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婕
摘要:高職教育的目標主要是為企業等用人單位培養具有一定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應用型、實際操作型人才,其教育的方向是培養職業技能。另外,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英語意識尤其是綜合知識運用水平能極大地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然而,當前的高職英語呈現低水平的狀態,該如何提高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職業能力水平,這是現代眾多研究者和高職教師著重考慮和深思的問題,本論文對此問題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職業能力 高職 公共英語 教學方法
2000年我國的教育部高等教育管理機構出臺了《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
本要求》,強調了英語教育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并提出和解釋了英語教學的三個特點:應用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高等教育普遍由培養精英人才轉向培養大眾人才。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將英語列為一項必修的公共課程,將有利于職業教學與社會接軌,與國際接軌,通過加強專業英語領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來促進高職學生的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完善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開拓新的學習領域。
很多高職學生對于高職公共英語這門公共基礎課不夠重視,認為只有專業課學好了才對以后的工作有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的普遍存在水平參差不齊、基礎不夠扎實、學習興趣不濃厚的情況。但另一方面企業、事業單位對學生的英語要求卻越來越高,其更重視的是學生的英語應用技能。用人單位越來越青睞具備英語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這無疑給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對所在學校公共英語教師的調查顯示:78%的教師在上課時經常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這說明教師已經對改革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有了清醒的認識。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教師執行起來卻十分困難。
原因如下:一是,由于學生英語基礎差,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語言技能訓練的任務。二是,由于授課班級規模大,不便于教師的個別指導。事實上,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采用前蘇聯教育學家凱洛夫的五部課堂教學模式復習舊課一導入新課一講解新課一鞏固新課一布置作業。這種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具有結構完整、階段分明等優點,對傳統課堂教學起了較好的作用。但隨著時代與社會對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的變化,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課堂上雙邊活動少,學生自己參與練習的機會少。教師對學生英語實用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特別是學生的薄弱環節聽說能力的培養,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在講臺上是講得滔滔不絕,眉飛色舞,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昏昏欲睡。
目前,國內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陶冶法等。
筆者認為,要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就必須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談話法+討論法+表演法
在涉外職場英語的對話教學中,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們交流,循序漸進地將教學內容滲透,并且與學生討論不同情景的不同表達。學生與老師都必須提前做好充分準備,準備與話題相關的詞條或表達或以多媒體的呈現方式展示。然后將不同詞條分配給各小組,充分討論后學生完成本組作品并展示。教師隨時記錄語言活動中的優缺點,表演完成后與學生共同點評。
(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演示法+表演法
在能找到相關媒體資源的前提下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先演示教學內容,讓學生直接感知教學內容,如播放聽力材料、語音模仿、職場英語對話影像、英語歌曲、教學視頻等。演示法可以反復進行,即創造了真實的語言環境又加深對教學內容的印象。通過觀看學生再進行實踐練習,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有時還可從媒體資源中找到靈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3)以欣賞活動為主的陶冶法
根據教學內容,尋找適當的媒體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播放,如英語歌曲、英文電影片段、視頻片段、采訪錄或紀錄片等,直觀、生動、形象。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開闊了視野,對提升學生的全面素養提供不可替代的幫助。
要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必須采取教學方法改革:
(1)分層教學法 ?高職學生的生源顯現出其薄弱的英語基礎,入學后同專
業學生應按照英語水平分班,這樣就不會產生“部分吃不飽,部分不會吃”的尷尬的教學場景,保障了教學的順利進行,也不會讓學生產生自卑感與挫敗感,完全失去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2)開設不同的英語興趣班 ?開設語音班、語法班、口語班、英語應用文寫作班、英美文化班等。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興趣班,補己之短,全面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3)開設“英文電影院” ?觀看英文電影是提高英語聽力及口語,了解異域文化,開闊視野,全面提升自身修養并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的最佳途徑之一。《阿甘正傳》、《放牛班的春天》、《當幸福來敲門》、《雨人》、《美麗心靈》、《亂世佳人》、《七磅》、《勇敢的心》等佳片值得推薦。觀影之后還可組織學生進行影評、賞析等活動。充分感悟電影傳遞出地豐富的資訊,陶冶情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理成長,全面提升職業素質。
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互動教學,指導學生之間的互動,讓課 堂 教 學“活”起來; 其次,重視情境教學,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構建貼近日常交流、貼近專業技術交流的情境,為學生的語言交流和專業學習提供幫助; 第三,重視網絡資源與公共英語教學的整合,鼓勵英語教學資源與移動互聯相結合,增加公共英語教學的便捷性和即時性; 第四,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嘗試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通過視頻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才能在課堂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