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高中時期是他們形成自我觀念最重要的階段,因此,對于高中生的成長教育,學校要給予足夠的關心與重視。很多學生會受到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因素干擾,進而產生心理發育不成熟、生長方向不正確的現象,而且會厭煩學習,敏感脆弱,這樣的學生就會成為“問題學生”。他們各自的狀況特征、行為表現不同,教師一旦發現學生有這類現象,一定要加以解決,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高中階段;“問題學生”;教育引導
從我國教育事業的現實發展情況來看,很多學校都面臨難以管理“問題學生”的現象。“問題學生”產生的原因多是自身沒有接收到來自家庭以及學校,甚至社會的足夠關愛與正確引導,所以他們才會在學習、思想上有稍微的偏差。這類學生通常不能用正確的方式獨立解決問題,同時,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會做出與常人不符的舉動,如果任由他們自我發展,不加以正確引導,往往會造成不良的結果。
一、 “問題學生”的形成原因以及具體的行為表現
1.“問題學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問題學生”的出現原因都很復雜,不能一一列舉,但是深究其形成原因,可以大致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首先,“問題學生”在成長時,一定是因為受到了一些不良的刺激與影響,才使得他們的情緒、“三觀”、個人行為發生了改變。其次,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致使他們做出了反常的行為。最后,因為互聯網發達,他們可能會受到網絡上一些負面信息的影響,進而迷失自我。
2. “問題學生”的具體表現
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時期,學生在這一時期,會對于自己的人生方向進行不斷摸索、重復確認,在這個過程中,家庭氛圍、學習環境以及社會風氣都會對他們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1]。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覺得父母的嘮叨過于煩躁,甚至會出現叛逆的心理,尤其是對于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因為他們內心覺得缺乏父愛或者母愛,行為會較為激烈;對于社會上的一些現象,他們沒有正確的是非觀,而且沒有很好的免疫心理,這會使他們被一些錯誤的言論所影響,進而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影響,嚴重時會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目前的學生,由于大部分都家境殷實,他們在高中階段有經濟能力接觸到很多的新科技產品。這一現象也會使得他們覺得父母與自己之間存在巨大的代溝,無法進行正常的溝通與交流。他們在互聯網上所接觸到的信息,并不都是正能量的,可他們并沒有分辨是非的實際能力,只是對自己存在一些不恰當的肯定,認為自己的思想已經成熟,不用再聽家長以及教師的教導,日常行為十分自負。還有一部分學生會存在自卑的心理,有些學生會覺得自己得不到教師的肯定與喜愛,成績一般,在班級中沒有一定的存在感,面對教師對自己的批評,他們會覺得是故意的,會對教師產生強烈的反抗行為。
二、對于“問題學生”的具體教育措施
1.及時發現,正確引導
在高中時期“問題學生”的出現,有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在初中時,就有學習成績落后、在校表現很差的現象,所以教師在接手班級前,可以適當查閱學生的檔案,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與學生的初中教師進行溝通[2],對學生做深入的了解。學生在升入高中以后,一旦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教師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早介入,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雖然很多“問題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但是他們可能在其他方面的表現會有所改善。比如,一些學生對于藝術有極高的學習天賦,教師就要根據他們的這一閃光點,為他們打造相應的表現舞臺,讓他們得到他人的贊賞,并及時與家長溝通,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甚至可能會幫助學生確定人生方向。
2.家長、教師、社會要全面介入
目前很多家長都會忙于工作,而疏忽了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3],僅僅給予孩子經濟上的付出,但是卻沒有深刻的情感體驗,這會嚴重影響親子關系,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出改變,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高中教師一定要做好自身的榜樣角色,讓問題學生的不良行為都可以被改變。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對于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所以政府部門也要規范一些自媒體的傳播內容,傳播正能量。
總而言之,如何正確引導“問題學生”的綜合發展,家庭、學校以及社會都要提出相應的舉措,共同致力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家長要讓學生在家庭中感受到溫暖與重視,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學生鼓勵與贊美,盡可能讓學生樹立自信心,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三觀”與信念,充分扮演好為學生指路的角色。
參考文獻:
[1]曾瑩.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促進高職問題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議[J].心理月刊,2021,16(5):210-211.
[2]胡敏芳.學會欣賞一棵樹:班主任對“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21(7):184-185,188.
[3]楊惠玲.關注問題學生培養健全人格:淺析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考試周刊,2021(11):9-10.
作者簡介:隋斌(1980—),男,漢族,山東省棗莊人,本科,中教高級,研究方向:“問題學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