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摘 要:我校基于新課程改革目標與當前教育發展趨勢,積極開展音樂課堂“項目式學習”的實踐探索,幫助學生將知識與能力更好地平衡融合,使音樂學科發揮最大化優勢。在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學科綜合能力,引領學生走向深度音樂課堂。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音樂核心素養;自主學習;學科綜合
一、 引言
新課程改革強調,應從重視知識的傳授,轉向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從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缺乏課程整合轉向綜合課程設置。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報告中提到“面臨當前的社會挑戰,學習方式需要改變,要重新定義學習的概念”。
二、 項目式學習研究的目標
小學階段是學生認知啟蒙、汲取知識及思維開發的關鍵時期,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等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音樂學科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隨著師資建設的不斷優化,音樂教師在關注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也更加關注教學手段的有效性,但是在課堂上依然會存在以下問題。
1. 課堂實踐日漸豐富,但是無法呈現更好的延伸性和輻射性,缺乏課后反饋;
2. 教學手段多樣,但依然存在“牽”著學生走,缺乏課程整合,學生難以與相關知識串聯融合,缺乏更廣闊的空間開拓思維,提升創造、協作能力;
3. 課堂設計內容過多,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及時吸收、內化。
小學音樂課堂通過開展“項目式學習”使學生能夠積極地自主學習、獲取知識、探討方案,深度體驗音樂,在全面提升學音樂核心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如圖1)
三、 項目式學習實施途徑與策略
我國“項目式學習”起步較晚,近兩年進入國內教育視野,受到教育者的廣泛關注。廣州、深圳、上海等先進地區已率先在課堂中嘗試開展“項目式學習”教學活動。音樂課堂中如何既關注學科本位,又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項目式學習為教師提供了新的途徑。
(一)提升學科綜合能力,聚焦音樂課堂
1. 根據學段需求,激發自主學習能力
一節音樂課教師想讓學生獲得什么?有明確并且針對性的目標尤為重要,將每一節課的目標細化成不同的音樂要素和問題,圍繞這些問題合理設計“項目式學習”內容,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探討方案、思考體驗、感受音樂的樂趣,深刻領會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低年段學生“項目式學習”的設計應該符合其能力,并激發興趣,讓學生及時獲得成就感。例如,一年級的音樂學習當中,可以創設通過動作律動表現出音高和節奏變化的“項目式學習”內容。二、三年級可以進行分組協作創編歌詞、合作表演、畫旋律線等“項目式學習”內容,學生通過自主感受旋律起伏,動手畫旋律線和模唱的同時,同伴相互修正,感知歌曲的音高、音準,自主學習歌曲。
高年段的孩子“項目式學習”的設定可以更加開放,加入創編、綜合表演、收集資料、項目展示等方法,開拓學生的思維與視野。
2. 善于發現學生優勢,培養合作交流能力
“項目式學習”多以小組展開,每個人在小組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會相互轉換。音樂的表現形式本就多元化,許多項目都需要協同合作,如齊唱、合唱、音樂劇、舞蹈律動、器樂演奏等。學生因個體化差異各有所長,有的善于歌唱,有的善于舞蹈,有的善于器樂,有的善于表演,還有些同學即使在音樂技能上不拔尖,但是卻有非常好的組織與協調能力。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并且兼顧音樂能力較弱的學生,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愛好與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學會合作交流,最終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
3. 構建與反思,培養動手創作能力
小學中段和高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特的想法,有一定的音樂基礎,也樂于嘗試,能夠獨立或協作完成一些項目任務,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多創設一些有趣的環節,如聲勢律動、聽辨樂句、音樂表演與創編等各類項目試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節奏、旋律的同時獲得應有的成就感,開發學生的音樂思維,培養動手能力、激發創造力。例如,人音版三年級下冊《春天舉行音樂會》一課,把歌曲學習作為媒介和載體,通過聲勢律動、聽辨旋律、感受2/4拍的強弱,學習2/4拍簡單的指揮動作,帶著這些能力學唱歌曲,使音樂學習更有延續性,并且在今后的學習中遷移,最后加入“項目式學習”任務。(如圖2)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構建與反思不斷嘗試,不僅學會了音樂相關的知識,更與生活相結合,培養了動手與創作的能力。
(二)教學無邊界,關注跨學科綜合
當代信息技術發達,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各種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甚至有大部分學生具有許多課堂以外的知識與能力,并且能夠很好地運用自己掌握的能力將相關知識相互串聯,單一的內容已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音樂課堂當中可以通過嘗試展開一些綜合有意義的項目式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1. 課堂設計轉向深度思維
“項目式學習”層次“深淺”是課堂教學能否深度達成的關鍵因素。深層次活動設計,關注的不僅僅是活動形式或知識呈現,而是活動內涵的挖掘,指向的是思維的深度發展。
音樂課堂如果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僅僅是學會歌曲和聆聽作品,未免過于單一局限。如何將課堂內容延伸,將有限的課堂時間拓展,需要教師的智慧引領。音樂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是階梯式及延續性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避免“只看眼前”,需要更全面地研讀教材,梳理整合,把握學科知識內涵。(如圖3)
這樣的課堂設計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2/4拍的強弱關系,懂得多種形式的表現方式,還能夠通過自主思考改變節奏,掌握新的節奏型,了解相同節拍,節奏的多樣性,開拓學生的思維,深度的認識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