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 《道德與法治》內容涵蓋范圍廣,教材深度似乎可以有很大挖掘,如何把握教材目標以初中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實施教學成了教師們需要重點鉆研的問題。
關鍵詞 : 教學目標 組織國家機構 找出重點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面世以來,如何讓初中學生掌握這些內容成了很多老師比較頭疼的問題。教學內容多,內涵深,似乎可以無限挖掘,課堂時間又不夠。又有很多新概念,新名詞,學生很多沒有接觸過,教師很難三言兩語講清楚。探究活動也不好設計。本人在上了兩年之后,慢慢理出了一些頭緒,仔細思考了原因,覺得問題主要出在教師對教材目標沒有弄得很清楚,導致上課深淺度無法把握,不能緊扣目標組織起教學,甚至會有主次不分現象,過分強調概念文本的解讀。下面我就以“組織國家機構”一課為例談談個人的一點小小心得。
首先,應該從教材整體的教學目標去把握課堂教學目標,梳理教材,確定重點。教材整體上是要學生認識到我國憲法的核心價值是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認同憲法價值,理解憲法精神,增強憲法意識。針對“組織國家機構”這一課時來說,核心教學目標是:通過憲法組織國家機構,授予國家機構特定職權,明確國家機構的組成、任期、工作方式及組織活動原則等方面的探究學習讓學生對憲法的地位、作用、原則有所認識,深切感受到,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課堂教學中,不能讓國家機構、各種國家機關、職權、民主集中制原則等概念的解釋占用太多時間和精力。同時,教師如果有時間,可以在課前或者在開學前暑假期間專門布置一些憲法學習活動,或者讓學生設計手抄表做PPT等形式讓學生初步了解憲法內容,為本學期的學習奠定基礎。
然后就要深刻體會和遵循教材的編寫理念和編排意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合理設計探究活動,讓學生參與討論不僅有助于內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層層遞進中,順暢的感悟體驗問題的實質,達成共識。也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生能力。以及培養現代社會合作與競爭的理念。針對“組織國家機構”這一課時來說,教材首先出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以及憲法序言的相關內容,就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到新中國成立后,人民通過憲法確認奮斗成果,使自己成了國家的主人。這也剛好與上一框“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內容順接。隨后,就提出問題:人民掌握政權后,是如何組織國家機構來行使國家權力的,真正實現當家作主的?這樣的編排從思路上很順,我們要利用好。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其次,要結合學生的生活感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們可以列舉生活中一些國家機關的工作過程和職權行使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人民行使國家權力,是需要組織國家機構的。那么,國家機構是由誰來組織的,又是誰給了它這樣那樣的職權,規定了它的組成、任期、組織活動原則等,確保它正常運行,切實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
第三,要堅持價值立意,要始終把價值引領放在第一位,以此組織教學活動,在不斷地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設置法治教育專冊就是要通過系列探究活動,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我國憲法的核心價值是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認同憲法價值,理解憲法精神,增強憲法意識。具體到“組織國家機構”這一課時來說,就是讓學生體會和感悟到: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沒有憲法,人民就無法正常行使國家權力,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在教學中,無論是憲法“確認奮斗成果”,還是“組織國家機構,授予國家機構特定職權,明確國家機構的組成、任期、工作方式及組織活動原則”等都要突出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這一主題。有了憲法,才有了這一切,才能確保國家權力正常運行。只有抓住這一主線,才能使教學有靈魂,有核心,才能達成價值引領,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同憲法價值,理解憲法精神,增強憲法意識。在這一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也就得到了培養。
以上是個人在教學實踐中一點小小的心得,希望在法治教育不斷探索中,教學效果能夠不斷提升。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中興中學 丁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