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薇
摘要:新經濟時代指的是經濟形態中,主導地位的產業形態產生了變化,新經濟形態的變化影響了教育形勢和文化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與互聯網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教育界的變革悄悄的誕生,互聯網和教育的內涵及特點,影響現代社會發展課堂的教學模式。事實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因此而被觸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大數據時代下探討發展課堂教學研究,是比傳統課堂模式所提出的巨大挑戰,也是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所進行的全新應對。
關鍵詞:翻轉課堂;有效性;有效教學
一、借助翻轉課堂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
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而記住化學實驗的一些知識點并不困難,但是這并非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最為關鍵的目標在于讓學生通過接觸化學實驗,了解化學實驗,認知與理解實驗背后的化學原理,熟悉與掌握化學問題研究的一般方法。因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去死記硬背實驗程序,如果學生不懂得思考實驗問題,不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去驗證分析化學問題的作用,那么學生在實驗學習上的學科能力是無法發展建立起來的。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教師往往采用板書口述的教學模式,向學生講解實驗步驟與程序。先通過理論化的知識點講解,讓學生了解實驗知識,進行實驗操作。一些學校因條件所限,還免除了讓學生進行實操的環節,而使得實驗教訓成為讓學生死記硬背實驗程序的純理論化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了解實驗的目標是什么,沒有使用實驗解決具體問題的動力,自然不會主動思考實驗原理,探索實驗方法,這樣是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實驗能力的。所以要調整這一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在不進行理論化知識的講解基礎上,先期把化學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思考怎樣通過實驗的方法去解決化學問題,驗證化學問題。讓學生在頭腦中進行實驗效果的模擬,自主探索實驗步驟,然后教師提供一個實驗環境讓學生通過實操來驗證自己的實驗設想是否合理,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實操情況,發現學生在化學實驗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再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和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獲得有效發展與提高。如對于“金屬的化學性質”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上,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實驗問題,在不進行理論講解基礎上,讓學生依托與教材和自己的探究,預測金屬銅分別在接觸到酸性溶液稀硫酸與堿性溶液氫氧化鈉情況下各自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讓學生通過想象和探究,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并將其形成書面的實驗程序。在學生得出實驗程序后,教師指定一名學生朗讀說明自己的實驗程序,并為其提供器材,讓其進行實驗操作來驗證自己的程序是否合理,其實驗獲得的結果是否跟其預測的結果吻合。這樣通過先把化學問題交給學生,再讓學生思考怎樣以實驗方法來解決化學問題,可以使得學生真正掌握以實驗方式研究化學的一般學科程序,從而使得其更好地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操作原理,使得學生的化學實驗水平獲得有效提高。
二、可以輕松實現分層次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中職學校的學生由于入學成績參差不齊,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差別很大,所以以班級中等學生為主要目標的傳統教學方案只能讓學生達到同一層次目標。中職學生普遍缺乏自主學習的習慣,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讓他們展現個性。如果在課堂上采用分層次教學,實現起來相當困難。因為計算機應用基礎是操作性學科,接受能力較低的學生可以只要求掌握應考的內容,而接受能力較高的學生則可以擴展更多的內容讓他們學習。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雖然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分層教學,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然后分別講解。但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對不同的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則會消耗大量的時間,這樣一來將導致教學任務無法正常完成。講解高層次的內容,則占用中等以下學生的學習時間,如果不講解,則中等以上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一節課的時間有限,即使是布置不同層次的內容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學生也只能各自完成內容,無法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互動,更談不上學生間進行交流探討,所以課堂上的分層教學實際上是難以進行的。如果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這個問題就容易解決了,課前教師把教學資源按層次等級排列傳到網上教學平臺,要求學生先行到網絡平臺進行學習,課堂上按學生的層次等級進行分組,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項目任務,學生分工協作完成,有問題當堂與老師和同學交流解決。比如Word表格教學中,對一般的學生只要求會表格的制作、修改、填寫,但對于有較高要求的學生,我們可以增加表格數據的公式計算、排序等,把這些內容的PPT、微課等資源傳到學習平臺上由學生選擇,然后到課堂上再分組解決,這樣學生便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地選擇學習的內容,使學生能力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三、結語
翻轉課堂有效性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其評價標準也有待構建。從調查看,翻轉課堂并沒有完全達到期待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首先,部分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只是追求了形式上的翻轉,沒有把握翻轉課堂的實質,仍然牢牢控制著課堂走向,沒有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學生的自主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教學能力等都影響著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再次,是不是所有類型的課程都可以翻轉還值得商榷和探討。
鑒于此,未來國內翻轉課堂有效性研究可以關注這些方面:(1)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針對已經明確的影響因素和存在問題,進一步優化課堂設計,不斷提高翻轉課堂有效性。(2)研究者可以深入分析師生滿意度差異及其原因。研究者可以采用混合研究,在對翻轉課堂有效性進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質性調查方式深入剖析原因。(3)研究者可以多進行歷時性實證研究。現有研究多停留在理論分析層次,為數不多的實證研究也多為短期效果的分析。未來相關領域學者可以更多地從實證角度,尤其是歷時角度分析翻轉課堂有效性,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