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蘭

摘要:理性精神主要體現在獨立思考、探索創新、長于質疑、善于反思、求真務實等方面。數學教學應力求植根數學理性精神,塑造有數學品格的人。數學表達是主體對客體精神深度理解、內化融合的一種思維外化方式。遵循數學真理,引導學生有理有據地表達,是植根數學“求真務實”理性精神的實踐體現。
關鍵詞:理性精神;數學表達;有理有據
數學表達是主體對客體精神深度理解、內化融合的一種思維外化方式。遵循數學真理,引導學生有理有據地表達,是植根數學“求真務實”理性精神的實踐體現。下面,筆者以“20以內進位加法解決問題例5”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引導學生有理有據表達,植根數學理性精神。
一、實踐——有理有據表達之基
表達,首先要讓學生有話可說。話從何而來?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而實踐是開啟思維的源泉。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理有據表達思維過程,就應讓學生親歷數學化實踐過程。
教法A:
1.出示主題圖,問: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有9位男生,有6位女生。
2.師追問:還有誰從不同角度觀察,得到不同的數學信息?
開始學生有些納悶,在老師的暗示下,有一學生表達: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
3.根據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一共有多少人?
4. 啟迪求新。
師:除了把男女分開數,還可以怎樣數?
生:前后排分開數(師相機完善板書)。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做之真,話之深。教法A教師讓學生僅僅在單一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直接表達,加之教師提問語氣蒼白乏味,所以學生表達的話語顯得很單薄,僅表達圖中的數學信息,再無話可說了。而教法B教師不僅讓學生親歷思考——數數——表達等實踐活動過程,而且循循善誘,以學定教,引導學生積極動手、深入思考、娓娓道來,學生言語表達自然也就豐富多了。從無序到有序,從混沌到分類,從現象到本質,學生不僅學會了準確、快速捕獲數學信息的方法,更重要的感悟到了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才是真正的數學理性精神所在。
二、有序——有理有據表達之綱
“有序”就是有條理地表達,是有理有據表達之綱領、要法。數學是一門系統學科,數學知識是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結構化地聯結在一起的,數學理性精神與數學邏輯順序是一脈相承的。數學表達既要遵循數學的知識序,又要遵循兒童的認知序。
本課教學,筆者遵循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序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序,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層面引導學生進行數學表達。首先基于學生的認知起點,引導學生表達“是什么”。學生通過擺、圈得知“求一共多少人”就是把男女生(前后排)合起來,用加法解決。“是什么”的數學表達,抓住了問題的核心,順理成章地生成“9+6”、“6+9”、“8+7”、“7+8”這4個算式。其次選擇其中一個算式進行重點研究,引導學生表達“為什么”。
三、說理——有理有據表達之魂
數學是一門講道理的學科,說理是數學表達的核心。因為,數學說理過程就是學生對數學進行判斷、思辨與論證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留心洞察學生的思維狀態,及時引導學生將真實想法、數理表達出來。
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進行三處數學說理。
片段一:誰的數法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生1:第二位同學的數法更好一些,他把男女生分開數,很清楚。
生2:我也喜歡第二位同學的數法,不重復、不遺漏。
師追問:第一位同學的數法有什么不好?
生3:數得沒有規律,如果很多很多數的話,就容易數錯。
片段二:捕捉3種不同擺法,啟迪學生說理:哪種擺法讓人一眼看出題目的意思,為什么?
生1:擺法二讓人一眼看出題目的意思,因為它1個珠子表示1名男生,9個珠子表示9名男生,1根小棒表示1名女生,6根小棒表示6名女生,讓人一眼看出有9名男生,6名女生。
師:擺法一有什么不同?
生2:它全部用珠子,看不出哪個是男生哪個是女生。
師:不換成小棒,你有什么補救辦法嗎?
生上臺在左邊珠子旁標注“男”,在右邊珠子旁標注“女”。(全班同學表示贊同)
師:擺法三有問題嗎?(多數學生認為錯誤)
師:別急著判斷,還是請它的小主人說說他的想法吧!
生3:我用1個珠子表示全部男生,用1根小棒表示全部女生。
生4:可是,你讓別人看不出男生有幾名,女生有幾名呀?
生3上臺,在珠子旁標注“9人”,在小棒旁標注“6人”。
全班同學掌聲響起。
從以上片段可以看出,教師引導學生說理,首先要精準地設置核心問題,驅動學生說理。片段一和片段二中的核心問題都指向對比優化,聚焦說理就是聚焦說優劣點,學生在說理中自主優化方法。片段三的核心問題指向對比總結,聚焦說理是為了排除非本質的東西,突出加法運算的本質意義。理是數學精神的靈魂。挖掘數學的理,啟迪學生有理有據地表達出來,讓數學理性精神悄悄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總之,數學表達既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序,同時還要言之有理。教學中,要將引導學生有理有據地數學表達作為課時教學目標加以落實,讓數學理性精神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 徐云鴻.數學品格——數學核心素養的應有之義(上)[J].小學數學教師,2018(2).
[2] 徐云鴻.數學品格——數學核心素養的應有之義(下)[J].小學數學教師,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