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蘭
摘 要:以讀促寫的恰當運用將使小學生的語文寫作大受裨益。從以讀促寫這一切入點入手,從“挖掘素材”“積累詞匯”以及“掌握技巧”三個方面切入,針對挖掘閱讀文本中的信息指導小學生更好地對寫作這一主題進行闡述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以讀促寫;素材;詞匯;技巧
三年級的小學生初步接觸系統的作文寫作,感覺難度較大。不少學生更是視寫作為“攔路虎”,每當面臨寫作,總是感覺異常頭痛。那么,如何更好地對小學階段學生展開語文寫作教學呢?我在認真翻閱了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之后,發現其便是一個天然的寫作寶庫,蘊含學生需要掌握的諸多寫作內容。對此,我在自身的語文教育實踐中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從課文中潛心尋找,認真學習,并據此展開寫作嘗試,學生反饋良好。
一、從閱讀中挖掘素材,運用到寫作中
小學生在寫作中遇到一個普遍問題便是不知道該寫什么,也正因為如此,即使冥思苦想的內容,其總是乏善可陳。針對這一情況,小學語文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多閱讀所學到的課文,熟練掌握其內容,這樣讀過的每一個故事,了解到的每一個人物都會成為學生寫作中真實可用的素材。
像在“我愛我的祖國”這一主題的寫作中,不少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切入。對此,我就鼓勵學生認真回憶所學習過的課文,看看課文中哪些句子蘊含細膩的愛國之情。在經歷一番思索之后,學生恍然大悟,知道該怎么寫了。一名學生這樣寫道“我愛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有著美麗的山河景色,有富饒的西沙群島,有美麗的小興安嶺,有著恢宏的洞庭湖、天門山,有著溫柔的海濱小城;我愛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有著諸多膾炙人口的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示兒》《清明》,它們娓娓道來,向我們訴說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傾訴著一種又一種的情感……”從這名學生所寫的內容我們看到,語文課文中所學到的內容都轉化成了可用的素材,這不僅讓他們的寫作有了明確的切入點,而且所呈現的質量也有了明顯的保障。將從閱讀中挖掘得來的素材再靈活運用到寫作中,使良好的價值得以充分凸顯。
二、從閱讀中積累詞匯,運用到寫作中
在小學生語文寫作中,我們很容易注意到這樣一種情況,即學生的文章讀起來毫無新意,所用到的詞匯來來回回也是那么幾個,整體質量較差。針對這一情況,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多閱讀,從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詞匯,當將這些或充滿新鮮感的詞匯,或充滿瑰麗色彩的詞匯運用到寫作中時,相信學生所寫出來的文章質量將會得到充分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燕子》這篇課文后,學生對其中溫柔拂面的詞匯印象深刻。因此,在自己以“春”為主題的寫作中便將積累下來的詞匯進行了靈活的改編式運用,其寫道“春天來了,輕風微微吹拂,細雨洋洋灑灑地飄落,花兒們也像過節一般,全都集中到了一起,形成了光彩奪目而又溫柔可愛的春天”。在這一簡單的句子中,春天的風、雨、花兒都很好地體現了出來,而這很顯然要比學生單純地描述“春天到了,花兒開放了,小雨稀稀拉拉地下著,風兒也吹起來”要更有意境,更能讓讀者感受到那種撲面而來的春天的溫柔氣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加強閱讀,并在閱讀中積累充足的詞匯,并將其靈活運用到寫作中的可行性不言而喻。
三、從閱讀中掌握技巧,運用到寫作中
寫作是不簡單地將內容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其作為一項技巧性的內容,需要學生掌握諸多細節性的寫作技巧。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傳授給學生寫作技巧,但是又不能通過機械、死板的方式講解,而應當潤物細無聲,以學生所學習到的課文為載體,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汲取豐富的寫作技巧。當熟練掌握之后加以運用,所寫出來的文章質量也能得到充足的保證。
例如,在教學《趙州橋》時,學生讀完之后不僅了解了趙州橋這一建筑奇觀,而且對作者的寫作技巧也倍感嘆服。作者并沒有以常見的方式寫“這座橋很堅固,也很美觀”,而是用轉折詞巧妙銜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樣一來,給予讀者的印象無疑更深刻,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趙州橋“堅固”與“美觀”這兩大特點。而在掌握了這一技巧之后,學生在寫作中便能實現嫻熟運用。有的學生描寫自己的媽媽時便寫道“我的媽媽不僅溫柔,而且善良”,有的學生描寫自己喜歡的茉莉花時寫道“茉莉花不僅清香,而且淡雅”……小小的轉折詞,其效果確實難以想象,這就使學生在積累中、運用中切實提升自身的語文寫作水平。
寫作與閱讀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立足實際情況,引導與鼓勵學生多閱讀,將從閱讀中汲取到的營養更好地運用到寫作中,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將產生諸多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史佳卉.以讀促思,以思促想,以想促寫: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方式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6):53.
[2]吉文娟.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以讀促寫[J].好家長,2017(3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