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倩穎

摘 要:深度學習是教師想要帶領學生進入的一種學習狀態(tài),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存在能力不足、注意力沒法長時間集中等缺點,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將思維導圖巧妙地運用起來,可以實現(xiàn)深度學習。鑒于此,從思維過程、品味語言、創(chuàng)新思維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巧借思維導圖 實現(xiàn)深度學習——以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下冊《母雞》為例。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思維導圖;深度學習
思維導圖是一種常見的學習方法,其可以將學生的所思、所想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鑒于其可以將學生的思維與表達結合在一起,所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讓學生深度學習,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教師要將其重視起來。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才能實現(xiàn)深度學習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嘗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一、通過思維導圖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呈現(xiàn)出來
思維導圖最獨特的一點就是可以將知識進行分類,將不同的層級之間的關系呈現(xiàn)出來[1]。而小學語文知識點較多,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阻礙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呈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中《母雞》的時候,教師要知道,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口述加板書的形式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在課堂上相對比較被動,并不能主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就使課堂變成了“一言堂”。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并且認為只要自己將教師所講背下來,就可以取得好成績了。其實,這樣的教學并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反而會讓學生成為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為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教師需要將思維導圖運用起來。通常情況下,在教授某篇課文的時候,教師會讓學生進行預習。所以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點,在課堂伊始提出一些問題,在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的同時利用思維導圖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呈現(xiàn)出來。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將下面的圖片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然后提出這樣的問題:“觀察下列的分類方法,說一說這位學生是怎么分類的。”因為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通過觀察可以說出這樣的答案:“這位學生以母雞為核心,將描述母雞的詞語分成兩類,一類是表達對母雞的喜愛的,另一類是表達對母雞的厭惡的。”在學生回答完這樣的問題后,教師可以繼續(xù)進行引導:“也就是說,在這兩組的后面加一個層級,標明這兩組詞分別代表著什么,就可以使這個思維導圖變得清晰、直觀。在接下來要學習的文章《母雞》中,老舍同樣表達了這樣的態(tài)度,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閱讀課文,將文章中老舍描寫對母雞喜愛的句子和對母雞厭惡的句子勾畫出來。”由此可見,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大段的文字分解成幾個重點,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閱讀順序,還能幫助學生快速地切入文章重點。這樣就能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基礎上實現(xiàn)深度學習,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二、通過思維導圖讓學生深入品味文本語言
在一篇文章中,作者通常會借助字詞表達自己對事物的喜愛,將自己的情感隱藏到平凡的語言之中。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將思維導圖利用起來,讓學生深入地品味文本的語言,感受到字詞中蘊含的深厚情感,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大意,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2]。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中《母雞》的時候,教師首先要知道,這一單元的主題雖然是可愛的小動物,但是作家老舍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卻塑造了一個偉大的母親形象,將自己對母親的愛意、尊敬融入其中。鑒于學生的能力有限,教師要將思維導圖利用起來,引導學生去挖掘文字、揣摩文字,從而讓學生感受文本中蘊含的情感,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有效提高。具體來講,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主閱讀,當學生將作者在課文中對母雞的兩種情感變化搞清楚,緊接著,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思考:作者情感發(fā)生如此大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于這個問題并不能通過課文的簡單閱讀得到答案,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并通過探討完善思維導圖。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會先將老舍描寫母雞討厭的句子找出來,然后將老舍描寫母雞偉大的句子找出來,通過這些句子總結出老舍對母雞的感受,然后將其分成兩類,寫在思維導圖中。比如,通過閱讀討厭的句子,學生會將作者描寫母雞討厭的詞語寫在第三層級中,如“沒完沒了”“狠狠的咬”“如惡如訴”“吵得受不了”,然后在第二層級中寫出這樣的詞語“叫聲討厭”“欺軟怕硬”“喜歡炫耀”,然后在第一層級中寫出“討厭”兩個字。由此可見,將思維導圖有效地運用起來,教師再適當?shù)剡M行指導,就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品味文本中的語言,從而切實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進行深度學習。
三、通過思維導圖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維模式
很多教師認為思維導圖的方式只有一種,而且其目的只是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3]。但其實思維導圖有很多作用,比如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模式得到創(chuàng)新,可以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可以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培養(yǎng)。作為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教師要明白自己的職責是為國家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將思維導圖的作用發(fā)揮出來,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4]。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母雞》的時候,教師要知道,如果單純地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去分析這篇文章,學生可以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且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鑒于此,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單元的文章皆為描寫動物這一特點將不同作家的作品引入,通過帶領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鑒于《貓》這篇文章也是出自作家老舍之手,教師就可以將其利用起來。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齊讀一遍《母雞》。在學生讀完之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前面學過了老舍的其他描寫動物的作品,你知道是什么嗎?”由于學生剛剛學過那篇文章不久,所以可以快速地進行回答:“《貓》。”在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可以繼續(xù)詢問:“在《貓》中,作者對貓的情感發(fā)生過變化嗎?作者對貓是什么情感呢?”結合前面學過的內容,學生會說:“作者一直都很喜歡貓,而且將貓看作調皮的孩子。”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母雞》中的一些內容,如:“作者對母雞的情感是什么?其認為母雞是怎樣的形象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結合文章內容說出這樣的答案:“一開始作者并不是很喜歡母雞,甚至可以說是討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作者逐漸地喜歡上了母雞,并且在文章中塑造了一個偉大的母親形象。”在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鼓勵,并接著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學們回答得都很棒,那么我們再從整體上看一下,這兩篇文章存在怎樣的差異。你們回想一下《貓》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母雞》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進行深入的思考,然后說:“《貓》采用的是并列段式的寫作手法,《母雞》采用了抑揚頓挫的寫作手法。”在總結完這兩篇文章的不同點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這兩篇文章的相同點:“既然這兩篇文章都是出自文學大家老舍之手,那么這兩篇文章就一定會有相同點。相信細心的同學一定能將其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給你們五分鐘的時間考慮、交流,五分鐘后,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寫出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翻閱到前面的《貓》的文章,仔細思考兩者的相同點,在思考出一定的答案后,學生會自主進行交流,通過思維碰撞,每個小組都會得出答案,并派出代表將自己小組的討論成果寫在黑板上。如:這兩篇文章都存在過渡段,而且作者善于采用總分段式進行寫作;這兩篇文章都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老舍在寫作的時候采用了一些北京方言,使文章看起來通俗易懂,也就是采用了口語化語言,而且在描寫動物的時候抓住了其神態(tài)、動作,塑造出來的形象十分生動;老舍在寫作的時候采用了樸素、平實的句子,直觀、自然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其句子多為短句,讀起來很流暢,而且有節(jié)奏感;文章中還善于運用動詞。在學生總結完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布置任務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這樣,在課堂中學生占據(jù)了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對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所以學生的思維品質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另外,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可以深入進行溝通與交流,占據(jù)主體地位,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全面思考問題,多角度看待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可見,借助思維導圖的引入,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促進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有效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讓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就能夠更加主動、有效地激發(fā)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就能幫助學生在深入理解知識的同時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提升,進而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葉秋英.巧用思維導圖構建深度學習課堂[J].當代家庭教育,2020(4).
[2]夏雪嫦.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思考[J].科學咨詢,2020(7):196-197.
[3]林文婷.巧借導圖,助力習作: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J].語文課內外,2020(11):156,177.
[4]林興儂.借力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