考問題,形成發散性思維。通過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可以讓小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使語文成績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曉青.淺談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J].安徽教育科研,2020(19):51-52.
[2]朱火燕.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的教學策略探討[J].讀寫算,2019(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