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各行各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媒體資源管理涉及大量圖片、電子文檔、視頻等資源,逐漸引起了各行各業宣傳部門、檔案部門的關注。基于此,本文對新形勢下媒體資源管理系統的創新實踐進行探討,并提出具體策略,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新形勢;媒體資源;管理系統;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9-0076-02
隨著資料的不斷增多,原有的管理系統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業務的發展,如仍應用傳統管理方式,會降低行業發展速度,甚至使其發展陷入停滯。因此需要開展數字化媒體資源管理系統的調研和創建,強化媒體資源的管理和再利用,構建媒體資源管理系統,通過系統對大量的媒體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圍繞媒體資源管理系統的構建與應用展開研究,保證其能夠切實發揮作用。
一、媒體資源管理系統概述
(一)管理系統概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應用信息化技術增強優勢已成為必然結果,媒體資源管理系統便是信息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其能夠完好地存儲大量的影像資料,為以后的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媒體資源管理系統簡稱媒資,主要作用是對傳統的文檔進行收集和整理,其中包括視頻、影音、筆記等內容,通過系統錄入完善采集、存儲以及管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手段,對音像資料進行科學的分類編目,提高各類資料查找的效率。同時,管理系統中的各類媒體資源可以快速查詢調用,為后續發展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持與保障[1]。
(二)管理系統分類
分析多媒體資源存量發現,其產生渠道可分為自主產生和外部提供兩類。
第一,自主產生。由研究所的媒體職能部門產生,占現有多媒體資源的80%,內容包括多媒體記錄資源以及各類稿件,管理過程較為煩瑣,需要重點關注。
第二,外部提供。此類多媒體資源由各類軟件產生,包括工程文件、模型數據、參數整理等,占現有多媒體資源的20%,比重較小但管理難度較大。
二、媒體資源管理系統構建的意義
(一)符合時代發展要求
媒體生產和制作出了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對這些資料的后續使用已成為十分重要的問題。傳統媒體資源較為分散,儲存中稍有失誤便會出現遺漏丟失等情況,如20世紀媒體資源都通過磁帶的方式存儲,但磁帶的壽命較短,一旦到期資源無法循環使用,且磁帶的儲存量較小,隨著資料的增多,磁帶數量增加,如想進行精確管理需要大量空間,且長期堆積會使質量受損。基于此,我國媒體資源存儲方式發生技術改革,媒體資源管理系統應運而生[2]。
(二)為各行業提供機遇
資源的應用與時代的進步密不可分,媒體資源記載著各行各業的文化、業績及發展歷程。當前我國愈發重視媒體資源的合理應用,媒體資源開發力度逐漸加大,媒體資源已在高等院校得到廣泛運用,且在應用中持續積累。沈陽音樂學院作為全國九大音樂學院之一,在應用媒體資源時,可以持續積累音頻、視頻、圖片等資料,這對我國的創新建設具有較大作用,對教育行業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便于資料存儲應用
傳統意義上的磁帶及DVD的存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如現場錄制與拍攝會形成大量的資料,對文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要合理地保存與應用資源,需要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對其進行統一管控,將資源采、編、存、管的操作流程一體化,從而使資源得到合理科學的保存及管理[3]。同時,媒體資源系統可以將資料分類,結合當前的實際需求有效應用媒體資源,為我國各行業的發展提供基礎資料保障。
三、媒體資源管理系統的總體設計
(一)系統組成
系統分為核心區域與外圍區域,主要功能為分析、智能分類,核心服務器用于實現文件外圍區域的建設及傳遞,讓任何員工都能通過自己的設備完成下達的任務。同時,媒體資源管理系統包括其他周邊設備,若想使系統與核心服務器相連接,必須連接第三方設備,在使用者想要調節的時候,通過一個客戶端完成相應的工作,提高整體服務質量。
(二)整體架構
以太網通路將系統功能模塊連接到一起,通過核心的歸檔工作站進行數據信息遷移,以此對系統的邏輯結構進行管理,以及為系統硬件提供支撐。要實現管理、存儲及交互,需要廣泛運用B/S 架構模式,如在媒資磁盤的陣列中對信息關鍵幀、媒體文件信息進行編輯與整理,從而使整體架構為后續應用提供幫助。
(三)儲存結構
在線近線儲存架構能夠使用SATA磁盤陣列的方式,近線儲存架構可以運用光盤庫,而離線儲存架構主要針對很久未使用的資源。因此在儲存結構的使用過程中,需要對回遷制作、播出系統進行完善,存儲流媒體文件中未處理的素材,方便下一次的整理與應用。在該模式下,文件可以實現調取與修改,借助電子儲存空間節省現實空間。
(四)模塊結構
可以將模塊結構理解為工作站,它能夠對數據進行批量的采集,在實際應用中將其與核心服務、檢索引擎、應用服務、磁盤陣列、媒體處理等相連,從而為應用人員提供資料的遷移、轉碼。同時,模塊結構中還包括編目/審核工作站、上載工作站、泛媒體文件等,能夠為實際應用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在此基礎上操作非線性的數據資源文件[4]。
四、媒體資源管理系統的實際應用
(一)素材入庫
為了實現資料入庫工作,要運用不同的流程對不同的素材進行處理,如節目內容與數據素材必須實現對各個任務以及流程的控制、監控與調度。同時,可以根據數據資料過程媒資入庫功能,通過獨立上載工作站以采集信號,利用多媒體介質,有效應用本地磁盤、SXS卡、網絡磁盤等。
(二)媒資審核
要求強化任務審核流程,如設置審核權限。審核人員通過審核后,用戶才能對數據素材進行上傳或下載,將特定的數據素材放置在業務網站中,審核人員將資源素材上傳到媒資系統中后,要運用資媒系統進行嚴格管理。普通用戶搜索數據素材時,如“非編系統”需要經審核人員同意后進行相關操作。
(三)素材編目
節目成片入媒資庫后支持元數據的繼承,編目系統存儲資料,要求對數據素材資料進行總結性的描述,通過編目審查元數據數據,以此為系統中存儲的素材與數據資料提供索引。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錄入基本人員手動進行,在編目過程中,需要將無序的素材資源轉化為有序的素材資源,減少二次編目的工作量,并將其作為全文素材檢索的基礎,有效揭示成片和素材的內在關系。
(四)素材應用
想要將搜索的素材下載到本地,以下載視、音頻素材為例,可通過服務器自主完成數據素材的轉碼與遷移工作,系統支持對素材進行瀏覽與編輯。為延長歸檔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使用效率,需要選擇下載原因,同時進行多個下載任務,控制下載帶寬,以此監督下載進程。媒資系統應具有完善的素材歸檔功能,有效利用資源的在線空間,還應具備智能虛擬歸檔技術,將資源存儲到不同的虛擬介質中,實現自動歸檔和手動歸檔。
(五)轉碼功能
制作人員可以自行添加視頻文件格式,通過轉碼合成模塊實現轉碼監控等,且可以用EXCEL表格的方式存儲統計結果。轉碼包括關鍵幀抽取、視音頻編碼格式轉換等,實現分布式轉碼,對使用情況等相關資源數據進行處理,能夠進一步提高轉碼效率。同時,轉碼可以使視頻幀率、視頻分辨率等參數更加詳細,導出想要的資料時長及條數,在此基礎上自動統計系統內的所有資料及系統數據,保證各類數據的有效性。
五、媒體資源管理系統創新實踐的效果
(一)創新成果顯著
應用識別與切分技術能使管理內容規范、程序簡化,減少復雜又費時的處理,實現組織創新,由此可以看出自動化與數字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創新后的媒體資源管理系統可以完成編碼、格式轉換等工作,實現自動化的信息處理。同時,可利用系統的快速在線預覽多媒體資源功能,不斷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對資源的授權訪問,保證涉密資源的流轉管控和安全。
(二)社會效益突出
及時搶救存放年限比較長的珍貴歷史資料,為各類媒體資源制作提供安全高效、快捷方便的工作平臺,在提升社會地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現代化管理系統的重要作用。如媒體資源管理系統的最后一個應用就是資源的應用功能,能夠實現對這些資源的再利用,對舞蹈表演、大型晚會等進行整合,將其作為教學資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效果。
(三)工作效率提高
應用原來的管理系統,可以通過網絡化共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降低制作成本。用戶進入系統之后,可以根據資源的類別進行管理,建立相應的資源庫,實現對不同類型媒體資源的統一管理和控制,提高內容索引、檢索匹配的工作效率。
六、結語
媒體資源管理在傳媒機構中舉足輕重,其能夠存儲和管理文字、圖片,還可以存儲管理影音資料等,對資源的存儲與應用有積極作用。但媒體資源管理系統需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從而提高內容生產效率,創造更高的效益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凱,陳銳.媒體融合條件下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與應對策略——以行業報社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3):255-256.
[2] 王春芳,許玉雪. MCN模式下的網絡媒體信息資源管理[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10):24-25.
[3] 崔金棟,陳思遠,郭天成,等.大數據時代融媒體信息資源管理技術需求與熱點分析研究[J].情報科學,2020,38(8):35-41,78.
[4] 繆瑩.新媒體背景下教育出版企業數字資源管理平臺建設[J].新媒體研究,2020,6(21):45-47.
作者簡介:郭葳(1989—),男,福建福州人,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