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宗頂 高峰松
摘要:律動課堂圍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頂層設計,在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大創新。律動課堂主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課堂的教學規律以及教育的發展規律,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有所“行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主動學習。為此對律動課堂的五大教學步驟進行詳細的介紹,有利于律動課堂教學理念的創新與實踐。
關鍵詞:律動課堂;教學理念;創新;實踐
在當下新課改的逐漸發展過程中,課堂教學的重點主要是引導學生成為獨立學習、有自主發展意識的個體的同時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快樂以及收獲。在律動課堂中,主要指遵循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新課改的要求。律動課堂的教學理念將律作為重要的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遵從學生發展以及教育教學的規律,利用動作為教學行為改善的重要方式,實現真正的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教與學,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達成課堂教學的真正目的。
一、課堂啟動——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諸多教師喜歡直接用例子或者習題進行新課引入,甚至有一些教師直接進行知識點的講解,這樣的新課引入不僅不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可能會造成學生對新課的學習一頭霧水。而在律動課堂中,遵循課堂的教學規律以及學生的發展規律,提倡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進行新課的導入,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理解新課的知識點,通過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參與課堂,置身于氛圍中,真正達到律動的效果。因而在律動課堂教學中課堂啟動一般都是通過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進行新課的導入。
二、課堂自動——學案導讀,初步感知
目前,在律動課堂教學中,一般會使用律動課堂導學案,使教材、導學案以及課件三者之間相輔相成,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學案導讀的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導學案是對學生的一種引導,引導學生逐步學習,給予學生一定學習方向的同時還有助于學生思維形成。通過學案導讀的教學模式會形成自動化課堂,引領學生自主進行課堂知識的探索,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從而提高律動課堂的有效性。
三、課堂聯動——對學群學,合作探究
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之間要形成一定的合作與競爭關系,有時一個人的思維可能會受到限制,但是在他人想法的引導下可能會產生新穎的想法。因而在律動課堂中會增加課堂聯動,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促進學生共同學習的同時,也能夠激發其更多的潛能。對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然后將學生按一定的規則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小組群學,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并予以解決,最后由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學生予以補充。這樣便會展現一種群體智慧,同時還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體。
四、課堂傳動——拓展提升,歸因糾錯
學生在課堂中形成自主思維以后,可能會有諸多發散性想法,由于學生所見所聞有限,有些想法可能存在一些問題,而對于課堂知識的認知也會過于淺顯。這時便要體現教師在課堂中的引領作用,對學生探究的問題以及回答進行一一分析,歸結其中的錯誤并找到原因,進行解決。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初步感知的課堂知識進行拓展,達到知識的升華。律動課堂講究學生要參與到課堂中,但同時也要遵循課堂教學的規律,一定要進行深入探究,這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拓展分析,讓學生對每一個知識點都能有更深刻的認識,達到課堂的升華。
五、課堂習動——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課堂所學知識僅僅是理論,學會應用才是真正對知識的掌握。因而在律動課堂中最后一動便是課堂的習動,要對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學以致用,這樣才是真正完成課堂的教學步驟,達到律動的目標要求,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學生通過自身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規律,并將所學課程知識應用于實踐。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練習,對錯誤進行講解以后,課后再布置一些練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完成,從而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進行相對快樂且科學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
六、結語
律動課堂的教學理念對當下各科教學都有重要的作用,能夠給學生帶來許多不同的收獲,這與傳統應試教育有極大的區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當下的律動課堂主要是指五動課堂,其一是課堂啟動,主要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的形式;其二是課堂自動,通過學案導讀,引導學生對課程進行初步感知;其三是課堂聯動,主要引導學生對學群學,進行合作探究;其四是課堂傳動,主要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提升;其五是課堂習動,通過對課堂內容進行鞏固練習,學以致用。以此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更好、更深入地進行各科的學習。
參考文獻:
楊小琴.淺析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天津教育,202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