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亞萍
摘 要: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是強化學生的基礎能力,拓寬學生的格局視野,涵養語文學習情懷。高中語文課本內容從行文選材、主題立意、理解深度都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如何讓教學重點突出,把學生的素質培養、能力提升很好地與語文學科緊密、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科學育人的精品課堂,彰顯個人教學水平,突出語文教學特色,應是語文構建高效課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已呈現出低齡化的特征。如何把課程改革的效果深化并不斷鞏固,服務于教學,造福于考試,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高考考試中,高中語文作為主要科目之一,要求課堂教學側重點明確,在基礎夯實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錘煉。因此,筆者總結了多年一線教學經驗,有針對性地提出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的若干成功案例,與一線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信息技術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高中語文的內容更豐富、廣泛,幾乎包括了各個時期的作品,遠到《詩經》,近到散文、演講詞,風格不拘一格,影響較為深遠,學習難度較大,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便捷。教師應認識到信息技術引進是為課堂帶來輔助,而非增設障礙。在新課導學課程中,教師可以就課本內容的學習進行場景化導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破除時空障礙、理解困難,進一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引領下的學習,才能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帶動起來。也有可能是因為學生對語文老師的授課風格、講話方式、關系互動上存在理解上的誤區,學生因為不喜歡老師進而不喜歡語文課[1]。還有是因為作為教育工作者,老師本能地關注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即便學習好的學生在課堂回答、作業反饋、試卷成績有錯時,教師也給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對學困生關注相對欠缺。譬如,教師在具體內容講授前,首先可展示作者的生平經歷,正所謂“知人論世”,從作者一生的遭遇經歷來感悟作者的文字風格和語言特色。其次,進一步細化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當時正經歷何種境地。最后,作者逝世后,后人對其有怎樣的評價。教師可以結合圖片、視頻、音頻方式,盡可能給學生全方位展現當時作者寫此文時的內心感受。通過技術化手段,教師把課本抽象的表達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形象的東西更具體生動起來,有效地豐富教學內容,不再是原有的按部就班。
二、注重分工協作,組內互動交流
高中階段的學科較多,對語文科目的學習時間相對減少,且難度加重,給學生帶來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堂為了更好發掘學生的自主性,應安排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基本課本知識。從長遠來看,語文學習并不是為了某一階段的考試而服務的,以高考為導向、以人生成長為目的的語文學習才能真正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體會學習的真諦。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剔除來自學生、家長、社會中存在的錯誤意識,即學習某些內容無關考試、無關課本、浪費時間,警惕此類型“毒雞湯”對學生學習造成的影響,同時要把大語文的學習觀念貫穿到整個課堂中[2]。小組合作學習是歐美國家教育的方式,通過我國發達地區和省份的成功實踐,逐漸穩步向國內推廣。組內交流是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可以實現“1+1>2”的效果。一般來說在分工中以5人左右為宜,人員配置為:基礎優秀的學生一名,中等學生3~4名,學困生1名。教師在鼓勵自學時,先明確問題,有序安排學習任務,鼓勵學生提出有深度思考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課上反饋答疑。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可以布置的任務有:林黛玉是怎樣的一個形象?曹雪芹在小說中如何對她進行正面與側面的描寫?嘗試結合林黛玉的個人身世與賈府的規模、賈府人物出場順序、語言風格特征來對林黛玉的人格特質進行分析。
三、課堂回顧反思,總結收獲心得
高中語文改變了傳統教師傳授的教學過程,以學生主動獲取為主要教學方法,用課堂反思來回顧學習過程,把學習形成閉環邏輯,是構建科學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手段。高中語文知識雖然有知識性的內容,但一定程度是建立在鑒賞評析的基礎上去學習,以高考考查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綜合來看,考試方向已從單一的知識點考查變為系統多元的知識面考查,雖然拓展了考試范圍,但針對學生而言減少了復習壓力,學生能專攻重點、強化弱點、統籌規劃、有效安排。筆者在每節課結束后,用布置小短文的形式讓學生寫課堂收獲,在新課開始之前做交流,一是訓練學生的文筆,讓學生思路更順暢。二是更好地溝通師生情感,了解哪些環節沒有講到,及時把盲點補充完整。三是通過學習技巧,讓學生的日常發言、寫作既生動形象,又富含哲理,引人思考。四是提出建議,如某個環節,學生可以寫出具體的講課方式,講課建議。就此來看,課堂回顧,一舉多得,這也是讓學生在每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都能有不同的收獲,將其服務于課堂學習過程中。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種考驗。教師能否在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恒地推進課程改革,不斷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構建高效課堂,這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參照標準。教學成績非一朝一夕見效,更需要教師久久為功。
參考文獻:
[1]吳忠敏.高中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思考[J].課外語文(上),2021(1):66-67.
[2]達哇尖參.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核心要素與實踐路徑分析[J].亞太教育,202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