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浪花
摘要:朗讀是學習語言的必要途經(jīng)。朗讀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音、語調(diào)和語法。另一方面,朗讀能夠加強學生思維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過朗讀英語,進而使學生想讀和悅讀,能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信心。
關(guān)鍵詞: 朗讀;英語學習動機;求知欲和好奇心
隨著國際間合作的進一步緊密,英語的地位也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因此,學好英語成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就要多講多說多聽。但是,在目前的中國,英語普遍只是一門學科,還不是像許多國家一樣是第二語言。所以,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時間或場合是相當局限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學好這一門語言,我們除了要引導學生認識英語的一些語法細節(jié)以外,我們更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朗讀英語的習慣。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實現(xiàn)聽說讀的需要。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過朗讀英語,能讓學生積累一定素材和形成強烈的語感。這樣,他們就不會無句可寫無話可說了。下面。本人就針對如何引導學生養(yǎng)成朗讀英語的習慣這個話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一、 利用好學生的學習動機
隨著國際化意識的增強,學生學英語除了應付國內(nèi)的各種考試,更多的是希望能為未來做好謀生的準備。因此,學生在內(nèi)心里都渴望能將英語讀的很流利,說的很漂亮。利用這一動機,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從基礎(chǔ)學起。就好像學語文一樣,先學拼音,然后學漢字。同樣地,作為同樣是語言的英語,我們也應該引導學生學會音標。克服了音標的障礙,學生就會拼單詞,就能讀句子或是文章,那他們自然就敢開口說英語了。在引導學生學習音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撇開“先清音后輔音”的傳統(tǒng)模式,而可以采取“溫故而知新”的方法。
1.“字母—音標”法
這是利用學生在已經(jīng)認識字母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熟悉字母的發(fā)音,然后通過字母的發(fā)音而記住某個音標。
2.“單詞—音標”法
對于一些特殊的音標,可以借助學生非常熟悉的某個單詞的發(fā)音去學習。比如,︳∫︱這個音標,可以讓學生通過fish這個詞來學習;對于︱d?︱這個音標,可用orange一詞來記憶。
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繞口令的形式,讓學生加強對某個音標的記憶。眾所周知,繞口令都是利用相似的發(fā)音組成的句子。這些句子的趣味性很強,很符合學生的口味,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生朗讀英語的興趣。
二、利用好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國內(nèi)學生從小就學習古詩,對他們而言,有些經(jīng)典的古詩是他們腦海里深藏的一份資源。見慣了中文版的古詩,他們很好奇如何將這些古詩翻譯成英文,他們渴望接觸到英文版的古詩。我們可以利用學生這一求知欲和好奇心,給他們找一些著名的英文版的古詩作為他們朗讀的材料。從目前的資料顯示,英文版的古詩也講究節(jié)奏和押韻。因此,朗朗上口的英文版古詩也是很好的朗讀材料。我們可以以學期為單位,充分利用好早讀或午讀的時間。剛開始進行時,可以選擇學生們?nèi)菀捉邮艿模唵我鬃x的詩篇。比如:李白的《靜夜思》。慢慢地可以過渡到每個月固定一個朗讀英文版古詩的主題。比如,1月的時候,可以選擇含有“冬天”的英文古詩來誦讀;也可以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單位選擇英文古詩。比如,杜牧的《清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讓學生以個體或小組的形式進行朗誦比賽。他們在中文古詩的意境下朗讀相應的英文版古詩,這是多么愜意的事。
三、利用好學生的情感世界
學生時代,感情很豐富,也很細膩。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時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制定相應的朗讀文章。比如,剛?cè)雽W的學生,我們需要幫他們樹立目標意識,所以我們可以讓學生朗讀馬丁·路德·金博士的《I Have a Dream》。 通過不斷地誦讀,學生在提升朗讀語言能力的同時,目標意識也樹立起來了。同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貼近他們生活的或能引起學生感情共鳴的文章作為他們朗讀的材料。比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有詩情畫意的散文,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Teens的“經(jīng)典閱讀”欄目下的文章,都是很好的朗讀材料。這些文章的語言通俗易懂,文筆流暢,所描述的事件或感情都是能引起心靈才“共振”。因此,這些能滿足學生情感需求的文章,自然就更可能使學生愛不釋“口”。
四、利用好學生對自己的認可
隨著個體的成長,自認可的意識也逐步增強。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揚。所以,我們可以在評價形式和選擇材料方面進行激勵學生。
1.評價的形式多棱化
朗讀要有觀眾,課程改變了過去單一的“師生”評價標準,改成了多棱方向的評價標準,如“親子”評價,“生生”評價等。所以在督促學生朗讀英語方面,我設(shè)計了多種多樣的朗讀評價方式。比如:
讀給家長聽。提前制定好相應的評分表格,表格里包含作品的流利度和感情分。要求學生學一個自己最有把握的作品按評分標準讀個家長聽,要求家長對孩子的朗讀給予鼓勵性的反饋。這個做法會使許多學生為了取得家長的好評,不斷地擠時間練習。這樣,不僅有效地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同時而增進了親子的情感。
讀給同桌聽。朗讀前,向同桌呈現(xiàn)自己的評價表,讓同桌記錄自己的朗讀成績。要求嚴格讀出語氣的輕重,語調(diào)的升降,感情的飽滿,節(jié)奏的緊湊。最后,根據(jù)得分,選出每節(jié)課的得分王,進行表彰及鼓勵。學生為了得到大家的肯定,課下都會做積極地準備。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使學生專心聽讀,還讓學生主動地練習,認真的評判,朗誦水平不斷地提高。
用多棱評價方式來激勵學生朗讀,能使他們更喜愛朗讀,從而喜歡上英語,這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2.朗讀材料學生化
我們的朗讀材料有很多,可以是名著,詩歌等。同時,也可以從學生本身寫的優(yōu)秀作文中進行挑選。這樣的材料能滿足學生的自我欣賞,讓他們產(chǎn)生一種優(yōu)越的感覺。因為學生會覺得他們的作文也能成為范文。當然,所選的文章必須經(jīng)過老師的過目。選其精華,棄其糟粕,使其具備一篇優(yōu)秀范文的要求。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個人“英語演講”,“英語講故事”,團體的“英語朗讀”等比賽,進一步激化和升華學生朗讀英語的興趣。
當然,引導學生養(yǎng)成朗讀英語的習慣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上只是浩瀚方法中的皮毛。以后,本人還要繼續(xù)更深入地進行摸索和探討。
參考文獻:
[1]胡晶斌,《“讀”出有趣的英語課》,中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6
[2]黃和斌,《外語教學與理論》,譯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