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浩
摘要:新課程改革為教師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新課改提倡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便不能如傳統教學方式般片面的為學生灌輸基礎知識,現在更過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構建素質教育課堂并提高教學質量成為了老師們亟需探索的目標,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需求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的創新與改革,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
新課改的推行為原本較為嚴肅的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使課堂變得活躍、生動、富有生命力,也成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正確的學習習慣,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而學生也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主動汲取著數學知識,這些都成為了構建小學高效數學課堂的基礎,教師只有順應新課改的潮流才能實現高效的數學教學。
一、合理借助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
雖然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生活和社會經驗,他們的思維和思想比較簡單,如果教師沒有采取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思考,那么學生學到的知識往往比較淺顯。數學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觀察力和創新力的引導,使他們能夠對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數學知識進行觀察和思考,以此促使小學生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所發展。教師可以為其創設相應的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幫助學生消除和知識之間的鴻溝,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參與其中,實現高質量的教學[1]。
例如教師在教學有關圓錐的相關知識時,便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常見的圓錐形的物體。這樣的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回答,因此學生經過思考后紛紛表示生活中常見的圓錐體主要有冰激凌蛋筒、米堆、沙堆、沙漏、喇叭、生日帽、陀螺等等。在學生對圓錐形狀有基本的了解后教師繼續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如果將圓錐從側面剪開會得到什么樣的圖形?學生們通過聯系實際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有的學生表示圓錐側面展開圖為三角形,有的學生則認為是扇形,學生們爭執不休。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驗證,有的學生說將扇形或者三角形畫出并加下來,在將兩條邊粘合在一起便可以知道哪個圖形是正確的;還有的學生表示將圓錐模型直接從側面剪開便能夠得到它的側面展開圖。學生們都積極開動腦筋想要以更多更為新穎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圓錐的知識有了較為準確的把握,同時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和創新能力都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為學生今后數學的學習夯實基礎。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但是這并不表示教師要永遠為學生保駕護航。學生最好的學習狀態便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收獲知識后,能夠脫離教師自主前進,只有這樣在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2]。而當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方向后,會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及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不僅能夠將所學知識掌握的更加準確、牢固,還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小組合作學習便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能夠在合作過程中實現自主探究,當大家遇到問題時不再是等待老師的幫助,而是學生之間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解決,這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會得到明顯提升,對今后的數學學習有很大幫助。
例如在進行《自行車里的數學》學習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合作學習,首先教師設置需要探究的問題:自行車蹬一圈能走多遠,如何才能準確測量呢?有的小組討論的結果是親自試一試就可以了,于是他們開始逐一試驗,但是得到的結果卻不盡相同,有的學生蹬一圈自行車前進了6.5米,有的學生前進了8米,大家認為這樣的測量方法誤差太大,所以不可行。還有的小組認為數一數蹬一圈腳踏板即前齒輪轉一圈,觀察車輪轉動的圈數即后齒輪轉動的圈數,然后乘以車輪的周長就可以了。大家認為該方法可行,于是大家決定試一下,當前齒輪轉動一圈后大家發現后齒輪轉動的太快,無法準確確定后齒輪轉動的圈數,所以這個方法也宣告失敗。大家都在認真思考教師布置的問題,有的學生圍繞在自行車旁邊觀察著自行車的齒輪,突然他喊道:大家快來看!學生們紛紛圍上去,“大家看,當前齒輪轉動一個齒時,后齒輪也是轉動一個齒;當前齒輪轉動五個齒時后齒輪也是轉動五個齒,他們轉動的齒輪數一模一樣!”有的同學恍然大悟:“對呀!所以前齒輪的齒數乘以圈數和后齒輪齒數乘以圈數是一樣的。”慢慢的大家的思路都被理順,并得出最終答案:蹬一圈腳踏板自行車前進的距離=前齒輪的齒數:后齒輪的齒數*車輪的周長。
三、開展趣味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們往往會忽視課堂導入環節的作用,在教學之初便直接以“我們本節課學習...”為開端展開教學活動,殊不知在無法吸引學生的情況下進行知識教學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重視對導入環節的設計,采用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以此為開展高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教師在教學《負數》時便可以采用游戲化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在教學之初便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興趣。如教師可以和學生們玩“說反話”的游戲,學生需要將教師說出的話改變為與之相反的意思,比如教師說“門口商店一個月賺了5000元”,學生們則需要說“門口商店一個月虧損了5000元”。這樣的游戲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積極參與其中,并在這一過程中對負數有了初步的認知。這樣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們將會更加專注,教學質量也得到了保障。
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之下,教師需要為學生們探索更多的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并進行自主探究,以此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榜順. 關于小學六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方略[J]. 中外交流, 2019, 026(019):344.
[2]李俊清. 關于小學六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方略[J]. 信息周刊, 2019, 000(002):0382-0382.
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天城鎮史家渡小學 43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