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非思政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性舉措。文章重點分析了“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執行策略,提出培養“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和非思政課程育人資源的系統挖掘是“課程思政”能夠有效執行的根本。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政課程;通識教育
一、課程思政的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學生的“立德”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是第一次。2016 年 12 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大會上強調,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提出高校要把立德樹人融入到非思政課程的課堂教學上來,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全員育人。至此課程思政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聯系
2017 年 12 月 4 日,中共教育部黨組頒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其中講到十大育人體系,而育人體系之一就是全面提升課程育人質量體系,且對“課程思政”進行了定義。課程思政實質是一種教學理念,一種教育方法,是隱含于非思政課程的其他所有課程之中的一種人才培養的思想意識,以及這種思想意識反映在教學行為上的一種自覺和表現形式。課程思政不是把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搬到其它的課程中,也不是其它課程思政化。課程思政要做到梳理各門非思政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該門課程的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思政課程,是指在課程體系中,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性質、擔負著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務、承載著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成為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課程[7];也是德育的核心,具有其它課程無法替代的功能。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格及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教學相長。
三、通識教育課中實施課程思政的要素
(一)培育一支“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
非思政課程教師教學中普遍的做法是“只教書,不育人”,缺乏思政教育理念。按照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要求高校非思政課程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必須打破現有的“不育人”的教育局限,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摒棄以往教學中最長采用的脫離教學內容的、空洞的、容易引起學生抵觸的純“說教”的最教育模式。隨著課程思政的持續發展和課程思政理念的深入人心,絕大部分高校教師都能響應號召,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課程思政教育。但是術業有專攻,非思政課程教師,絕大多數只接受思想政治的通識教育,并沒有接受過相關的專業培訓,更不會自覺形成“課程思政”的意識和習慣,教師對課程思政概念的片面認知,導致在課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無法體現思想政治元素,所以在他們的實際課程思政教育中,課堂上往往只是對思政元素進行簡要介紹,或者在課程講解中生硬的給出幾句能粘上思政教育邊的語句或總結。這不是“課程思政”的真正內涵,也不是“課程思政”該有的形式。為解決這種現象,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對非思政課程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的系統培訓,但這種培訓不應該是思政課程類的培訓,而應該是更寬泛意義上的教育理念與認知的培訓,是愛國主義、國家情懷、人文主義的再認知,是有責任、懂使命人才教育目標的再設定,是小家與大家辯證統一、和諧共贏的再理解等。
(二)教師要做好對非思政課程育人資源的系統挖掘
非思政課程教師要以教研室或者同一門課程的教研團隊為一個單位進行“育人資源”的集體備課,強化教師“課程思政”的執行力。首先,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深入了解教學內容,深入研讀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專業學科知識和課程思政方面的各部分章節,梳理出專業課程教學知識體系,明確課程思政如何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找準內容和價值觀的契合點,熟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教學方式和基本原理,進而挖掘教學內容與育人思想的有機融合。
非思政課程教師要強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對于“課程思政”的領悟。教學的重頭戲是課堂教學,在所有教學環節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學生加深對課程思政內容領悟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關鍵。課堂上教師態度友好,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在這種輕松的、溫馨的課堂氣氛里,學生受課堂的溫度感染,學生的學習態度就會較為積極,對教師的認同度會大大提高,教師就能將課程的“育人思想”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形成、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語
要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實現三全育人,“課程思政”是必可不可少的抓手。但是有一點不得不提,在大力推動“課程思政”發展的同時,我們要注意到不同課程所涉及的思政元素有可能是重復的、相同的,若不同課程教師在開展思政設計時缺乏溝通,很容易在課堂中出現思政教育重復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呂曉翠 . 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專業課堂教學的探索[J]. 教育教學論壇,2019(40):42-43.
[2] 何紅娟 . “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發展的內在邏輯及建構策略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3]盧小波. 教師在專業課程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探討[J]. 輕工科技,2019,35(9):179-180
江蘇財會職業學院基礎部 王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