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介紹概念圖的定義、構建、理論基礎,例析高考題中對概念圖的運用,歸納概念圖在實際教學中的價值。
關鍵詞:概念圖;新教材;建構主義;教學價值
新課改的教材(簡稱“新教材”)是重要的課改資源,利用概念圖教學在新教材中被彰顯出來。
概念圖在新教材中定義為用文字和線條將所研究的概念進行連接,表示出概念之間的關系。概念圖的構建有三部分:(1)節點或結點(用一定的圖形將概念放置其中叫作結點)。(2)連接線(用連線來表明概念之間的關系,邊線可以沒有方向,也可以有單向或雙向的箭頭)。(3)連接詞(邊線上標明連接詞,如“是”“表達”“包括”等,用來說明概念之間存在的聯系)。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告訴我們,要記住所學的新知識,并懂得它的含義,新知識就應當整合到現有的認知體系中來。我們利用概念圖可以清晰地呈現知識的整合過程,讓我們看到概念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完善大腦中的知識結構。
在高考卷中利用概念圖來增加背景內容的表達方式,考查考生獲取知識與對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高考卷中,概念的呈現不局限在方框中,也不僅局限于用文字表示(也可用字母替代),而連線上的字符也是多樣的,只要可表明前者與后者的關系或轉化條件即可。同時,可將那些用文字表述相對困難的事物用概念圖加以簡化,貼切地化解理解上的難點,為考生提供更具時代氣息的科技背景。
如(03北京)1958年,美國科學家將胡蘿卜韌皮部的一些細胞進行培養,最終發育成完整的新植株,請根據下面實驗過程示意圖,分析回答:
從學生方面看,使用概念圖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建構、辨析,對知識進行條理化、系統化,便于其理性地內化知識。
1.學生可利用概念圖提高其預習效果。預習中,對新知識初步感知可用概念圖理清概念之間的關系,展示出新舊知識的聯系,以強化對新知識的理解。如圖2對DNA、基因概念初步理解,展示出二者之間的聯系,增強預習效果。
2.學生可利用概念圖完善其認知結構,將概念鑲嵌到已有的知識網絡中。例如,教學必修二基本概念(染色體、DNA、蛋白質)時,可貼切地將基因放入特定的知識結構中,有利于對基因概念的理解,建立的概念圖如下:
3.概念圖可引起學生認知沖突,使認知體系得到完善。對圖2,學生會有質疑:基因和DNA的聯系是什么呢?可怎樣修改呢?學生很快會想到在蛋白質、DNA和染色體之間用半個大括號比較貼切,脫氧核糖核苷酸之后也應用半個大括號才貼切。
4.概念圖在復習課中展示了其強大的教學價值。復習課中以概念圖來搭建知識平臺,將書本變“薄”。如先以章題為核心展開,將本章中各節知識之間的標題加強關系,再將每節中的各段落表達的主要意義提煉出來。這樣將書中章與章、節與節以及一節中段與段的知識點通過概念圖的形式展示出來。知識框架利用概念圖來整體構建,會使學生在學習的線路上由粗線條變細線條,在內容上由簡單變詳細、學習的進程由近及遠、學習的布局由整體到局部,培養嚴謹的思維體系。該體系更有利于學生加強記憶、理解,讓知識點在網絡中都有“所屬、所在”,通過橫向、縱向等多角度聯系來把握書本知識。
從教師方面看,使用概念圖可使師生雙邊活動更頻繁,聯系更緊密,增強教學的目的性。教師可使用概念圖增強講授知識的條理性,加大對整套新教材的把握力度,同時加深教師對學生認知結構的掌握,找到學生認識上的模糊點。
1.教師利用概念圖進行課堂的講授,使師生互動時時處于一定的知識結構中,使學生更理解知識點的聯系。教師逐步展現概念圖的過程更是在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
2.教師利用概念圖可了解學生知識結構中的沖突點、模糊點。如圖2中可以看出,學生對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組成的理解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染色體與蛋白質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理順。同時使用概念圖教學可以發現學生思維處產生的火花,師生交流時撞擊出的靈感。
3.教師利用概念圖授課可將知識條理化、形象化,有助于表達教師的認知過程,更快速地使學生熟悉本學科的學習習慣。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概念圖已經拓展成為師生用來參與教學、建構知識、交流合作、復習的有效工具。
作者簡介:何愛兵(1978—),男,漢族,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人,就職于江蘇省泗陽中學,本科,學士學位,中一職稱,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