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闊



【摘要】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實踐中,為了能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加以培養,提高學生物理綜合成績,教師要有意識地在習題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審題訓練,對學生的審題習慣加以培養。文章結合具體案例,針對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審題習慣的培養進行了探究,提出了有效培養學生審題習慣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習題教學;審題習慣;培養
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關鍵時期,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不僅關系到學生解題正確率和物理學習成績,而且與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存在直接的關系。只有對學生的審題習慣進行有效的培養,才能優化物理教學效果,為學生未來針對物理知識進行更加全面系統的探究創造理想的條件。所以,將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學生審題習慣的培養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認真研究題目,了解題干思路
在高中物理習題訓練實踐中,高效率解題的基礎就是認真審題。對題干信息進行認真分析,明確題目之間相關內容之間的聯系,了解擬題人設置題目的思路,能將物理習題中的題干內容有效地串聯在一起,找到彼此之間的關系并進行適當的轉化,明確題目設置的目的,按照題干信息找準解題方向,進而實現成功解題的目標[1]。在培養學生審題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端正學習心態,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相關問題,逐步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解題正確率。
習題1:已知現在有一個平行板電容器存在有豎直向下均勻電場,電場為E,電場中有質量為m的粒子電量+q,不考慮粒子重力問題,粒子從A點以速度斜向上沿著夾角θ進行運動,運動軌跡如圖1所示。其中O點是粒子運動到最高點的位置,H是粒子在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高度,粒子距離下極板高度為h,那么請求解粒子O1和O2之間的運動時間。
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審題過程中要對題干中涉及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在系統解讀題干內容的基礎上明確本題目所考查的要點和求解方向。學生通過認真閱讀題目并對題干信息進行整理,能判斷出本題目應該采用對稱性的原理進行處理,通過對稱性的原理推導出粒子運動軌跡為斜拋運動軌跡,因此結合對稱性運動的基本特點對問題進行簡化解析,提高解題效率和解題正確率,保障學生對物理習題方面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處理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
二、利用隱藏內容,規避干擾信息
在高中階段的部分物理習題中,為了增加題目的難度,對學生靈活應用物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查,擬題人在對習題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往往會在題干中隱藏部分信息,要求學生能挖掘隱藏信息對物理問題進行合理的處理[2]。在此情況下,高中物理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審題習慣的過程中,必須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挖掘和利用題干中隱藏信息的能力,并且規避不重要信息的干擾,能從題干內容中篩選有價值的內容對物理習題進行合理的處理,確保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審題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
習題2:已知有兩個物體A、B分別從同一個地點出發,兩個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并且在同一時間出發,其中A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為20 m/s,保持勻速運動;B物體從靜止開始就與A物體保持相同的方向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為0.7 m/s。請計算A物體與B物體再次相遇之前,它們之間的距離最遠為多少?
在這一習題中,學生要想對兩物體之間距離最遠的問題進行處理,就要解讀題干中蘊含的隱藏條件,即兩個物體運動過程中即時速度是相同的,以此為基礎,就能找到有效求解的方向,高效率完成解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對習題中涉及的隱藏內容進行分析,確保學生養成全方位分析題干內容的習慣,能有效避免學生在習題處理方面受到冗余信息的干擾,有效找準解題切入點,進而通過對隱藏條件進行合理的利用,確保學生能快速、正確地解決物理習題,促進學生綜合學習和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3]。
三、系統繪制圖示,明確變量關系
對于高中物理習題教學而言,學生良好解題能力和解題習慣的培養與學生將習題題干中涉及的具體信息轉變為圖示內容的能力存在直接的關系。教師只有使用繪制圖示的方法將題干內容中涉及的變量關系更加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才能使學生系統把握題干內容,對高中物理習題內容進行簡化處理,循序漸進地提高高中物理習題求解綜合效果。基于此,在對高中階段學生實施物理習題訓練的過程中,物理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按照習題內容繪制圖示,并標明變量之間的關系,確保學生能在圖示的作用下形象地了解習題內容,對物理題目進行合理的處理,提高解決物理習題的正確率[4]。
習題3:如圖2所示,現在有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物體A能在斜面上保持靜止狀態。那么你認為物體A在斜面上所受到的摩擦力有可能為零嗎?
在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對物體A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并將受力分析的過程用圖示的方式標注出來,如圖3所示,確保學生通過觀察圖示對問題進行分析,最終判斷出物體A所受摩擦力可能為0。
四、合理標注信息,突出關鍵內容
在對高中物理習題進行有效處理方面,教師要求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對題干中涉及的信息進行合理的標注,突出題干中的關鍵信息,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對物理問題進行有效的處理,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促進學生物理綜合學習和探究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5]。在教學實踐中,針對題干中涉及的復雜信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圖表標注、概念圖標注等方法,將關鍵內容和題干中的變量關系明確地展示出來,方便學生對物理問題進行有效的求解。
習題4:如圖4所示,現在有兩個高低不同的水平面,并且位置較高的水平面更加光滑,位置較低的水平面相對粗糙。質量為M=5 kg,長度為L=2 m的長木板左側緊靠高水平面的右邊緣A點位置,其上表面剛好與高水平面保持齊平狀態。此時長木板與低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0.05。一塊質量為M1=1kg的小滑塊靜止放置在高水平面上,距離A點為s=3m,如果現在使用F=6N的水平力拉動小滑塊,當小滑塊運動到A點后將水平拉動的力撤去,小滑塊保持前進的速度沖上長木板。小滑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0.5,取g=10m/s2。請求解:(1)小滑塊滑動到點A時的速度;(2)小滑塊滑動到長木板上后,小滑塊和長木板的運動加速度分別是多少;(3)通過計算判斷小滑塊是否能從長木板的右側滑出。
在針對本問題進行求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題干內容,并對其中的關鍵信息進行標注,具體可以采用因果關系標注的方法,如圖5所示,將題干內容清晰地呈現出來,方便學生對物理問題進行有效的處理,使學生能高效率解題,促進學生物理解題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相關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物理解題技能,對學生應用物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有效的訓練,而且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物理解題習慣加以培養,使學生保持認真的態度參與到習題訓練中,高效率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對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進行系統優化。
【參考文獻】
柴兆紅.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學生審題習慣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199.
張隨宏.淺析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學生審題習慣的培養[J].學周刊,2019(12):84.
常茜茜.高中生物理學習中犯錯與糾錯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王旭陽.高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審題能力的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6(05):179-180.
顏虹.培養高中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