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娟
摘要:親子閱讀在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是其本身具有的趣味性,以及良好的互動性越來越受到家長的親睞。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繪本閱讀占著非常大的比重。所以,我們應重視繪本閱讀在親子共度中的重要地位。在鼓勵家長進行親子共讀活動的同時,提高幼兒在閱讀的同時的認知能力與想象力的發展。以繪本為媒介,探討親子閱讀中繪本運用的意義與重要性。
關鍵詞:繪本;引導;培養;習慣;親子閱讀
繪本(PICTURE BOOK)又稱為圖畫書,“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種藝術”。通過圖畫與文字結合的形式,以有趣的內容,豐富的色彩展開故事,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受到孩子們的喜愛。它不同于常規意義上帶插圖的幼兒讀物,而是通過圖畫與文字相輔相成的表達方式對一個故事展開敘述,通過簡練的文字語言和豐富的圖畫內容對故事展開主題,表達特定的情感和認知,以此為媒介來講述故事。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通過書作為媒介,用閱讀作為連結,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閱讀與情感分享的一中閱讀方式。這是培養孩子愛上閱讀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有利方式之一,并且在幼兒的課外閱讀培養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當爸爸媽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時,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事情,進而更愿意自發地去進行閱讀。
1.繪本閱讀的特點與作用
1.1繪本閱讀的特點
繪本具有圖畫生動、色彩豐富、設置巧妙的特點,特別是夸張的人物語言、豐富有趣的故事內容、符合幼兒認知的語言的特點,對于幼兒學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通過圖講故事的方式,用圖畫把原本復雜、不易理解的內容變得有趣易懂。這樣對于幼兒理解能、認知能力、想象能力還有情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2關于對繪本閱讀優點的不同論述
繪本作家艾瑞爾認為“做繪本很重要的一個目的,是幫助孩子度過一個成長中很困難的階段,也就是從家庭進入學校,從玩具到書”。近幾年來,繪本對于孩子的適宜性、意義性已為研究和理論所證實。閱讀繪本不僅僅是給孩子講故事學習知識,它可以通過引導為孩子建立健全的精神世界,開發與培養多方面的只能,也是學前教育中認可的“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孩子認知圖形的能力從很小就開始慢慢養成。盡管這個時期幼兒還不完全具備識字的能力,但是這個時期的幼兒其實已經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識圖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將繪本作為一個有利的媒介,鍛煉孩子的感知能力、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培養鍛煉孩子的閱讀能力。同時,可以將正確有益于孩子身心發展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
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認為:“如果家長能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優秀的繪本和孩子們一起閱讀,既有助于幫助孩子建構精神世界,促進心智化發展,又有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幼兒通過圖畫的幫助下,可以對一些事物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有更好的了解。雖然這時期作為認知世界的語言工具還沒有完全的建立起來,這個時候圖片就可以作為輔助替代補充這個功能。繪本中將某個形象或者概念的特征形象生動的凸顯出來,簡化形象,精煉表達,更易讓幼兒理解。
2.親子共讀的意義與重要性
2.1概念的提出
所謂親子共讀,就是指在家里父親或母親與孩子一起閱讀。親子共讀不僅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面、促進學習,而且可以激發孩子的閱讀熱情,培養其良好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親子共讀既是一種學習手段,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能夠使親子兩代在愉快的閱讀中,享受溫馨的親情。
2.2共讀對子女閱讀習慣的影響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家長在與領孩子共同閱讀的過程,實際上是可以將正確的價值觀與道理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孩子的。當下孩子因為年齡的限制可能不能完全的理解其中意思,但是對于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是有幫助的。幼兒時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時期,孩子在沒有完全養成固定的行為習慣時,模仿家長的行為與認知對于孩子來說是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時候,家長參與孩子的成長與行為習慣發展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幼兒因為年齡小,注意力與專心程度是有限的。在親子共讀這一過程,父母如果能通過自身行為給予孩子鼓勵,會起到非常重要的榜樣作用。通過自身影響與啟發,會讓孩子感受到閱讀與學習的樂趣,養成閱讀習慣。
社會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家長因為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通過親子共讀這一方式可以為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臺,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深入的了解。同時可以讓孩子發現閱讀的樂趣,從而增加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感受到家長的關心與愛。親子共度的過程世界上也是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通過共讀這一方式,可以為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提供基礎,可以共同分享其中的樂趣。
在幼兒早期的閱讀生活中,父母能正確地進行引導,這對于培養幼兒后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十分必要。也可以在良好的親子互動中,縮短彼此在理解上的差異,促進孩子的身心成長。
3.親子共讀中繪本運用的意義與重要性
首先,親子共同閱讀的過程中,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通過文字來講故事,對于幼兒而言是達不到閱讀的效果的。
而繪本作為“用畫來講故事”的一種方式,家長和幼兒就可以共同參與其中,達到共同閱讀的目的。通過圖畫來進行故事的講述,可以更好的促進幼兒學習文字與理解內容。家長可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進行有趣的描述與互動,從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而引導孩子提出問題并進行理解。
其次,在親子共讀繪本的過程中,家長通過圖畫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提出問題,可以讓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鍛煉自身的思考能力。
親子共讀的意義不單是講述故事,家長在陪同孩子共同進行閱讀的同時還肩負著啟蒙的作用,通過故事的情境作為依托,可以啟發幼兒自主的進行思考。
再次,幼兒時期由于年齡小識字與認識事物的能力有限,故事的內容與故事里的人物也是幼兒最初認識世界形成是非觀念的窗口。
隨著閱讀的深入與理解內力的增長,故事內容的選擇可以隨之深入。在這一過程中孩子開始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說明一邊聽故事的同時一邊在思考。通過對繪本的重復閱讀,家長可以根據圖畫中的情景引導孩子講述故事。這一過程有助于促進孩子的記憶發展。
所以,在繪本共讀的過程中是可以有利的激發幼兒不斷學習知識的欲望的。家長如果可以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堅持共同讀書的習慣中,幼兒會愛上讀書。
在閱讀繪本時,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加深孩子對閱讀的印象,可以用夸張的語氣和動作,如拍手,跺腳,跳躍,夸張的聲音甚至奇怪的表情等等,如果一字不漏地照本宣科,孩子很難有耐心去閱讀。閱讀的模式也可以是互動的。可以對圖畫書故事情節進行問答,另外還可以在多次閱讀后,對圖畫書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比如《艾瑪和河馬》,家長可以和孩子分別扮演不同角色進行對話。每次當讀完一個故事后,留出時間與孩子探討故事內容,充分引導孩子感受閱讀的樂趣。
孩子與家長還有繪本三者間能夠互動起來在共讀過程中十分重要。親子共讀繪本的最初目的是讓孩子通過繪本學習和漢字與理解圖畫內容。幼兒受到閱讀能力與習慣的制約,在初期閱讀中需要家長的陪伴,才能更順利地進入閱讀情景,學習基本的閱讀要領,學習最基礎的文字。如此,隨著親子閱讀的逐步深入,孩子可以很快地自主進行閱讀,理解內容并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結語:
與老師在學校展開的閱讀活動相比,父母能更了解孩子對閱讀的態度,增強孩子在閱讀中的興趣,能夠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一般來說,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較的孩子比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語言能力會好。進而,通過想象力的發展后期的寫作能力與人際交往交往能力也會提高。另外,閱讀習慣的養成,促使孩子自主進行閱讀, 對豐富孩子精神世界、增長見識都會起到良好的作用。再者,因為繪本的故事適合孩子,便于孩子理解。家長在講述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擬人化的手法來描述故事,通過模仿書中的行為方式,可以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繪本起到了橋梁的作用,通過有趣的圖畫和豐富的內容在共讀的過程中可以營造輕松溫馨的氛圍。通過給孩子講故事,與孩子一起看圖學習的過程,可以讓家長與孩子的關系更為緊密的進行聯系。對于親子關系良好的發展十分重要。再者,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對于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好的親子關系會讓孩子感受到愛,對這個世界有正面的認知,孩子自身也會因為受到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影響變得善良溫暖,變得自信。也希望通過繪本這一橋梁,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塑造自身良好人格的形成。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龍江新城幼兒園 52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