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彥
摘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語文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小學生的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尊重學生的個性,實施個性化閱讀。從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指導“研讀”,培養自主能力;以生為本,尊重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珍視獨特體驗;放飛想象,促進個性化閱讀等方面來闡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
關鍵詞:激發興趣;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提倡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彰顯個性,張揚自我。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應從“悅讀”開始。教學中,學生如果對文本有了興趣,有了期待,那么就會產生閱讀的沖動。因此我們要個性化地處理教材,“掏”出文本中最寶貴的可感因素。如教學《荷花》時,可引導學生品味“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字:a、“冒”還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字?(沖、露、伸、探、鉆、長……)b、讀讀這段文字,體會體會,怎樣“長”出來才叫“冒”出來(用力、使勁、一個勁兒、生機勃勃……)c、課件變化、播放荷花錄象,引導學生想象冒出來的荷花想干什么?說什么?(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中冒出來,仿佛要看看外面這個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在向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努力……)通過引導比較品評文字,感悟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描寫事物的生動形象性。
二、指導“研讀”,培養自主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在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這將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我們在教學中只有根據課文內容,提煉出有價值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索,才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自主能力,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學習《梅蘭芳蓄須》一課時,我摒棄了以往逐段講讀,層層設問的教學方式,著力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梅蘭芳為什么要蓄須?”“他在拒絕為日本人演出時遇到了哪些困難和危險?”這兩個問題,讓學生通攬全文,自主讀書,探究閱讀,看看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出梅蘭芳的愛國熱情?這種自主性的閱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們潛心讀書,邊讀邊標出有關語句,積極討論,大膽交流著自己的見解,體現著發現者的愉悅。
三、以生為本,尊重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有的思維遲緩,有的思維敏捷;有的好靜,好的好動,有的喜歡一個人獨立解決問題,有的喜歡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這些心理和行為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避免一律性,加強針對性,提供選擇性,以實現學生的個性的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建議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因此我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閱讀、理解。使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在“品讀課文”這一學習環節,我提出:“你喜歡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學習這篇課文?”,有的同學能力強,能夠獨立解決問題,就想采用自己邊讀邊想來學習課文的方式,有的同學則認為合作討論更好,也有的比較好動、喜歡表演的同學,想和同學合作,把最喜歡的情節演一演……學生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采用的學習方法有著鮮明的個性特證。這樣,留給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權利,課堂成了學生張揚個性、展示才智的平臺。
四、尊重學生,珍視獨特體驗
生命的美麗在于它的不可重復性,在于它的獨特性。“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每個生命個體對事物都有其獨特的體驗。《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而,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我們就應該有開放的意識、民主的態度,允許學生對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說明,對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現。我們要珍視學生對教材、對問題的體驗、理解和獨特感受,使課堂涌動著生命的火花。例如,在學習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時,我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待到山花爛漫時”,梅為什么在“叢中笑”?一石擊起千層浪。我沒有搬出教學參考用書中現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著學生。有的說:“梅為戰勝嚴寒而笑,是勝利的笑。”有的說“梅迎來百花盛開,是欣慰的笑。”也有的說“冬天總會過去,春天一定會到來,梅的笑是樂觀的笑。”……學生的詮釋獨具慧眼,精彩至極,學生打開了思維的空間,交流中閃現出個性化的理解,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這樣的語文課,充滿了活力和魅力,顯現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麗。
五、放飛想象,促進個性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提倡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激發學生展開想象,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學生因其個性存在差異,因此,對同一情境,會產生不同的想象。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創設一個主體化、多邊化、生活化的自由空間,設計開放而富有彈性的情境,使學生擁有一個放飛想象、展現個性的寬松氛圍,促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如學習《窮人》一課,在教學結束時,我創設這樣一個情景:當桑娜拉開帳子,漁夫看到什么?他的神態、動作會怎樣?會說些什么?他們后來又可能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續寫《窮人》的故事。這些或意境想象,或補續想象,或再現想象的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思維,他們從自我出發,多元感受,多元體驗,不管是用語言來交流,還是用文章來表達,都是那么豐富多彩、極富個性。
總之,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教師就要給學生提供一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的個性化平臺,讓學生自主地去閱讀、有選擇地去閱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個性化的閱讀,課堂才能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個性化閱讀才能閃耀出個性的光芒!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
[2]《中國教育研究論叢》
[3]《內蒙古教育》
[4]《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