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核心素養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其中思維發展與提升注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的獲得。寧鴻彬老師提出的思維訓練的觀點和語文核心素養中對思維培養的要求可以說是具有很大的共性的,對如今的語文教學依舊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他們都注重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深刻性、周密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思維訓練 ?核心素養 ?語文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提出了學生核心素養及學科核心素養,語文核心素養對學生思維方面培養的要求與寧鴻彬老師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具有很大共通性,他們都注重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一、基本內涵和觀點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闡釋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建構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薄?】其中,思維發展與提升指出對學生思維方面培養的要求,注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的獲得。通過語文這種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科目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通過思維品質的提升促進語文學習活動的進行。寧鴻彬老師指出:“加強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我認為,在語文教學這一點尤為重要。語文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而讀寫聽說和思維密切相關。如果一個人思維不敏捷,思路不開闊,思考不周密,思想認識不深刻,思維缺乏創新性,那么他的讀寫聽說都不可能是高水平?!薄?】寧老師指出了思維訓練在語文中的重要性,他的這些思想與語文核心素養是不謀而合的,現如今依舊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關于思維訓練寧鴻彬老師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日常的語文教學任務重,課時任務緊張,很多人會發出疑問,在完成既定目標后,哪里有多余的時間進行思維訓練,實際上,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是在進行聽說讀寫的教學中就融入了思維訓練,聽說讀寫的訓練和思維訓練是相輔相成的,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也是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開展的。思維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探測性、周密性和創造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寧鴻彬老師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關于創造性思維,寧鴻彬老師下的定義是這樣的:“指導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聽,說,讀,寫活動,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寓于語文課的閱讀,寫作和聽說讀寫訓練之中”【3】寧鴻彬老師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實際與傳統教學是有本質區別的,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講究思維上的統一,在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往自己期望得出的某一結論上靠攏,而創新性思維是要求學生有所創造,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思維訓練的價值和啟示
語文學科是一門對學生產生長遠影響的學科,能夠培養學生語言和思維品質,傳承傳統文化,沉淀人的氣質,因而,學科核心素養對語文學科培養學生的素質提出了要求。對語文老師也提出了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握時機,從不同方面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去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培養學生分析綜合信息的能力
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認知發展是息息相關的。語文課堂有多種思維活動進行,學生的認知方面也在不斷得到訓練,把客觀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和思維是需要過程的,通過這些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分析綜合信息的能力。
外界信息傳遞到大腦再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是一個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的過程,真正內化為自己知識結構,表現為創造性地運用知識。以語文課堂的形式來看,課本、參考性教材、教師的語言、演示文稿、板書等都是客觀的信息,屬于輸入的信息,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過程,就是信息內化的過程,最后可以表達自己對課文或教師講解的認識。語文課堂尤其是閱讀教學,是發展思維的教學,學生的認知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不斷發展,通過分析、綜合、歸納、演繹,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系列過程是有教育心理學基礎的。在語文課上,從學生理解課文到領會,形成自己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如果教師把自己對課文的分析、理解和自己的認知在課堂上以灌輸的形式教給學生,這就直接錯失了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機會,讓學生變成接受知識的機器,變成“滿堂灌”的課堂,因此,教師要懂得創造情境,給學生思維訓練的機會,并學會引導。
要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語文的課堂教學以及課后作業必須是有效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問題的提出以及引導的技巧直接影響了學生思維訓練的質量,因此,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問題的設置,問題與問題之間一定是具有關聯性并且層層遞進的,通過整堂課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課后是有所收獲,豁然開朗。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反應,用適當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對于相對較難的問題要給予適當的提示,讓學生動腦思考,有解決問題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進行信息處理。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占很大的一大板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訓練學生分析處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方法。文本是基礎,學生自己閱讀后產生疑問,質疑問難,教師再由此展開教學,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新舊信息處理的過程也是思維碰撞的過程。其次,作業的布置要注意與課堂的銜接性,以及新舊知識的融合,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每項作業都要有他的目的和意義。因次,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和作業布置鍛煉學生對信息的處理分析能力,有效訓練思維。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寧鴻彬老師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育,語文學科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思維水平的高低影響了語文學習的結果,如果一個學生的思維水平或思維品質不高,那么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會存在一些障礙,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要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育。寧鴻彬老師指出,“教師要有意識的、不失時機的、從不同方面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去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品質?!迸囵B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深刻性、周密性和創造性。
首先,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寧鴻彬在廣泛研究和自身的教學實踐中提出了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的方法:“設情景”和“求速度”。所謂思維的敏捷性,就是指學生思考問題的速度快并且做到合情合理。教師要懂得創設情境,通過語言描述或者一些形象化的手段,把某些狀態或情境表現出來,讓學生融入教師設的情境中,讓學生思考的問題也跟情景相吻合,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主動狀態,能夠積極主動思考問題。語文學科的教學大多是以文本為基礎的,文本呈現的是一個故事或一種狀態,恰好適合用情境創設的方法讓學生去主動思考,便于學生思考,也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寧鴻彬老師提倡的“求速度”是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有時間上的要求,但這個要求不能脫離實際,進行專項訓練的同時,對學生思考的速度有一定要求,比如,老師念文言句子,學生判斷句式,訓練學生的反應時間,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其次,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的思維打開,思考問題時能夠想得寬,想得遠。關于訓練學生思維廣闊性的方法,寧鴻彬老師提出了兩種,一種是全局性啟發,另一種是添加式擬題。教師要懂得啟發學生,教師在啟發學生時,盡量讓學生的思維覆蓋整篇課文,教師可以找到課文中的關鍵詞,由一個詞啟發學生對整篇課文的思考。添加式擬題在語文課堂中也是很常見的方法,在文章原有標題的基礎上,添加一些修飾性或限制性的詞語,把學生的思維延伸向整個課文,打開學生的思維。
再次,思維的深刻性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思維的深刻性影響他們認識事物本質,因而要追根溯源、據理析事。學生對課文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對課文以及知識點的的大致理解,而是要做到追根溯源,認清事物的本質,觸及更深層次的東西,教師要不斷發問,幫助學生挖掘出文章更深層次的內涵。所謂據理析事,就是教師要善于用已知的公認的理論去指導學生,去認識事物本質。教師可以從教材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用公認的理論去分析事物,獲得深刻認識。
接著,要培養學生思維的周密性,對一個問題的考慮,不僅要深刻,還需要全面周密,這樣得到問題的答案大多都是片面的。培養學生思維的周密性就需要多方探求,注意事物的彼此聯系。在思考某個問題的時候要多方面探求,尋找答案,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如果學生的思考受到阻礙或不夠全面時,老師可以做一些提示。除此之外,要注意事物的彼此聯系,不要孤立地看待事物,可以結合相關知識,或新舊知識的聯系,全面思考問題。
最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進行求異思維的訓練,“開擴思路,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是求異思維的基本特征。為了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在教學中應注意下列問題:(1)允許學生存在理解的差異。(2)鼓勵學生求異的思想萌芽?!薄?】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開放性的問題,不應該限制所謂的標準答案,要允許學生存在理解上的差異。如果學生思考問題時,思維被打開,有的答案可能超越了常規,這時候教師也不應該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要給學生正確的評價,不能破壞學生求異思想的萌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2】寧鴻彬,寧鴻彬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索[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09.
【3】柳斌,鄒賢敏.寧鴻彬:走思維訓練之路[D].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04.
【4】寧鴻彬,面向未來,改革語文教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05.
作者簡介:謝倩格(1998-),女,漢族,福建南平,碩士研究生在讀,閩南師范大學,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