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引導,更要培養學生養成一定的美學素養。美育教學工作應該貫徹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個階段,不能只局限于學生的藝術課程,各科教師要學會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融入一定的藝術思想,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美學觀念。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學會將數學課程的邏輯思維與美育教學的思想進行融合,本文將著力探討如何將美育教學思想與小學數學課程進行結合。
關鍵詞:小學數學;美育教學;教學方法
美育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具有重要作用,小學數學課堂融入美育教學是非常必要。但在現在的數學課堂中大多數教師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課堂上很少融入美育教學知識,但是通過教學實踐來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融入一定的美學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通過實踐課程給予學生充分地動手空間和實踐機會,幫助學生感受數學魅力。因此,在小學階段將數學思維和美育教學思想進行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
一、小學數學課程融入美育思想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認為小學數學課程融入美育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由于數學知識過于抽象,且包含著一定的定義和公式,教師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思想只對學生進行知識性講解,學生可能會覺得知識枯燥,這就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時如果適當的將美學思想融入數學課程,教師可以將出現的定義和公式,以更加直觀且形象的圖形向學生進行展示,通過非常直觀的圖形來引入要探究的新知,幫助學生理解要學習的內容,降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
其次,融入美育思想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數學學科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適當的融入美育思想,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更主動的進行數學學習。
二、小學數學與美育思想進行融合的具體策略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推動美育和小學數學融合
在現階段的數學課堂中,我發現許多教師,特別是一些老教師受傳統教法的影響,他們的教學手段過于簡單,輔助工具對教師的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只能指導學生對簡單的圖形進行變換,針對數量關系也只是進行簡單的演示,很多內容都是靠教師通過語言來向學生進行講述,這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進,很多新型的教學方式開始出現在數學課堂上,例如微課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等,教師可利用更多元的教學方法開展數學活動,增強學生的美學體驗,讓數學課堂更充滿樂趣。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實踐活動中嘗試利用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由于三角形和四邊形是全新的知識內容,學生在學習時存在一定的認知難度,因此教師在授課的時,要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尋找自己熟知的更加直觀的物體,引入教學,利用學生找到的實物進行講解,再利用多媒體將三角形和多邊形的形狀進行動態地拆分,讓學生觀察到生動形象的三角形和四邊形,深刻地理解三角形和四邊形的變化,讓學生在和諧、合作的氛圍中實現了美學和數學知識的融合。
(二)創設實踐教學情境,加強學生對美學真實體驗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只靠老師干巴巴的理論知識講解很難喚起學生的學習樂趣,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論知識地講解使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學時,教師要學會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適當引入美育方面可操作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愉快的實踐體會數學的魅力,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美育知識進行融合,通過實踐感受理論知識和美學融合的過程,真正地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教師引導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再觀察、探究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三角形底和高的關系,去解決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問題,這樣讓學生通過學習的實踐活動,去領略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美和應用的廣泛美,減少學生由于知識較為抽象無法形成正確思維模式的束縛。
結語
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和自身發展特點來融入一定的美學思想,要敢于打破數學教學常規,在授課過程中開展更多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美學實踐活動,挖掘數學知識背后的深刻內涵,提升學生的審美,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數學知識學習。
(作者單位: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北二十家子鎮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