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曉麗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小學階段,教師不僅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教學環節,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而具體。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習真正發生。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升有效性;策略探究
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仍然使用枯燥而單一的教學模式,顯然是無法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師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關注學生的素養發展。數學對小學生來說是相對抽象的,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與特點。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將抽象的數學變得富有張力。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習真正發生,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理念的日益更新,教師利用“講授式”或“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學業成績的提升,還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感受學習數學給自己帶來的無限樂趣。教師要善于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投入學習的過程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高效。
比如,在教學“間隔排列”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小兔想邀請大家到他家去做客,你能找找小兔家里有什么規律嗎?讓我們一起去小兔家里看看!”接著,教師播放小兔勞動的場景,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可以將小兔家的夾子和手帕看成一組,兔子和蘑菇看成一組,木樁和蘑菇看成一組,大樹和繩子看成一組,再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排列的規律。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進行交流,得出結論:兩種物體一個隔一個的排列,像這樣的排列就叫作間隔排列。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確認數量關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從圖中找出兩個事物作為一組,并說說自己的理由,再圈出來,最后闡述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學生在動手操作后明白,當兩端的物體相同時,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這樣的教學形式,既有利于讓學生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學習知識,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真正將學生的被動“要我學”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學”。
二、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
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高階思維以及邏輯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系統性思維訓練與練習,培養學生從小樹立良好的創新意識。
比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為了加深學生對角的概念的記憶與理解,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物以及模型,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物中認識角。隨后,教師通過實物演示的形式,讓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學具親手進行實踐。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更直觀,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數學知識具有較為嚴密的邏輯性,學生要在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再學習新的知識,而新的知識又是舊的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因此,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學情,利用學生已知的知識,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三、巧妙地整合教學資源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每個學生的數學思維與學習能力都各不相同。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針對學生的具體學情,巧妙地整合教學資源,實現分層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創新與探究。
比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教學“認鐘表”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實物,讓學生去感知時間的具體概念。其次,通過多媒體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生活中各類鐘表,讓學生感知鐘表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最后,利用動畫的形式,呈現出活動的鐘面。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同時,教師在教學時還要及時地進行反饋,組織學生有序地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與討論。鼓勵學生大膽地闡明自己的觀點與見解,增強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不僅懂得主動學習,還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虛心向他人請教和學習。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不斷地成長。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深入地研讀教材,把握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出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還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通過系統性訓練,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真正利用廣袤的學習空間,構建具有生命質感的小學數學課堂。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成長自己,逐步提升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在實踐教學中探索出更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星云.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97-101.
[2]宋建平.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學周刊,2017(20):67-68.
[3]陳發金.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2):168.
[4]吳君麗.以活動激趣讓魅力彰顯:小學數學趣味活動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