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
摘要:我國幼教事業的蓬勃發展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音樂是學前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幼兒情感、提升幼兒審美情趣和綜合素養的關鍵學科,是貫穿在整個幼兒教育體系中的媒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師只有遵循幼兒音樂教學規律,樹立新的育人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才能順利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把音樂理論和基本技能很好地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在幼兒音樂教學上的創新實踐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全能型幼教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學;幼教人才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學前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美術、音樂課堂也逐漸成為幼兒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音樂課程,合理的音樂課程教學不僅能起到良好的啟蒙作用,還能有效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進一步達成培養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推動其獲得全方面健康成長。因此,站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角度上來看,及時結合實際情況,實施音樂課程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水平。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現狀
1.教育目標沒有與新時代幼教需求同步
現階段,許多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人才的培養目標與新時代幼兒園所需優質幼兒教師的需求并沒有接軌,幼兒園所需的無非是高素質、高技能的綜合型專業音樂教師,他們應具備的是能高質量完成組織、啟發、引導幼兒,為幼兒上好音樂課的授課能力,而不是非常專業的聲樂、鋼琴表演能力。許多中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向上并沒有以此為出發點。教學過程中教者只重視學生音樂專業技能的提升而忽視了他們幼兒音樂教育教學實踐運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依然采用主抓單項而非綜合能力的方式進行。同時,在考核評價方面并沒有把學生的綜合能力納入學業水平測試的范疇,模塊考試嚴重形式化,久而久之學生把考試唱一首歌、彈奏一首鋼琴練習曲或者視唱當成兒戲,嚴重地抹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限制了他們的創造力,也違背了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優秀幼兒教師的目標。
2.學科設置不盡合理,也缺乏深度滲透融合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無非是為了培養更多復合型幼兒教師,但在實際教學中受課程設置和傳統思想理念及舊教學模式的影響而未能如期。學科設置過分追求課程性和專業性,各音樂學科之間缺乏深度滲透與融合,幾乎都是獨木成林,單打獨斗,各自為陣式地展開。而且教材內容難度和跨度都非常大,也沒有做到由易到難的自然過渡,幾乎脫離學生音樂零基礎的實際,致使一部分學生根本跟不上教學進度而喪失對音樂學習的激情和興趣,授課效率極低。同時音樂教學內容的編排也沒有很好地遵循幼兒音樂教學的規律,音樂對于幼兒的成長來說是貫穿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媒介,幼兒教師通過音樂教學來提高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審美力等綜合素質。而中職音樂課程的不合理設置很難培養出具備這方面能力的幼兒教師。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策略
1.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培養目標
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中,學前教育專業都是以幼兒教育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的,學校與教師的絕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學前教育專業知識教學,學生的音樂課程只停留在對基礎知識稍微了解的層面上。但在教育體系不斷改革的大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的目標也在不斷轉變,這是音樂課程體系乃至學前教育整體課程體系逐漸走向完善的標志,作為課程建構中核心般的準則,這也是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具體化的重要推動。就當前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要求來看,未來的幼師人才必須具有達標的專業水平、扎實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以及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唱、奏、跳、說等熟練的實踐技能。如果根據以上要求來制定培養目標,則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就必須要打破很多約束,以音樂課程價值體系的構建和完善為出發點,將音樂技能與實踐教學相融合作為落腳點,為學生創設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
2.加強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有的放矢實施教學
一直以來,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教”和“學”,經常忽略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做”。而教學中的精髓則是“做”,“教”和“學”一定要圍繞“做”來展開,從而使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做”在實踐中展現出來,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能力。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教學包括:樂理、視唱、聲樂、琴法、舞蹈等學科,教學中老師一般只凸顯本科目的特性而忽視它在音樂課程體系中的作用,這很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首先,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各音樂學科間的融合意識,把枯燥乏味的音樂理論傳授與生動有趣的彈、唱、說、跳等實踐自然而然地結合起來。其次,要增進與其他相近的理論課老師的交流,融會貫通其他學科知識與理論幫助學生創新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以及幼兒游戲活動設計,讓學生親身感知體驗幼兒音樂課堂教學的真實情趣,同時培養他們幼兒音樂教學的綜合能力。最后,還可以與其他專業技能課老師討論交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業水平綜合性測試方案,這樣既能使各科任老師有自己明確的教學目標,相互間又能協同配合共同完成音樂教與學的雙重任務,對于學生而言也極大地培養了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避免了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出現學與教脫節的可能性。
3.將優秀音樂教學法向實踐滲透
隨著世界藝術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很多國外的優秀音樂教學也逐漸進入我國音樂教學的視野中,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也是同樣的,教師應以積極的態度去借鑒教法。以著名的奧爾夫音樂教育法為例,它在感受表達上所體現出的強烈感,是很多音樂技能都無法實現的,被劃入非知識性技能的范疇內;再比如,柯達依教學法,此方法更突出視唱練耳與體態律動,也就是從前業界內常說的即興音樂活動和鈴木教學法。這些方法都能應用在幼兒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讓幼兒體會歌、舞、樂三方面的樂趣,也能讓各方面能力都比較薄弱的幼兒,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其音樂方面的天性,進一步培養其全面且豐富的審美情趣。
三、結語
總之,音樂對開啟幼兒的大腦、陶冶他們的心靈的作用都是語言無法企及的。中職音樂教師遵循幼兒音樂教學規律,明確培養目標,創新教學模式就一定能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實力而贏得人才市場的競爭,推動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科學發展,為培養優質的幼兒教師來更好地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趙婉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實施問題的研究[J].好家長,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