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芬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縱深發展,數學教師們紛紛尋找各種方法,以探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品質的途徑。而故事式教學出現在數學課堂上,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接受力,激發興趣,使其自主學習。本文以此為題進行深入探析。
【關鍵詞】品質課堂;小學數學;故事式教學
“品質課堂”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學科的品質課堂要求不僅能讓學生習得技能,還要感受到數學學習所帶來的幸福感。一般教師認為,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講故事看似與數學沒有任何交集,但實際上,探索小學數學故事式教學是一種有創意的全新嘗試,筆者對此深有體悟。
一、數學故事式教學的內涵
故事,與生俱來就吸引孩子。在古代,故事是作為知識傳承的一種方式,人類就是在故事中長大的。故事式數學課堂,選取契合教學內容、貼近教材安排、幫助理解數學思想的故事,用于課堂教學中,從孩子愛聽故事的特性出發,把數學故事結合教學中的知識,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豐滿數學課堂的人文教養,讓孩子親近數學,在數學精神中滋養成長。
二、數學故事式教學的提出
2018年國家數學教育檢測結果顯示,孩子們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自信心普遍偏低,并且存在數學焦慮。為什么在學習條件如此豐足的今天,孩子營養充足智力發達的今天,孩子依然在數學學習中產生數學焦慮呢?
我們可以看見,社會發展到今天,在慣性的支配下,我們的教學依舊在追逐數學技能與分數。過去對于分數的追逐,更多是出與生存的需要。時代已經改變,孩子們豐衣足食,已經沒有對生存的迫切需求,但是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沒有精神上的營養,不能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學習變得被動。故事式數學教學策略,讓孩子先接受數學,愛上數學,孩子才能接受數學學習活動。
我們在表達生活經驗時,故事發揮重要的作用,它能描述生活真實的一面,也可以受人為加工影響,使其最終充滿趣味性和戲劇性。故事與數學的結合,能更好地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數學故事式教學的策略
著名數學家布萊茲·帕斯卡認為:作為一個數學領域,數學有些太多嚴肅了,需要千方百計的讓它變得有趣一些。有研究表明,數學文化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使學生受到思想品質教育和非智力因素教育。因此,我們的數學教育必然是知識性和人文性并重,技能和情感價值觀并行的。
筆者在課堂實踐中總結得出,在數學中滲透故事式教學,可以把數學內容由復雜化變得簡單化,很多數學知識是抽象,對于學生來說難以理解,但以故事的方式引入,能大大降低理解難度,因而故事式教學能大大提高課堂的品質。其大致分為如下四大策略:
(一)數學故事先行,提高課堂的趣味品質
這一階段首先是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數學故事,數學歷史故事、數學名人故事、數學知識故事、數學幻想故事等,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也可以在課前聽故事,孩子認字的話可以閱讀故事,如果在課前聽讀的話,在課堂上也應該進行簡單的復述,讓孩子有更深的印象。
(二)知識概念學習,提高課堂的內涵品質
在這一階段,教師首先以問題引出要學習的知識概念,如學習孩子們在上小學的第一個知識是認識數字。在上學前,很多孩子已經認識了這些數字,再學習就興致缺缺,在這時候,數字的故事就可以為孩子帶來新鮮感,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聽完古代記數的故事,提出問題:“古人是這樣記數的,那我們現在是怎么記數的呢?”……
引發孩子的興趣和思考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操作、思考、講述等學習活動,對知識進行清晰化的學習。
(三)鞏固練習同行,提高課堂的學習品質
這一階段進行故事滲透性的多層次練習,讓孩子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并檢查學習的效果。數學教師在鞏固練習階段運用故事教學,要重視故事的多樣性,巧妙地將練習與故事合理結合,或將故事結合多媒體、情境教學、合作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練習。
(四)知識拓展延伸,提高深度學習的品質
知識拓展也是故事式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拓展包括一個更深層次的故事,或者相關的歷史知識,應用,相應的數學家故事等等。形式也是多樣的,可以講、讀、演、說,可以在課堂上,也可以在課后。除了知識的拓展,更多的是求知欲的拓展。
四、數學故事式教學之要點
故事式數學教學的重要性無需多言,但在實際操作中,仍有一些情況需要教師多加注意:
(一)嚴格選取數學故事
1.故事的選取偏重于數學思維
數學學習的首要要求是要理解數學的思維方式,因此故事的選取首先是要能呈現數學思維方式或者概念的本源,如活動課《量一量 比一比》的本質是測量,而長度測量的本質是用一段固定的長度去衡量另一段長度,因此我選取的故事是繪本故事《我家的漂亮的尺子》,里面生動地講述了小女孩的一家用一庹給孩子量尺寸做衣服,孩子用腳步量庭院等。故事一出來便吸引住孩子的眼球,進而對測量這個活動產生巨大的興趣,在活動之余對測量的本質有了更深的認識。
2.故事的選取能表述數學歷史
很多數學知識本身的演化就是一部歷史故事,只是我們所呈現的就是演化的結果,孩子猛然接觸難以產生親近接受。我們選取故事,尤其是對于概念性的內容,可以多選能表示數學只是發展史的小故事,孩子聽了會感覺特別親近。例如,在一年級上冊的《準備課》一單元,在學習完新知之后,我們就安排了三個故事講解數字的來源,《數字的前身》講述了數字產生來自于生活的需要,數數的活動并不是從數字產生才有的,反過來,數字的產生是由于數數活動的需要而產生的。還有輔助故事《各色各樣的數字》,給孩子們展示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數字的寫法,讓孩子認識到數學文明是多么豐富和深遠,《印度-阿拉伯數字的誕生》是講述阿拉伯數字的產生,也就是我們現在所學習的數字,小小的數字,它的產生和發展,走過了這么遙遠的路程。孩子們從這些故事中認識的是數學的根,數學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