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書琴
摘要:當前學校不僅要培育懂得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生,更注重培養(yǎng)的是具有一定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去”,旨在更好地用知識來指導實踐生活,而化學這門課程便是人們動手探索并創(chuàng)造世界的重要途徑,在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對學生學習興趣和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起著重要作用。探索初中化學課堂的多元化教學策略,先了解教學策略的概念與特征,并通過兩個課例進一步地探索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初中化學;多元化;教學策略
一、教學策略的概念與特征
教學概念是借助有關教學思想的指導,在有關教學情境中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制定的,并且在后續(xù)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地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優(yōu)化調整,從而實現(xiàn)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教學策略的特征包括指向性、前瞻性、過程性、靈活性、個性化和多元化,其中指向性指的是教學策略的目的要明確;前瞻性指的是教師要在教學前對教學的過程進行設想,對難點和亮點要預留時間,合理地對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流程進行規(guī)劃設計;過程性指的是教學過程要系統(tǒng)、合理并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靈活性指的是要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更加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策略與流程;個性化指的是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針對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進行差異化的教學;多元化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以及引導學生用多樣化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二、初中化學課堂多元化教學策略設計與實踐
(一)“分子和原子”課例分析
本課是將學生探索世界的視角從宏觀轉向微觀的開始,對學生后續(xù)學習化學了解化學、學習化學方程式、認識化學反應有著重要作用,在初中二年級物理課程中學生已經對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與關系有了一定的初步認識,已經對微觀世界的構成有了初步探索,所以本課程則會進一步地帶領學生走進微觀世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質及其構成。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情景教學和問題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學習,在情景導入過程中可以通過噴香水讓學生感受,通過將色素滴入水中讓學生進行思考,通過由淺到深的實驗增強學生對已知化學現(xiàn)象進一步探索的熱情和欲望,同時還能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用實驗能夠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概念轉化成為形象、直觀的實驗現(xiàn)象,更能夠啟發(fā)學生,但是后續(xù)應當注意將簡單的生活實驗以分組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探究,幫助學生親身實踐,能夠觀察得更為仔細,學生在經過充分的觀察和實踐后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師的節(jié)奏,掌握所學知識。
(二)“燃燒與滅火”課例分析
本課時通過講解燃燒的三個條件,使學生了解并掌握燃燒的條件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了解阻斷燃燒的原理和方法,在前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知道一些化學物質在空氣中就能夠燃燒,而本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燃燒的三個缺一不可的條件,同時從這三個必要條件引出滅火的方式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通過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開展自主探究,通過觀看火災現(xiàn)場視頻引入本課,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燃燒的條件,設計對照實驗,讓學生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也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火災的危害,幫助學生后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滅火技能,然后再通過連貫的、由淺及深的實驗讓學生了解燃燒的三個基本條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探索欲望和積極性,更加主動地去探索知識,發(fā)掘更深層次的科學內涵。但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實驗的安全性,要充分掌握教材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還應當預設在課堂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
三、初中化學課堂多元化教學策略的設計要點
初中化學課堂實施多元化的教學策略的要點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應當有效地引導學生走進化學的世界,二是要求教師通過多元化的教學途徑和手段開展教學。教師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實驗,啟發(fā)學生心智,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能夠讓學生親自動手觀察和體驗的教師便可以不參與,教師是引導者,負責把學生帶到課堂中,同時也是觀察者,負責觀察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適當?shù)刂赋鰧W生的不足之處,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知識,探索化學世界。學生探索和獲得知識的方式越生動、越形象、越多樣,則學生掌握知識了解知識的過程也就越簡單,知識在他們腦海中也更加牢固。同時在課堂中教師也應當充分借助互聯(lián)網、多媒體等手段開展教學,能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要進一步地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鄔浩.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與實踐[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2]朱佳琳.元認知理論在中學化學中的應用[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9.
[3]王夢娣.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