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娟
摘 要:筆者所在的學校,作業習慣不同,學習氛圍不濃?;诖?,嘗試對班里的孩子開展“互聯網+”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結合教學實踐試從“注重基礎,使數學知識扎實化”“聯系實踐,使數學知識具體化”“寓教于樂,使數學知識趣味化”三個策略來闡述,同步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
關鍵詞:精準設計;作業評價;作業設計
依據多元智力理論、分層教學理念、布魯姆目標分類理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根據每天學生的課堂表現,并結合每個學生的智力差異、思維結構差異等,為每一個學生量身設計作業,促進每一個學生更好地發展。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針對性的作業。本文將結合學生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開展“互聯網+”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
一、注重基礎,使數學知識扎實化
1.作業目標
側重基礎性知識,按照新課標最低內容要求,此目標適用于潛力生。以學生在學習“乘法分配率”章節內容為例進行分析,對于潛力生,教師可以設置考查如下內容的作業目標:掌握乘法分配律、能正確進行計算、明確計算的簡潔性等等。
2.內容設計
側重基礎內容練習,內容和題量要全面而精簡,既要考查基礎知識點,也要在內容設計和題量方面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單元復習階段,對于潛力生,將作業設計成挑戰卡,設立闖關規則,引導學生開展闖關活動,激勵學生在挑戰中收獲知識。
3.評價設計
(1)個性化評價,提高興趣。日常教學中,教師批改作業可以改變以往的只打“√”和“×”,批改時對的“√”,字跡工整的可以寫個A,或畫個笑臉,有創意的思路可以畫一個“☆”,錯誤的步驟用圓圈圈出,寫明錯誤原因,有進步的寫激勵語。讓個性化符號和個性化評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每個學生的成長。
(2)聯通評價,激勵學生。由于學生學習氛圍不濃,學習競爭力缺乏,學校實施聯通評價,打通全校班級,全校學生一起評價,開展“爭章逐星”活動。學生作業優秀或進步,教師獎勵樂學卡,20張樂學卡可以換一個樂學章。學期結束時,根據獲章多少,評選星級學生。通過爭章逐星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體驗,讓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
二、聯系實踐,使數學知識具體化
1.目標設計
熟練掌握單元知識點和課程內容精華。作業目標的設置要結合上文對學生的層次劃分來進行,而在作業目標的設置中要做到統一性和差異性相結合。
2.內容設計
側重知識點的應用,內容和題量中等,可以適度拓展,提升靈活性。如“逛”商場,走進商場,了解一下每層的布局,比較男裝與女裝的差異,請找到李寧或耐克運動裝,記錄產地,觀察價格,思考原因。
3.評價設計
多樣化評價,提升作業習慣。在落實每日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每周五在班里組織一次小結評比,進行評優評先,盡量顧全班級所有學生,將學生優點放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根據每個學生的作業書寫、作業質量、做題速度、數學發展題等情況。在班里評選高效達人(作業速度)、高清達人(書寫工整)、高質達人(作業質量),全能王(全部都達標)。
三、寓教于樂,使數學知識趣味化
1.目標設計
精通單元知識點,可以舉一反三,靈活變化,有自我反思、學習方法最優的好習慣。一般而言,優生的作業設置目標為完成中等生的作業的基礎上設置一些拓展性的作業,提升一些難度,鍛煉思考、探索和學習能力,培養優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2.內容設計
側重知識點綜合運用能力和拓展提升能力,可以設計一些有難度的綜合試題,考查以往知識點和后邊教學內容知識點,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欲望以及挑戰難題的興趣。
如高年級學習了“統計”之后,學生可深入社區、街道、企業調查統計汽車數量;走訪交警、城管部門了解轄區內停車位的分布情況,征集居民對現在停車問題的意見,自行設計多功能停車場管理方案。這樣的設計主要想驅動孩子們解決停車難的問題的能力,培養其策劃、調研能力。
3.評價設計
榜樣化評價,激發氛圍。通過QQ或者郵箱每天推送一批優秀的作業,這些學生的作業不僅字跡端正,而且準確率極高。為了爭取到優秀名額,學生會在聽課效率、作業質量等方面下功夫,他們會把一些關鍵詞圈出來,把一些思考方法記錄下來,希望自己會是下一個優秀的案例。
綜上所述,“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學模式數字化,師生抽象化,課堂時間自由、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變大,這個時候學生自律能力、家庭環境、教師的學習跟進等方面都會在學生的作業上體現。課堂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教學中的一個常規環節。為了無縫連接空中課堂,在精準設計作業時要充分以學生的差異為基礎,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多元、全能、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羅芳婷,陳上仁.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原因和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6):115-117
[2]熊燦梅.小議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與評價[J].中國校外教育,2014(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