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要:當前的初中教學越來越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參與式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活動,旨在能夠激勵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做到主動思考、探究教學內容,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新課改背景下,參與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通過前置作業增強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弱化教師的地位,強化學生參與,并且完善激勵機制,讓學生參與成為一種習慣,都能夠提升參與式教學的實際應用效果。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初中數學;應用策略
引言
新課改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關注他們的發展需求,及時改善教學模式,以便提高其學習參與度,促使他們在主動探究中取得長足進步。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參與式教學視角下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營造良好的氛圍,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有效引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以此順利實現學科教學目標。
一、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特點
1. 以學促教
“教”與“學”是雙向互動,只有教師善于教授,學生才能喜愛學習,整個教學過程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在參與式教學中,學生的全面參與成為關鍵,即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配合教師的教學設計,及時反饋學習過程,展現學習成果,而這對教師的教授環節也能夠形成積極的作用,其能推動教師結合學生主體需要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果。
2. 以學導學
前面已經提到,學生的全面參與是參與式教學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是層次性的,即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自身的客觀情況接受教師的教學指導任務,并調整學習過程,從不同的層面介入教學過程,進而在“最近發展區”內實現發展。
3. 教學相長
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發展的空間,平等的理念是協調教與學關系的基本思想,也是教師構建民主參與課堂的關鍵。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知識在不同維度中相互傳遞,而教與學的關系也在多維度實現了互動與平衡。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實踐參與,與教師、同學或多媒體等進行信息交換、情感交流,探索數學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從來自學生的信息中不斷更新、豐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實現教學相長。
二、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過程
初中數學參與式教學應用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趣味引導,調動學生參與熱情
興趣是學習的“助推器”,它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陀^地說,傳統的數學課堂確實比較枯燥乏味,再加上數學這門學科的難度系數也比其他學科的難度系數要大,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比較沉悶的情況,這就造成了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和參與度不高。實際上,在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熱情不是在教師的說教中產生的,而是在自身興趣的帶動下自然而然形成的行為。因此,教師在參與式教學開始時,應著重強調學生的興趣,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感知體驗,并自覺調整心理狀態參與后續的知識探究。例如,在“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幾何畫板,為學生動態呈現兩條直線平行、垂直的關系,引導學生感知兩條直線之間關系的變化規律,并自主繪制。這樣,學生才能充分經歷操作、展示、觀察和交流的過程,并產生參與探究的興趣,進而在變化中找到不變,抽象出本質屬性,奠定理性思考的基礎。
2. 理性分析,探究數學知識
在通過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后,教師需要結合數學課程學習要求,為學生的進一步參與創造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知識難度,設計個體參與、小組互動、共同體實踐等不同的參與條件。對于簡單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與回答;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將學生分成人數適當的學習小組,并以主題探究方式切入,組織小組合作交流,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自我表達的機會,這樣學生才能全面且客觀地理解數學知識,并在合作中發展批判思維。此外,針對應用性較強的知識,教師可以設計參與到學生實踐中,利用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形成共同體,并在相互啟發、相互引導中突破思考難關,實現理性探究。
3. 學以致用,鞏固探究過程
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合理應用,是參與式教學的最后一個過程。學生的認知能力需要在理解、實踐中循環往復,不斷提升。在參與式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挖掘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例如,教師可以根據三角形全等知識、概率知識、二次函數知識等設計應用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全過程,并在應用中消化、理解、拓展數學知識。
三、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參與式教學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灌輸講授模式,重新定位了教與學的關系,引導了學生的有效探究與學習,因而具有良好的實踐價值。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明確指出了課堂中學生要占主體地位,教師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初中數學課堂參與式教學也融入了新的教學理念,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參與式教學的應用價值極為廣泛。具體來看,其實踐價值主要體現為:
1. 有效協調了教與學的實踐責任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以主導者的身份出現,教與學要對自己的參與方式、參與效果負責,還需兼顧他人,共同創造教學環境。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融入課堂。
2. 促進了學生理性思維的構建
學生的參與過程經歷了從接受、質疑、思考與優化的過程,因而形成了對數學問題的深刻認知,提升了思維能力。
3. 強化了師生教學參與意識
參與式教學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明確了教師的教學定位,促使師生主動協調自身行為,共同參與探究學習。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實踐中,教師應把握課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深入分析參與式教學在數學學科應用中呈現出的特點,探索學生教學參與的多元方式,從而理順參與式教學應用過程,并反思分析教學應用價值,為優化教學實踐設計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周暾.淺析初中數學課堂參與式教學設計策略[J].考試周刊,2019(79):79-80.
[2]張麗莉.參與式教學對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J].學周刊,2018(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