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日榮
摘要:小學時期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階段的重要性。學校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習慣是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慢慢養成的行為,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實踐探索
引言:
俗話說習慣決定成敗,這就是在告訴我們習慣的重要性。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在這個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今后的成長與發展中表現出自己的個人優勢,家長與教師都應該共同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通過正確的引導與約束,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使之在學習上表現出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養成學會傾聽的好習慣
新時代的發展讓學校教育發生了許多明顯的變化,主張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這是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學生變得積極活躍,愿意與教師交談,敢于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的課堂教學變得積極活躍。但有時我們也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時,上一位同學還沒有回答完畢,其他同學就開始舉手,還伴隨著吵鬧的聲音,當教師看到同學舉手指定某位同學回答時其他同學便開始唉聲嘆氣,過后也不會仔細認真聽其他的同學回答問題,此外還有部分學生會在教師講課的時候發出奇怪的聲音,嚴重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學習時常會出現許多影響到他人的行為,這也充分證明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必要性。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學會傾聽的良好習慣,只有在課堂中學會認真傾聽,學生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在教師教學的時候認真聽講[1]。
比如,當教師教學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的《因數與倍數》一課時,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口述形式向學生傳達應用題,讓學生通過傾聽寫出已知條件和所要求的問題,比如:12÷6=2,我們可以說12是6和2的倍數,6和2是12的因數,那么18÷2=9可以怎么表述呢?通過教師的口頭講述集中學生注意力,養成會傾聽的好習慣。
二、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思維性都較強的學科,里面包括了大量的計算題,學生學習時需要對問題進行計算,這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還未發展成熟,他們的個人計算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計算時很容易出現失誤。但通過對許多學生做題時的分析我們發現他們不是不會做題,而是在審題時出現了錯誤,最終導致問題的結果錯誤,在應用題中沒有仔細看題目的要求,沒有將題目的等量關系弄明白,甚至有時候還會把符號看錯,最終出現失誤[2]。
為有效改變上述情況,當教師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要為學生講解解題的相關步驟,比如解題第一步要仔細讀題,了解其中的數量關系,隨后將題目中的關鍵詞勾畫出來,避免出錯,隨后再列出對應等式,最后求出結果。
例如,在《分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中向我們講授了分數加減法的規律,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和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學生在做題時容易分不清題目到底是應該同分母還是應該同分子,此外他們對分子分母的通分也不熟練,因此在最終的結果上總是出現錯誤,還有部分同學粗心大意,還未看完題目便開始匆匆書寫,比如1/3+2/5的計算與3/4-7/20兩個式子的計算,學生還未認真審題便開始提筆書寫,完全憑著自己的感覺書寫,不管對錯,最終計算錯誤。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幫助其及時改正,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三、幫助學生養成學會檢查的良好習慣
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途徑,學生的作業也代表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作為教師,應對學生的作業有一定要求,比如干凈整潔,書寫有序,且是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這些要求下幫助學生規范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小學時期的學生需要在家長和教師的引導下才能及時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他們不會主動檢查自己的作業,大多數學生認為我交作業就是完后了老師布置的任務,至于內容是對是錯就不是他的責任,在這樣的想法下往后的作業便會越來越敷衍,為了改變學生的這種想法,老師要堅持讓學生獨立完成自己的作業,并且認真仔細檢查,教師也可以適當建立作業獎懲制度,對作業認真完成、準確率高的同學給予表揚,對馬虎對待自己作業的同學實施科學的懲戒,改變馬虎和不會檢查作業的習慣[3]。
以《觀察物體》一課教學為解釋案例,本課以直觀形象的方法讓學生正確認識不同位置的圖形,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學會欣賞美。這部分的學習內容需要學生動手操作,通過自己的觀察將物體的不同形狀以手繪的形式展現出來,大多靠學生的自我感覺,因此許多學生在繪畫時便按照自己的感覺來,對圖形的長度判斷完全按自己的目測,導致圖形長度與原圖形存在較大誤差。當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圖形繪畫后組織學生進行檢查工作,保證圖形長度與原圖形保持一致,幫助學生養成學會檢查的良好習慣。
結束語
習慣是一個人素質水平的代表,也能體現出一個人思想覺悟,良好的行為習慣決定著一個人的人際關系,還有可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數學作為一門邏輯復雜的理論學科,學生在學習時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則要積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證他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從根本上喜歡數學,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數學上。
參考文獻:
[1]李赟.小學數學優化學生學習習慣的有效指導方法[J].新課程,2020(26):192.
[2]陸賽.小學數學課堂應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2020(18):101.
[3]黃宗純.讓好習慣伴隨一生——淺析小學數學之養成教育[J].科學中國人,2017(20):367.
廣西省南寧市賓陽縣和吉鎮伶俐學校 5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