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茹
摘要: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普通教育相比,其教育的重點是為社會培養專業性人才,而在現階段的職業中專學校教育中,傳統模式下的電工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需要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作出一些調整。模塊化教學方式在中職電工基礎上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文章簡單闡述了模塊化教學的內涵與意義,在此基礎上,對模塊化教學在電工基礎課上的應用策略,進行了簡要探討,詳情如下。
關鍵詞:中職;電工基礎;模塊化教學
前言
電工基礎是中職學校中電氣自動化、電子電工、機電一體化等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基礎課程,其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向學生講授一些電工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能,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于其他課程,這一課程的理論性與實踐性都極強,對學生實踐操作、理論知識的運用與掌握都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應認識到這一點,通過模塊化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就此問題,提出了以下見解:
一、模塊化教學的內涵與意義
所謂模塊化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將各專業課程之間、單個課程內部相互關聯的知識內容,科學、巧妙地聯系在一起,將之組織成完整的知識組合模塊,組織學生通過學習模塊知識,來提高其自身的課堂學習效率。同其他教學方式相比,模塊化教學方式在中職電工基礎課堂教學上的應用,為學生構建了更具開放性、靈活性、優化知識組合的課堂環境,利于促進學生對電工基礎知識內容的理解與運用。同時,模塊化教學方式轉變了傳統環境下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現狀,突出了以崗位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特點。
二、模塊化教學的策略
1、教學目標模塊化
模塊化教學方式的實現離不開教學目標的模塊化,而教學目標的模塊化則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所學專業知識,有針對性、有方向性的做一些教學內容上的整合梳理。例如,電子電工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分析復雜直流電路的能力,并根據實際的情況對其電路進行相關計算。同時,該類專業的學生也需要掌握磁場的基本性質,在電磁感應、串并聯電路等方面,也需要熟知該內容的操作、計算過程。在中職學校電工基礎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將教學課程劃分為幾個不同的模塊內容,其教學目標自然就實現了模塊化的轉變。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將模塊化的教學目標分為若干子模塊。以“電路基礎知識”一板塊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將這一板塊內容設置為一個整體課程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安排成若干授課課時,并設計不同的課時教學目標。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通過實現課時教學目標,逐漸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即板塊教學目標。
2、對教材內容進行分類整合
在中職電工基礎課程中開展模塊化教學,需要準備一些模塊化的教材。我們都知道,教師若是想構建高效科學的教學課堂,需要以教材為依托,從指導思想培養目標和課程基本要求等方面出發,來設計、安排具體的教學活動。所以說,教師應準備好模塊化的教材,以教材的模塊化來帶動學習內容的模塊化。在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準備時,中職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第一,模塊化的教材應能夠滿足中職學校學生的發展需求,能夠適應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并將職業教育的特色充分體現出來。第二,教師應明晰,應用模塊化教材是希望其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的認識電工基礎的相關內容,促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說,教師在組合模塊化教學內容時,需要將職業需求作為組合基礎,將提高學生的技能作為教學目標。第三,在中職教學特點的影響下,中職教育的重點需要放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上,模塊化教材的組合也需要重視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的結合。
3、教學形式一體化
在電工基礎模塊化教學課堂上,教學形式一體化主要是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的有效結合。在具體的教學課程中,教師應確保每個教學子模塊內容中,學生所學知識內容與其自身的實踐學習能夠融為一體,將能力本位的特點充分體現出來。為了實現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教學安排:首先,在講授新的教學內容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必備知識內容。其次,在新知識內容與操作技巧的講授上,教師應重視模塊內容中電路的組成、作用以及工作原理,并針對整個板塊功能的調試和檢測部分進行詳細的講解。再次,教師應針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將模塊內容中所涉及到的元器件、電路圖等提供給學生,鼓勵學生對其進行組裝,引導他們調試各元器件。另外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思維創新方面的培養,鼓勵學生根據已經學過的基礎知識,結合具體的題目要求,放開思維完成與之相關的綜合技能訓練。在這樣的教學安排下,學生對基礎內容的理解與學習就形成了系統化的知識內容,這對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極有幫助的。
4、教學方法多元化
高效中職電工基礎教學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選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對新技能的掌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選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將模塊化教學內容合理劃分成一個個學習任務,使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來逐漸掌握板塊學習內容。教師在設計這些學習任務時,應堅持“環環相扣”的原則,即任務具有遞進性,學生只有完成了這一部分學習內容,才能夠開展下一部分學習任務。同時,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酌情將學習任務與階段性測試聯系在一起,在檢測學生對學習任務掌握程度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進步帶來的滿足感。教師借助現代化教學方式為學生構建學習情境,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VR技術與電路教學的有效結合,能夠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到電路在發生短路時的電流走向,增強學生對安全用電的認識。另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演示相關實驗過程,以深化學生對電工基礎內容的了解。
結語
總的來說,中職學校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社會提供專業性的技術人才。模塊化教學方式在電工基礎課程中的應用,能夠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系統性認識,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綜合性培養,利于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俞紅.電工基礎學科中創建探索性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J].職教通訊,2003(07):63.
[2]吳榮娣.《電工基礎》學科啟發引導式課堂教學探索[J].科技信息,2009(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