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楠
【摘 要】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客戶端逐漸成為紙媒的“標配”,但大多面臨品牌滲透力弱、新媒體人才欠缺、優質內容缺乏等問題。文章分析紙媒新聞客戶端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共性問題,提出紙媒新聞客戶端的發展路徑:彰顯紙媒品牌價值、用新名字突圍、打好本地新聞牌、打造核心競爭力、用優質內容加強互動。
【關鍵詞】新聞客戶端;發展路徑;內外兼修;核心競爭力
一、紙媒新聞客戶端的現狀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成了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新聞客戶端應運而生,逐漸成為紙媒的“標配”。紙媒用戶量和影響力的評價標準由發行量轉移到客戶端的下載量、閱讀量。
2020年7月22日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11(2020)》顯示,截至2019年8月,新聞資訊類APP用戶規模達6.2億人,滲透率達53.9%。[1]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新聞資訊產業發展動態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新聞資訊行業月活躍用戶規模為6.98億人,較2019年同期增長0.02億人。[2]
何謂紙媒新聞客戶端?它不同于商業新聞客戶端,其主要是指黨報、都市報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而上線的新聞客戶端,依托黨報、都市報資源優勢,積極做大做強以手機、平板電腦為載體的移動新聞平臺,以便占領新興傳播渠道與陣地,贏得用戶和市場。
移動互聯網和融媒體時代,紙媒新聞客戶端在新聞資訊市場用戶注意力資源競爭中,面臨的挑戰是較少受到用戶的主動下載,且用戶持續使用意愿不高,造成大部分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的用戶日活量、月活量小。下載量是紙媒新聞客戶端的生命線。紙媒新聞客戶端如何增加下載量、點擊率與閱讀量,如何脫穎而出,闖出新路子,值得業界深入探討。
二、紙媒新聞客戶端面臨的困境及其原因
新聞客戶端的下載量不大、點開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品牌滲透力弱,用戶滲透率低
紙媒新聞客戶端要想擁有下載量,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現在不少報紙即便是知名報紙的新聞客戶端,由于沒有挖掘紙媒新聞客戶端自身的品牌價值,導致影響力差,品牌效應弱,下載量少,發在客戶端上的新聞點擊量也少。
在一個省(區)或一個城市,一份報紙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沉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屬性,成為當地新聞和資訊發布的重要渠道。但這種知名度和品牌屬性不會自動轉移到客戶端。年長的讀者習慣讀報,并不關注客戶端;年輕的用戶不愛讀報,也不熟悉報紙客戶端,更別說下載報紙客戶端。因此,本身具有品牌價值的報紙,其新聞客戶端品牌價值在沒有被挖掘、打造的情況下,難以獲得老年讀者和年輕用戶的青睞。因其品牌滲透力弱,用戶滲透率低,導致下載量也就不高。
(二)新媒體人才欠缺,固有思維制約發展
缺少新媒體人才,是眾多新聞傳媒集團轉型中的痛點。一些新聞傳媒集團盡管已經實現移動優先,完成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部署,但二次加工的內容和一次發布的內容重合度比較高,缺少能真正生產出新媒體產品的人才。
另外,不少紙媒新聞客戶端負責人是傳統媒體人,往往受制于傳統媒體思維,將辦報紙的那套理論和模式用于客戶端,照著報紙的版面設計客戶端的界面、欄目、名稱、內容等,導致客戶端定位不清晰,只做簡單的“報紙新聞的搬運工”,沒有垂直細分,沒有對報紙新聞做二次、三次加工,內容同質化嚴重。在運營客戶端的過程中,只是把其定位為報紙的手機版、網絡版,運營方式缺乏創新,很難吸引用戶下載。
(三)優質內容連續性不夠,用戶黏性弱
新聞天天有,但重大事件、重磅新聞不會天天有。用戶喜歡看獨家猛料、熱點新聞、勁爆事件等,如果新聞客戶端的優質內容連續性不夠,就很難維持用戶黏性與忠實度。
目前,不少紙媒新聞客戶端在有重磅新聞的時候,客戶端的點擊率和閱讀量就高,會吸引一批用戶下載。但一旦長時間沒有推出重磅新聞和特別策劃、精彩活動時,新聞客戶端的新聞歸于平淡,吸引力便減弱,導致用戶流失。
三、紙媒新聞客戶端的發展策略
紙媒新聞客戶端與商業新聞客戶端在訴求、定位、運營模式等方面完全不同,絕不應該采取與商業客戶端一樣的發展戰略。[3]商業客戶端多采用街頭推廣、獎勵用戶,甚至“誘導”方式下載,多是把其作為商品推廣給用戶。而紙媒新聞客戶端具有獨特的特性和使命,想要提升下載量和閱讀量,依然要走新聞傳播規律之道,內外兼修。
(一)彰顯紙媒品牌價值
與報紙同名的新聞客戶端為數不少,同樣受到讀者喜愛。報紙名字是報社經營多年的老招牌,有一定的傳統、積淀和品牌價值,用于客戶端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用戶認可,特別是對報紙的忠實讀者來說,更是習慣和情懷。紙媒新聞客戶端要廣泛彰顯報紙的品牌價值,吸引報紙的讀者成為用戶。
比如,“新京報”三個字是非常響亮的招牌。2018年10月31日《新京報》正式上線新聞客戶端,名字與報紙同名,《新京報》新聞客戶端借助這個品牌影響力獲得快速發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等極具影響力的傳統大報,以及多數地方黨報和《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等一些都市報,在客戶端名字上也是沿用報紙的名字,同樣備受關注,下載量巨大。
(二)用新名字突圍
具有巨大影響力、知名度和品牌價值的報名,作為客戶端名字具有巨大吸引力。但是,并非所有的報紙名字都有這樣的影響力。那么,這些紙媒新聞客戶端可以剝離報紙名字,啟用新名字突圍。特別是原有的名字被認為不夠響亮或者不能凸顯媒體本身特點時,可以通過征名、更名的方式獲得更多關注。如,《春城晚報》客戶端更名為“開屏新聞”;《錢江晚報》新聞客戶端“浙江24小時”更名為“小時新聞”;《陜西日報》“掌中陜西”客戶端更名為“群眾”等。
還有的紙媒新聞客戶端直接起一個響亮的名字,獲得網名更多關注。如,《青島日報》新聞客戶端叫“觀海”、《河南日報》新聞客戶端叫“頂端”、《湖北日報》新聞客戶端叫“極目”、《濟南日報》新聞客戶端叫“新黃河”等。
(三)打好本地新聞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樣,在新聞領域,“只有本地的,才是全國的”。作為不同省(區)的新聞平臺代表,不同的新聞客戶端有不同的用戶群,也就對客戶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目標。
比如,《揚子晚報》新聞客戶端“紫牛”深耕原創新聞、提升內容質量等,上線一年多時間下載量就突破1200萬次,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客戶端“南方+”,精準定位為“立足華南、深耕廣東”,累計下載量突破7000萬次。新聞客戶端做好當地新聞、區域報道至關重要,需要挖掘當地的重磅報道、特色資源、地方風情等,在創新中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尋找閃光點與增長點,承擔更多的當地新聞報道責任,才容易“增粉 ”和提高下載量,增強用戶黏性。
(四)打造核心競爭力
新聞客戶端離不開傳統新聞媒體,但又不同于傳統新聞媒體。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發生較大變化的當下,新聞單位要深刻意識到新媒體人才的重要性,加強新媒體人才隊伍建設,及時調整人才戰略,選用、提拔有理想、有能力的新人,甚至有必要開出高薪招兵買馬,對原有的人才隊伍進行調整,更換新鮮血液。
優質內容是新聞客戶端吸引用戶的關鍵。對紙媒來說,采編優勢是其他商業新聞客戶端所不具備的,生產獨家優質原創內容可以說是紙媒新聞客戶端的核心競爭力。[4]新聞客戶端要經常性地為用戶推出好新聞及重磅報道,在沒有重大新聞時期,更要通過策劃、活動、熱點事件等吸引用戶,避免客戶端因長時間不上新、缺少精彩資訊而遭到用戶拋棄。
仔細觀察那些聞名全國的新聞客戶端就會發現,無論是“澎湃”“紅星”還是“封面”,抑或是“上游”,它們的獨家新聞、輿論監督報道、專題新聞報道等不時呈現,贏得全國用戶的關注,客戶端的知名度和下載量也隨之水漲船高,用戶的黏度也越來越高。
(五)用優質內容加強互動
在當今傳播格局下,針對不同群體進行個性化內容生產供給,已經是一種必然趨勢,現在的新聞生產必須要增強對象意識,必須針對特定用戶生產特定的內容。[5]在新媒體攻城略地的新時代,紙媒新聞客戶端要進行多元化方式傳播,除了發布文圖新聞外,還要及時更新短視頻、音頻報道,用精彩的活動、服務、新聞內容分別吸引不同的人群,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吸引其參與客戶端的建設與互動,參與爆料、評論、活動等。
紙媒新聞客戶端要重點打造活動欄目,推出吸引當地用戶的專題報道,用優質活動調動用戶的參與度與積極性,提升紙媒新聞客戶端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用戶對其厚愛有加。
四、結語
紙媒新聞客戶端要想深入人心,三分靠靚麗包裝與推廣,七分靠優質內容和“能打”產品。精彩報道是新聞客戶端的強勁內核和驅動力,如果缺乏持續的優質內容做支撐,用戶黏性就會變弱。因此,紙媒新聞客戶端要與時俱進,內外兼修,“內容為王,渠道擴張”是其內外兼修的具體體現。內修的是內容和價值,是獨家和猛料,是亮點和深度;外修的是推廣和運營,是資源和優勢,是品牌和服務。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不能顧此失彼,本末倒置。
參考文獻
[1]新媒體藍皮書發布:過半數移動網民裝有手機新聞客戶端[EB/OL].[2020-07-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882370025060180&wfr=spider&for=pc.
[2]QuestMobile,智研咨詢.2020年中國新聞資訊行業APP用戶規模、用戶活躍滲透率及使用時長分析[EB/OL].[2021-03-30].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103/942131.html.
[3]陳國權.主流媒體客戶端的“有效下載量”與“有效黏性”[J].中國報業,2016(9):48-49.
[4]高春梅.報紙新聞客戶端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青年記者,2016(28):52-54.
[5]王海軍,李陽,裘萍.南方都市報:做好圈層互動? 提高傳播效能[J].中國記者,2021(2):23-27.
(責任編輯:黃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