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華
摘? 要:近年來,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學習方法,促使線上教學迅速發展。實訓教學具有較強的動手性和互動性等特征,這對線上線下教學融合始終是一個挑戰。本文立足數字空間技術,探討基于數字空間技術的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的構建,深入探究其發展現狀,提出構建路徑。旨在推動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的信息化發展,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空間技術;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8-0-02
當前是知識智能化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和網絡化學習成為時下的發展潮流,人們獲得知識的路徑與渠道出現了極大變化。傳統的以教師面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然面臨嚴峻的挑戰與壓力,教育改革成為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以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有機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本文通過構建線下實訓教學與線上實訓教學互融互通的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探索基于數字空間技術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的創新化發展。
一、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的意義
第一,契合了教育改革發展趨勢。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誕生的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能夠發揮信息技術的功能與優勢,這是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同時兼顧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對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與創新能力等進行培養[1]。
第二,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將學習主動權歸還于學生,教師的教學角色是啟發與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考、理想批判、挖掘問題、探索解決方法等。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突破了教師單方面講、學生單方面聽的局限,促使其創新能力的養成。
第三,能夠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多元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依據各學科的特性,將抽象理論知識和實訓技能活動進行融合,幫助學生完成各方面知識的自我整合與構建[2]。所以,有助于學生深度學習,實現高層次教學目標。
第四,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創共享。基于數字空間技術的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名師課程與名校課程。數字空間技術時代背景下,以MOOC課為代表的網絡課程快速發展,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越來越多,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優質的學習資源[3]。
二、數字空間技術發展背景下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的發展現狀
(一)傳統實訓教學模式依然占據主流地位
長期以來,傳統實訓教學都是以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的模式為主。其中,校內實訓如競賽提質、課后練習、說課或試講、觀摩教學等,校外實訓如社會實踐實習、校外實訓基地實習[4]。綜合來看,傳統實訓模式側重于觀摩、自我與自省訓練,實訓體系相對機械與呆板,實訓效果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僅能促使少數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升,難以實現大多數學生同步提升。
(二)校內實訓基地與校外實訓基地缺乏緊密互動
就當前來看,我國多數院校在建設實訓教學基地方面的投入力度較大,各種各樣的專業實訓室資源較為充足,且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根據實際情況分析,雖然校內實訓基地與校外實訓基地得以建設,但校內外缺乏緊密的溝通與聯系,導致兩者之間互動力度不足,甚至呈現出割裂式的發展。與此同時,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通常都是獨立開展工作,將兩者進行聯動開展實訓教學的情況極少。
(三)實訓教學重視課程建設輕視模式探索
縱觀我國教育教學的發展歷程,作為學生專業技能培訓的關鍵與重點,實訓教學對課程建設給予高度重視。然而,在各學科實訓課程建設起來后,雖然實訓課程的規模與數量得到了保證,但相應的實訓教學模式卻沒有得到同步改進與提升。加之對實訓教學模式的探索缺乏足夠重視,導致教學模式相對陳舊與滯后,也直接造成建設起來的實訓課程無法高質高效地在實訓教學過程中予以應用。
三、基于數字空間技術的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的構建路徑
(一)實踐內容
第一,與線上教育平臺聯合,共同創建線上線下實訓教學課程。在秉持共建共贏的前提與基礎上,積極同線上教育平臺開展洽談,結合線上線下實訓教學模式的實際需求,完成線上應用技術,使教師能夠更加高質高效地使用相關技術,同時還要激發學生的使用興趣。
第二,強化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力度,共同創建專業技能實訓教學課程。按照產教融合的相關指引,通過與相關行業企業之間的產學研共同發展與創新,切實為專業技能實訓教學課程的研發創造合作機會與條件,并將共建課程作為紐帶,扎實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進而為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第三,聘請專業化、高層次的管理人才與技能人才作為實踐教學的導師。從相關行業企業中選拔出高素養人才為學生開展教學與講座,通過積極參與導師指導、導師師范、實踐教學設計等形式,不斷延伸實訓教學的廣度與深度,進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第四,實施混合式實訓教學師資隊伍構建計劃。師資力量是創建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與教學體系的重中之重。因此,創建混合式實訓教學人才培養機制,需要從理論知識、實操技能、評估方式等方面著手,全方位提高教師人才隊伍的教學與應用水平。
第五,構建混合式實訓教學管理制度。作為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關鍵,制度建設至關重要。因此,要在原有實訓教學管理制度和各種實訓中心的基礎上,樹立混合式實訓教學理念,創建一套符合相關專業的集校內與校外、實訓場所與實訓課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實施辦法與管理制度。
(二)構建路徑
第一,實現不同要素的科學整合與優化。基于數字空間技術的混合式實現教學模式,無論是學習環境、教學策略,還是媒體、學生、教師等都是影響該模式實施效果的重要影響要素。只有實現對這些不同要素的科學優化與整合,才能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才能讓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升。譬如,要做到線上實訓教學與線下實訓教學的有機結合,就要合理控制實訓教學模式的“混合程度”。一方面充分發揮線上教學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獨特優勢,最大化利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開展實訓教學;另一方面還要充分發揮線下教學面對面交流的獨特優勢,最大化利用近距離互動提高實訓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更為關鍵的是要結合實訓教學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實訓教學模式,確保混合式實訓教學價值的最大化。
第二,強化信息技術平臺的建設力度。基于數字空間技術的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對現代化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即混合式實訓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強大的信息技術平臺支撐。就目前而言,我國線上學習環境尚未發展成熟,其中信息技術就是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對此,強化信息技術平臺的建設力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包括:一是政府相關部門及各級院校應加大對信息技術平臺的資金投入力度,為線上實訓教學的高質高效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確保信息技術平臺建設能夠滿足混合式實訓教學的技術需要;二是加大對線上實訓課程學習平臺的研發力度,促進網絡實訓課程不斷推陳出新,并能夠讓學生實時選擇相應的學習平臺進行實訓課程學習;三是增強區域技術研發與應用聯盟的創建力度,為不同區域院校之間的技術信息交流提供支持,有效解決我國信息化水平分布不平衡的問題,并為優質信息技術和課程資源的共享開創新道路。
第三,增強混合式實訓教學師資力量。在數字空間技術發展環境下,師資力量薄弱是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在推進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因此,首先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樹立現代化實訓教學理念,做到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比如,線上實訓課程可供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后鞏固練習,線下實訓課程可供師生面對面交流與溝通。教師可通過線下實訓教學總結學生實踐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然后利用線下實訓指導與線上實訓等進行鞏固,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其次,線上實訓課程通常要求學生自主完成,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對實訓內容進行科學選擇,不但要做到內容創新,而且要確保內容生動有趣,并能夠貼合學生的技能學習程度,讓學生有興趣、循序漸進地實現技能提升。最后,教師要全面掌握學生的線上實訓學習情況,對其整體情況作出客觀分析,進而為線下實訓教學設計提供指導與參考依據,以此促進混合式實訓教學的最佳效果呈現。
四、結語
基于數字空間技術的“互聯網+”是我國的發展戰略之一,由此構建的“互聯網+教育”也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以數字空間技術為基礎的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除了要加強師資隊伍與技術研發隊伍的培訓之外,還要著力推進信息技術支持以及良性機制的構建,從而為混合式實訓教學可持續發展提供人力與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曾章偉.芻議經濟法學課程的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法[J].高教學刊,2020(25):10-15.
[2]舒靈智,周怡安.“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課程O2O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J].經濟師,2021(3):200-201.
[3]孫環.基于“智慧資源”的《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汽車實用技術,2021(4):183-185.
[4]于淑婷.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混合式直播教學模式在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2):130-132.
(責任編輯:董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