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映

摘要:深度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中要更為主動,不斷運用已有知識去建立知識之間的有效聯系,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科素養和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單元復習中,這種深度學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對知識的充分吸收和自我突破,有助于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此,針對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初中數學單元復習課策略進行相關淺析。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數學;單元復習;數學教學
數學是與人類的長期生活和社會發展關聯性非常大的學科,因此保障該學科的科學性對學生的后期發展非常重要,然而當下數學復習課的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何結合現狀,有效革新教學策略是需要相關人員長期研究和不斷優化的關鍵點。
一、當前初中數學單元復習課存在的不足
1.教學目標缺乏系統性的安排和規劃
教學目標是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進度的關鍵點和重要的前提條件,其直接影響后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目標的設立過程中,一些教師在對教學目標的明確過程中存在著不足,甚至一些教師沒有設計關于數學復習課的教學目標,重點不突出、側重點不明確,使得在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僅僅是對簡單的知識進行完成,起不到復習課的教學效果。
2.教學內容的選擇缺乏科學性
對單元復習課的教學過程而言,其不能像之前第一次對知識進行簡單學習的研究,而是更應關注對該單元整體的針對性和集中式的突破、鞏固。因此,對教學內容的選取和重點把握是非常有針對性和關鍵性的。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單元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選取了大量的題目,然而這些題目僅僅是變成了練習,學生缺少對解題方法的提煉和重點知識的總結,不利于其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3.教學方式比較局限
在初中數學單元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對習題進行簡單的練習和后期的單一化的習題講解,缺乏對該方法的系統性總結,也很少有更多的創新方式去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缺少對學習方法的引導,不利于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掌握初中數學知識。
二、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單元復習課策略
1.利用思維導圖完善復習課和知識點的結構
要想保證教學質量,首先,教師應設定完整和系統性的初中單元知識復習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對思維導圖的應用,實現對知識的系統性總結,形成知識網格。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對整體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知識的側重點進行完善,幫助學生總結該單元的知識點哪些是要著重關注的。例如,在學習“對頂角”“內錯角”“互補角”“同位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對這些關系沒有充分的認知和邏輯補充,那么教師就可以將不同角的關系以及數值大小等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充分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知道該知識通常會在大型的應用題中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呈現。在遇到問題時,讓學生首先找到角之間的關系,然后再找到角的度數,進而判斷圖形中其他應求角的度數。再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構建一個良好的知識框架,這種知識框架可以讓學生充分把握數學單元中零散的知識,將其串成片。例如,在學習“整式的乘除”這一章時,其中會涉及同底數冪的乘法、同底數冪的除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等諸多的知識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理清這些運算關系,才能在后期做到應用自如。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對這些點進行充分的回顧和有效的串聯,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在系統性的思維基礎上,對所學單元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思考。
2.充分挖掘課本習題的功能,一題多變,縱向挖掘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復習課不應隨便選取一些習題,讓復習課成為習題的拼盤。題組設計應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區域,從平時熟悉的課本習題出發,改變常見的習題條件,進行1+N的變式,用一個題組來復習章節的核心考點、著重考查學生的數學能力、基本思想方法。如進行“平行四邊形”復習時,在學生整理好本章的知識架構的基礎上,借助從平行四邊形的角平分線出發,用一個基本的角平分線+平行線模型設計以下習題組:
題組1.已知?荀ABCD中,(1)請用無刻度的直尺和圓規在邊AD上找一點E,使EC平分∠BCD,并加以說明。
(設計意圖:角平分線+平行線是學生熟悉的幾何模型,逆向改造原題,讓學生深入思考,加強識圖能力、分析能力,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
題組2.已知?荀ABCD中,EC平分∠BCD,畫出另一個內角的平分線,判斷兩條角平分線的位置關系并證明。
(設計意圖:滲透分類討論思想,學生畫出兩角平分線本身就包含鄰角和對角兩種情況,根據圖形進行證明貼近學生的思維發展區域,絕大多數學生有思維的提升)
題組3.把平行四邊形改成菱形,能得出什么結論?
(設計意圖:從一般到特殊,關注不變量與變量,讓學生體會一般與特殊的思想)
題組3.已知?荀ABCD,畫出四條內角平分線,能得出什么結論?
題組4.把上述平行四邊形改成矩形,又有什么結論?
題組5.能把矩形改成菱形嗎?為什么?能改成正方形嗎?
(設計意圖:復習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判定)
通過以上題組,學生可以真正把整章的知識串聯在一起,通過改變條件、結論,在變化中找不變,以知識為載體,體現課堂教學的延伸,做到知識引導,深入探究,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3.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集中對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深入分析
在初中數學單元復習課過程中,要想保證深入學習的學習效果,那么就不能讓學生對簡單的練習題進行重復的訓練,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訓練了學生的解題速度,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但題目太難又容易戳傷學生的自信心。為此,教師首先應進行積極的備課,對該單元的知識進行難度的充分識別,進而通過具有代表性的題型來讓學生通過集中式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方式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展開,雖然這樣的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深刻理解,從整體性的角度把握知識的重點,顯著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當然,在選取題目時,可以選擇具有層層拔高型的綜合性的應用題,當然也可以對重復性的題組來一個集中式的探索和總結,這兩種方式都能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解題和如何研究解題思路,透過現象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規律和本質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和集中式的思考。例如,“動點問題”有一定的拔高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常常感到該知識點的學習難度,有不少學生會因此對相關知識產生排斥,教師在選擇典型題目時,應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通常情況下,“動點問題”會分為三個小問題來進行解答,然而前兩個問答通常都是對相關知識和系統知識的提煉,其難度屬于中等水平,學生如果對知識有基本的掌握,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分析這些問題,然后找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重點問題進行集中式地講解,梳理解題思路和問題探究邏輯,幫助學生解決如何去看待每一個重點,其在運動一定程度后所呈現的圖形的變化,然后對其面積進行求解,通過這樣的思維摸索,讓學生把握和認識重點問題,也是對學生已知問題的能力的提升,其本身并不難,而是需要深入的學習和思考,讓學生進行集中式地探討,從而幫助學生打開思維、解題路徑,減少對重點問題的恐懼感,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