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潘文 王雅楠
摘要:當前,我們正處于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正以其強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我國教育事業也受到信息革命的影響,高校教育只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走上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從現實來看,高校的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設工作,難以滿足高校師生的信息服務需求。高校工作者需要重視這一供求矛盾,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那基于此,本篇文章對高校學生工作信息化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學生;工作信息化;對策研究
引言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其中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上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學校的課程設置、管理方式、教學模式等方面都需要發生改變,高效辦事、協調運轉、培養人才成為了教育管理體制追求的目標。
一、工作中信息化手段運用的必要性
學生管理工作當中,要切實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是全面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在知識學問層面上,高校必須提供具有專業能力的教師為學生傳授學識,增長學生的文化,第二,在行為教育層面,高校必須委派具有管理能力的輔導員對學生進行統一管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加強學生思想教育,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將兩方面結合,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校班級管理中,除了對學生日常行為進行規范管理,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因此,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也擔當著各種各樣的角色。如今,信息化時代飛速發展,傳統的學生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發展需要,所以高校輔導員必須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將信息化手段合理運用到工作中,輔導員只有認識到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并將其充分利用到工作中,才能不斷豐富管理內容,提高管理水平,從而使學生管理工作取得成效。信息化簡單來說,就是將現代通信技術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與現有的信息進行結合,突破現實空間的局限性,達到通訊設備的最大范圍,在范圍內實現信息的獲取和傳播。目前,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已經應用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總之,人們已經離不開信息化技術,尤其是高校的學生,追求時尚,對新事物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所以信息化已成為他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的學習生活都要借助信息化技術,其娛樂方式也通過信息化技術來完成,與信息化聯系密切同時,信息化技術已成為學校、輔導員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媒介。因此輔導員必須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了解信息化技術,從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制約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因素
(一)高校信息化管理意識淡薄
現今的高校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各大高校提升知名度、改革自身運營模式的重點措施,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過程本身就是將信息技術作為高校發展的助推力,用管理模式轉變高校傳統的教學理念,從管理決策的部分就開始推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強學生在高校學習生活的便捷性。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是發展過程中的基礎建設之一,是一個長期性、系統化的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資金、人力都不可或缺,但是現今的部分高校的領導對于信息化管理認知不足,因此不會將信息化管理視作優先項目,沒有投入足夠資金和人力,導致信息化管理停滯不前。
(二)高校信息管理環境落后
高新信息化管理存在由于資金支持不到位導致的信息技術管理的軟件和硬件設施落后的狀況,尤其是民辦高校中資金緊張的問題尤其突出,信息技術系統無法有效建立,高校信息化管理和網絡化授課還處于建設之中,無法適應先進教育革新日新月異的發展水平,同時對陳舊的設備又舍不得淘汰,信息技術管理中設備升級工作難以進行,執行力度不足,做事拖泥帶水,網絡建設嚴重滯后,校園無線網的覆蓋還處于初級建設階段、網絡化建設跟不上信息技術管理的發展。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設缺乏規劃以及資金預算,現今的高校針對信息化管理建設有一定規劃的僅占據不到四成,而全國高校之中又有兩成左右的高校根本沒有信息化管理建設預算。
三、加強高校學生工作信息化對策研究
(一)加強高校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建設
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有效管理,所涉及的范圍是繁多而復雜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班級狀況、生活管理以及出入校門等方方面面進行有力的信息化建設,實現全面的管控與督查工作。因而,強化高校的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在大數據背景時代之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可以加強高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化平臺的建設,在信息管理、班級管理、檔案管理、教學管理及成績管理等方面進行更加豐富的信息化實施。譬如,可以通過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教學管理系統的數據管理與整合,有力地去推動數字化校園的管理工作,極大地提升學籍管理部門錄入學生的個人信息采集以及課程設置的相關信息的實際效率,將大數據的應用更加靈活地通過信息化平臺凸顯出更加有利的優勢,既能夠使得教學信息通過屏幕處理程序與打印處理程序,更加高效地為教務處、教師以及學生展示出明晰的、準確的數據、信息等,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對學生個人的信息安全保障與風險防范,有助于規避學生個人數據的丟失與缺失。
(二)個性化服務模式的發展
任何管理理論的制定都是依據特定時代管理實踐下的產物,但是在新時代互聯網科技革命的進程中,過去的理論和思想會引發新的問題,那么究竟要保留、改進還是淘汰,毫無疑問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管理理論將更適合新的實踐和新的社會環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任何一個事物想要發展的必然選擇,學生管理工作要想得到發展,就要改變落后的管理方針,制定個性化服務,在大數據資料中根據學生的特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模式。這種針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夠極大程度的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比如在大數據技術科學應用中,找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獲得學生的數據分析,再結合學生個性化特征開展管理工作。就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制定合理有效的職業發展規劃,讓學生可以高效化學習。大數據是依托在互聯網下進行的,它具有更開放、更便捷、去中心化的特征這些特點可以使高校管理從傳統的封閉式、層級式轉變為開放、分享、平等、民主等新方式,它將對促進高校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束語
隨著高校網絡和信息化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跟學生管理工作相關的多個應用已經上線,在助推學生成才和學生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將來,隨著數據的積累和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完善,高校可以根據需求開發更具價值的應用,更好地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邵玉霞.解讀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現狀與對策[J].電子世界,2019(23):64-65.
[2]王偉.關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要點分析[J].電子世界,2019(23):58-59.
[3]王琳.試論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27.
[4]劉夢童,王宇飛.高校學生信息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與分析——以長春理工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為例[J].南方農機,2019,50(17):152-153.
[5]王倩.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現狀與對策[J].時代報告,2019(07):206-207.
榆林學院 陜西 榆林 7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