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巖
摘? 要:我國現代教育水平在不斷發展,建設教育強區的發展目標對肩負教師職前培養的師范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戰。師范生所應具備的核心職業技能和素養的培養,對促進師范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因此,本文針對目前高師思政專業師范生學科視野狹窄,缺少教師專業情懷,對教學技能訓練不到位,實訓課程占比較少,技能訓練時間不足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升學科知識素養;激發專業情懷,增強專業技能訓練意識;改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實踐模式。
關鍵詞:教學技能;培養策略;思政專業師范生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5-0-02
2019年4月,在全區教育大會上西藏自治區政府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區”。從目前西藏教育發展的現實狀況看,建設教育強區的要求對教師素質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對肩負教師職前培養的師范教育也提出了重大挑戰。本文以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為例,在熟悉2018年和2019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學比武大賽的基礎上,聯系教學實際,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進行分析,就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培養策略,以期為師范學生的教學技能培養提供一些參考。
一、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缺失的問題表現及原因分析
(一)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缺失的問題表現
第一,內容層面的教學技能缺失表現。首先,學科視野狹窄,思維固化。主要是指對所講問題的分析理論視角單一,選擇材料模式化。在2017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進行教學比武大賽中有三位學生同時選定《誠信是金》一課,講述時用同一個故事導入,其實針對這個主題進行選材有很多可選擇的事例,這表現出了師范學生的視野狹窄、思維不開闊。其次,進行教材分析時,忽視單元內課文之間的聯系,對教材案例的解讀僵硬死板。如在《阿姨叔叔辛苦了》這一課的講授中,僅設計了三個活動,并沒有對教材進行前后相關內容的分析,教材解讀非常僵硬。最后,教材目標選擇的不適切。在設定課堂教學目標時,常常會出現如教學目標不夠準確,缺乏彈性,不可測,不可行等不適切的現象。比如,在《伸出愛的手》教學設計中,讓學生觀察和了解殘疾人,此環節顯得較為生硬,最后只能把知識硬塞給學生,把情感強加給學生。
第二,形式層面的教學技能缺失表現。首先,教學流程程序化。主要體現為教學過程中機械地按照課堂教學環節要素進行,只是導入新課、學習新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等程序化的教學方式,并不能融會貫通地進行流暢的課堂教學。其次,課堂導入部分和課堂教學內容結合不緊密。雖然參賽學生都注意到了導入新課的重要性。但導入往往和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并沒有多大的聯系。如《我的家鄉》一課,播放十分鐘自己家鄉的視頻進行導入,這與教學內容脫節。再次,講授過程中承轉不充分,結語不恰當。講授過程中上一個環節和下一個環節之間的銜接很突兀,不流暢,不自然,不能很好地連接穿插在一起。最后的結語部分理應在內容上進行提煉和升華,但事實上只輕描淡寫或者概括性的說明,并沒有做到提煉和升華。最后,多媒體課件使用能力不強。在課件制作上或者重形式輕內容或者效果欠佳,不能很好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教學服務。要么過于重視視聽覺沖擊,輕視了教學內容的主體地位,要么課件制作中有很多不符合規范的設置,如字體太小、一張幻燈片中顏色太多等。
(二)西藏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是學科視野窄,平時專業知識素養積累不夠。上述有關教材分析問題和教學目標選擇有偏差,都源于專業知識基礎不扎實。二是缺少教師專業情懷,對教學技能訓練認識不到位。在校期間,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見習時間少,對中小學的日常工作了解不多,沒能激發出教師專業情懷,認識到教學技能訓練的重要性。三是實訓課程開設占比少,技能訓練時間不足。目前開設的實訓課程只有一門《課程與教學》,實訓課程只開設一個學期,周學時為4學時,共計72學時,致使技能訓練時間無論課上訓練還是課下訓練都不能滿足技能訓練的要求。
二、西藏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策略
(一)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升學科知識素養
思政專業學生除此專業涉獵之外,還需要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關注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及時了解最新動向和有關信息,使自己的認識與時俱進。西藏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屬于通過高考升入大學的專科生,普遍基礎較差,人文社會科學相關學科的積累較薄弱。針對專業要求和學生特點,進入大學后,在學科專業知識的積累過程中,應該有三年一致的體系化設計:初期專業學習之余要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的提升,以班級為單位,每周每人讀一本書,不限定書的內容,政治、經濟、教育、文學、歷史、哲學等學科都可以,周末召開一次閱讀分享會,并提交一份讀后感;中期為增強未來教師的學科敏感性,師范生每天以新聞報導的形式記錄每日閱覽的新聞和形勢動向,每天第一節課之前在班里輪流分享,每個月收一次,作為日常考評的依據之一;后期在前面兩個階段的積累基礎上,專業教師要發揮專業引領的作用,在日常閱讀專業書籍和相關文獻方面帶動學生,每周布置閱讀作業。同時進行輸出型導向的閱讀,每周一次教學設計作業,任課教師每周批改,從選題原因和說課兩個方面進行撰寫,作為過程性考核評價的一個項目。
(二)激發專業情懷,增強專業技能訓練意識
任何教學專業技能的展示都意蘊著專業意愿和專業情懷。西藏高師思政專業的師范生畢業后基本上都是到基礎教育的最底層工作,最近三年鑒于就業形勢的壓力,他們大多去了村級小學就業。西藏農村的交通、氣候條件、學校內的管理制度及人文環境等都不是他們在高校時想象的樣子,還要面對語言溝通上的障礙,有些家長不會說漢語,授課過程中學生和他們不能進行有效溝通。部分學生剛到學校就被學校任命為校內各部門的兼職坐班人員,教務處、后勤、辦公室等,除了教學業務還有繁重的行政工作,如果沒有強烈的從教意愿和專業情懷,他們會在苦悶、抑郁、彷徨中荒廢了自己的業務成長。所以在職前培養過程中,應加強高師思政專業學生的專業意愿和專業情懷。
大學一年級要帶著實踐觀察的任務進行觀察實踐活動,感知感悟對教師職業價值的認可,觀察、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學校正常運轉的秩序,班主任教師的一日工作安排,少先隊活動的組織與策劃,感知教師的生存狀況等,進行為期兩周的教育觀察見習。大學二年級要增強對教學各環節的了解和感知,領略教師的教育教學風格,了解學生的特點,以此增強師范生對基礎教育學校、學生、教師和教學的感性認知,調動其內在的情誼,提高其進行教學技能訓練的需求意識,增強其自我成長的愿望。進行為期兩周的教育體悟見習。大學三年級要參加學校統一組織、安排的教育頂崗實習,進行為期16周的教育實習。師范生通過和學生近距離的接觸,對學校日常生活的熟悉,在實習學校領導和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各種教育實習任務,理解各種教學技能蘊含的教育思想,體會其背后的意義。結合教育實習,反思其教學技能掌握、運用的程度與指導老師之間的差距,增強專業技能訓練的意識。
(三)改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實踐模式
首先學校層面,作為主管教學的教務處應整體設計教育見習、實習和研習的一體化教學實踐計劃,設置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統一反饋評價的標準和要求。嚴格見習、實習和研習的過程管理和考核標準。其次,以教師教育共同體建設為契機,加強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對師范生的教育實習指導。每個學期互派教師進行相關課程的教學,高校教法課程教師去小學承擔小學生相關課程的課堂教學,小學教師去高校擔任相關實踐課程的教學。每周不少于4個學時的課程教學和教研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互通有無,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再次,加強頂崗教育實習專業指導,既選派專業教師到實習點跟蹤進行教學指導,又在實習點安排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作為實習指導教師,高校教師的理論指導、實習指導教師的示范作用和師范生的實操訓練,共同推動教育實習,提升師范生的教育教學技能的水平。受師資數量的限制,目前高校的實習帶隊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在實習過程中,不能對學生進行按比例的跟蹤指導和反饋。實習指導教師大多是業務能手和中層骨干,繁重的工作也不能保障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對實習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和跟蹤反饋。這些就需要高校加派實習帶隊教師,按照1:30的比例配備實習帶隊。并且,實習學校要安排有責任心和年富力強的教師擔任實習指導教師。
參考文獻:
[1]王凡.信息化時代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問題與對策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3):112-113.
[2]羅紫薇,余炳元.思政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的問題和策略研究——以韓山師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4):128-13.
[3]張國忠.三學期制下,地方高校思政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問題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34(6):179-181.
[4]黃秀瓊,尹文江.中學思想政治教學技能與微格實訓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5]胡淑珍,教學技能觀的辨析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2(2):25.
(責任編輯:董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