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澄非
摘要:高中階段作為英語學習至關重要的時期,不少學生因缺乏英語基礎而難以取得滿意的學習成果,甚至因恐懼心理而放棄英語。而以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作為現代教育的基本需求開展教學工作,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學困生轉化作為重要內容。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轉化
前言:
高中英語學科的整體難度較大,教學受學生排斥心理影響產生較大阻礙,導致難以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現代教育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桎梏,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逐步轉移教學重心,通過有效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困生在創新教學方式中實現轉化。
1因材施教 培養學生自信心
傳統層面的高中英語教學關注的是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做好英語基礎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但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以及培養學生的英語情感需求存在一定的忽視。在這種教學理念引導下,不利于學生英語發散思維能力的提升。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指出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注重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感,尤其對于英語學困生而言,這部分學生大都英語情感意識較差,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因此,在高中英語新課標重視語言運用能力教育理論的引導下,為有效提高學困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教師需要秉承因人而異的教學原則,對于學困生需要從英語詞匯教學入手開展教學,然后在循序漸進的開展閱讀教學,提高學困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學生在有了一定的英語積累后,自然會產生閱讀整篇英語文章的意愿,也能夠逐步培養學困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此外,在采用差異教學法教學引導的過程中,通過分層輔導的方式幫助學困生,還應及時檢查學生完成作業情況,通過課業反饋內容及時獲取信息,使學生能夠在學前課后認真完成作業。除此之外,教師在布置課業時應當改變原有“一刀切”模式,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例如,教師在英語課業布置中應當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作業分為a、b兩級。對于學困生而言,布置b級作業即以當下所學基礎知識為主,要求學困生熟練掌握課文中出現的單詞與句型,并熟練背誦課文,合理的內容設置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獲得成就感。
2授之以漁 發揮主觀能動性
高中英語新課標規定,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培養學生的英語問題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決能力,還應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傾聽能力和英語閱讀能力,使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還掌握了學習知識的方法,并將傳統層面的學習英語知識,轉變為運用英語知識,這會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結合基礎性的詞匯教學問題進行分析,由于高中英語詞匯量極大,導致學生產生記憶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教導學生采用字母組合技法,使學生在掌握方法后解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激發學生興趣,逐步建立自信,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學困生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而轉化學困生作為一項長期工作,教師應當將每一次努力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在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最大限度實現學困生轉化,進而完成教學目標。另外,教學活動為保證內容的高效性,教師應當注重和諧關系的建立,改變已有成見,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坦誠相見,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授之以漁的觀念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活動[1]。
3創新教學 融合典型與情感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規定,需要高中英語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創新教學模式,力爭確保每一位高中學生都具有英語基本素養,在整體層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這會對學生在后續的英語學習以及英語知識運用中做好鋪墊,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終身學習能力。而學困生的英語能力提升是高中英語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需要注意學困生的外在表現外,還應當根據課堂中的信息反饋對其進行差異性輔導,良好的教學氛圍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還能夠緩解學生的恐懼感,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愛護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鳴,進而袒露自身內心。大多數教師在學困生轉化中常因教學與實踐分離舉步維艱。而在實際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能夠取得一定進展,還能夠通過實踐案例鼓勵學生使學生在自身學習中找到根源,從而擺脫學習困難的困境例如,教師優化教學方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利用典型例題給予學困生體驗學習機會,使其在課堂學習中感受成功,進而在情感中取得榮譽感與成就感,增強意志力,為后續學習奠定扎實基礎。
4加強交流 重視知識銜接性
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在學困生學習能力提升方面,教師需要依據新課標指示精神,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學,可以依據學生的特長、潛能、志趣等因素,幫助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英語學習方案,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能力、英語拓展能力、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學生會學習到不同的英語知識,包括詞匯、語法、語境、語篇知識,因此,學生的英語知識銜接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進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推斷能力為重要目標,使學生能夠再明確且熟練掌握重點知識的基礎上實現綜合應用;在課程設置上給予學生模仿性練習的時間,使學生能夠在加強訓練中由淺入深的進行學習。而通過知識銜接的循序漸進,不僅能夠深化交流效果,還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思維邏輯,提高學困生轉化效果。
總結:
教學整體內容數量激增作為學生進入高中階段是無法避免的問題,使得大部分無法適應的學生成為學困生,而這也進一步的打擊學生的自信加大整體教學難度。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采取創新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并以克服困難的意志解決高中英語學習過程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叢建德.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