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峰
【摘要】如今,新課改變革方興未艾,我國教育領域愈發關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工作。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關鍵性內容,通過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閱讀課堂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培養閱讀習慣,有效提升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逐步轉換自身教學思想,科學的應用提問技巧增強小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意識。本文針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應用的提問技巧進行了探究與分析,期望可以助力小學語文教育的變革與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技巧
引言:現下,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針對閱讀教學活動進行規劃與開展時,通常會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對提問教學的重視程度有所缺失,并且存在形式感嚴重的問題。由此,我國小學語文教師要細致的針對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項問題進行探究,并應用科學有效的提問方法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一、當前階段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提問的現狀
(一)提問環節過多,提問數量不合理,提問內容缺乏內涵。目前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最常用到的提問形式就是一問一答式,但是教師往往都會問一些比較基礎的問題,整堂語文教學看上去學生都很活躍,學生也能夠及時回答教師的問題,積極參與。但是這些提問內容都是形式上的,而且很多是文本中有明確的答案,所以這樣的問題就缺乏一定的內涵,學生也是很容易就能回答上來,這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沒有太大的幫助。
(二)被提問學生群體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一視同仁。這種現象在借班上課的時候比較常見,由于教師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都是比較陌生的,教師為了能夠達到上課的效果,是學生和教師看起來比較融洽,因此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往往只提問一些班級里語文成績較好、閱讀能力較強的少數學生。這樣的課堂提問安排,會嚴重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課堂參與度,為了展示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也多以難題為主,大部分學生也都只是默默作為“觀眾”;相反,如果教師將所有的問題都設計的比較簡單,雖然這樣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但是教學內容就會顯得膚淺沒有內涵。
(三)懲罰性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的注意力通常是很難集中的,因此,一部分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期間如果發現有學生走神的情況,就會突然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回答,一旦學生答不上來,教師就會采取一些懲罰措施,這樣的方法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但是教師如果長時間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就會對語文教學產生恐懼,上課期間的精神也會過度緊張,總是會緊張教師會進行突然提問,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討厭這樣的課堂,甚至對語文學科失去學習的興趣。
二、語文閱讀課堂提問要講究的策略和技巧
(一)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學會因材施教。每個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都是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學習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也要明確學生的個性特點。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也應該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如果面對班級的整體學生都采用相同的問題,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是很難起到成效的。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有層次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提問中,并且能夠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能夠通過回答問題,明確自身的閱讀學習目標。
(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學會設計懸念。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要合理地設計提問內容,科學地運用提問技巧?!肮试O懸念”是一種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提問手段,教師要做到對問題的“啟而不發”,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渴望。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問題的設計時,要從“懸念”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在內心中對答案有所期待,然后教師在導入所要學習的文章。例如,教師在進行《牛郎織女》這篇古典民間故事的閱讀教學時,就課題通過懸念式的提問進行課堂內容的導入,語文教師可以先提出這樣的提問:“同學們,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需要同學們幫我一起解決”學生在聽到教師這樣的表述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學生也會進行猜想,教師說的到底是怎樣一個問題。通過這樣的懸念提問,學生在閱讀課程的初始環節就能夠快速集中注意力,之后教師在進行文章閱讀方面的教學時,可以進行一些關鍵性的提問,如“從老牛的眼神中把你能體會到什么?”、“牛郎織女對久才能見一次面?”、“同學們覺得王母娘娘這個人怎么樣呢?”等等,以此來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探究熱情,提升其對文章內容的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
(三)教師要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語文教師在設計閱讀課堂提問內容時,要以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讓學生能夠通過語文閱讀課程內容的學習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拓寬視野。新課標要求下,語文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要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表述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要設計一些答案比較開放的問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探究,將傳統的封閉性提問轉變成開放性,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進行創新。例如,教師在針對《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文章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可以為學生提出具備開放性特點的閱讀問題:“同學們在閱讀此篇文章之后能夠從中挖掘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以及內涵?請大家深入探究一下。”一些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一些學生會說友情,還有一些學生則會探究出一些其他的內涵,如遇到事情不能過于悲觀,要冷靜的應對等。應用此種教學問題,能夠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充分發散,使其在閱讀文章時從多個角度出發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思考與探究。
結束語:總體來講,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育內容當中的重要組分,小學語文教師針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育的過程中,需要關注閱讀提問在其中能夠起到的實際效用,以此來提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專注力,達到最優的語文閱讀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彩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提問技巧分析[J].學周刊,2021(05):135-136.
[2]高金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技巧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9):239-240.
[3]周婷婷.芻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技巧[J].家長,2019(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