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師開始認識到國學經典的重要性。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驗,分析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并提出國學經典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應用價值
小學是學生的重要啟蒙階段,這一時期開展國學經典教育活動,能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使學生掌握更豐富的文化知識,使學生在品讀經典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價值,從而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更好地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一、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價值
1.陶冶高尚人格
國學經典與其他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差異性,國學經典能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民族氣節。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組織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中,通過國學經典的融入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感受自身肩負的民族使命感,塑造健全人格。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千字文》《三字經》等,大家互相背誦,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積累豐富的知識,并感受國學的情感真諦,同時國學經典中還包含傳統禮節,能使學生感受到中華禮儀,如“孔融讓梨”的故事,學生可以從中學到尊老愛幼的美德,這對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具有積極作用。
2.實現智力啟蒙
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在誦讀中的情感,只有學生真正帶入情感,才能理解作者要傳達的情感,因此,在誦讀國學經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節奏和韻律,在節奏和韻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誦讀經典時很難準確抓住作者的情感變化。這時便需要教師積極引導,通過趣味故事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國學經典誦讀中拓寬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對小學生的智力啟蒙具有積極作用。
3.提升文化素養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其在教育領域的運用,使學生接觸到更豐富的信息,當下流行的網絡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使學生在個人素養方面的發展出現了偏差。小學生應坐在教室里專心學習,但卻有一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產生厭學心理。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運用,能改變這一現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國學思想的引入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組織誦讀表演活動
為了落實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價值,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中的古詩詞,組織開展國學經典誦讀表演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興趣,使學生在表演活動中,記憶更多的古詩詞內容,掌握經典誦讀方法及古詩詞的內涵,促進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例如,在國學經典誦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配適合的背景音樂,創造良好的誦讀環境,引領學生誦讀《清平樂·村居》這首詞,為了將學生更好地帶入誦讀情境中,引導學生根據這首詞的內容配合動作,在誦讀中感受和平、寧靜、樸素的農村生活,在誦讀表演中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詞節奏,了解詩詞內涵,從而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為了充分發揮國學經典的價值和作用,需要教師為學生構建生動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國學經典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古詩《觀書有感》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播放音頻范讀,引導學生誦讀這首古詩,掌握古詩的節奏、韻律和基調。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入插圖,通過引導學生觀看圖片的方式學習,將景物和意象聯系起來,深入掌握古詩的內涵,感受言簡意賅詩句的用詞精準。在特定情境中學習古詩詞內容,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了解古詩詞內涵,從而有效增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教學效果。
3.加強教學內容的拓展
由于教材教學內容有限,課堂無法為學生展示全面、豐富的知識,所以教師要加強教學內容的拓展,幫助學生更全面地學習國學經典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孔子游春》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將文中孔子與徒弟的對話轉變為論語的語句式,如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引導學生將本節學習的內容與這部分內容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感悟和品讀,從而掌握其中的道理,深入理解內涵。在語文教學中引入經典元素,拓展語文教材內容,使學生掌握其內涵,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有效設計國學經典教學環節,豐富教學內容,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妹芳.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 考試周刊,2020(11):65-66.
[2]李曉宏.國學經典誦讀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J]. 家長(上旬刊),2020(6):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