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麗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生活條件與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由于農村學校的學生很多是留守兒童,這便使得一些學生出現了心理與道德問題。由此可見,在農村初中的教學中,應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與道德修養的培養。同時還應根據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而使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喚醒自身的德育力量,助力農村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本文將探討農村初中德育教學的工作現狀以及工作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力量;農村兒童;健康成長
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身體與心理飛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尤其是農村的兒童,因城鄉各方面的巨大差異,使其更加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與德育教育。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包括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有益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為此,農村學校的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課程教學時,應與時俱進,掌握時新的教學理念,對農村兒童的德育教育如何展開有清楚的認識,進而更好的在教學行動中幫助學生提升道德修養。
1.農村初中德育教學工作的現狀
1.1留守兒童占比較大,自主學習意識較弱
隨著城鄉差異的不斷擴大,很多學生的父母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而進城務工。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無法隨同父母進城上學,這便使得農村的留守兒童比例逐漸增大。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不得不由爺爺奶奶教養,長此以往使得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弱。
1.2德育教育注重理論講授,教學效果欠佳
很多農村學校由于教學方案、教學水平等的欠缺,在開展德育教育課程時,大多注重對德育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了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雖然有一些農村學校會布置實踐活動,但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無趣,學生在活動中無法學有所獲,使得農村學校德育教育的教學效果很難得到較好的效果。
2.喚醒班主任德育力量,助力農村兒童健康成長的措施
2.1班主任不斷深入學習,提升德育教學能力
班主任作為開展德育教學的主體,首先要了解德育工作的性質,做好主科課程講授與德育課程講授的角色轉變。同時,班主任作為重要的育人工作者,應與時俱進,抓住機遇,主動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并在課程改革中不斷豐富自身的德育教育理念、學習農村初中班級管理理念、清楚留守兒童的性格與行為特點,并在不斷喚醒自身德育力量的過程中,平等的對待班級中的每一位同學。
此外,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的學習中,應了解諸如教育說服法、情感陶冶法、實踐鍛煉法、榜樣模仿法等有效的德育教學方法,進而更好的提升教學能力與水平。
例如,班主任在進行主題為“相親相愛”的德育教育時,應在了解班級中有多少留守同學、這些留守同學的家庭情況是怎樣的。通過對班級中留守同學的了解,安排同學們開展“團結與友情”的游戲,使留守同學在游戲中樹立自信,使非留守同學能夠更友善的與留守同學進行交往。
2.2開發校本德育課程,充分利用社會教學資源
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所有參與德育教學的班主任的群策群力,德育校本課程的打造能夠使德育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更適合農村兒童的學習。
例如,班主任在打造校本課程時,可以圍繞學校所在的區域與特點,利用當地的風土人情與區域特色進行校本打造。讓同學們在學習中,接受家鄉的鄉土文化,了解家鄉的農作物、植物等。在這個授課過程中,班主任可以激發同學們對故鄉的熱愛,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與此同時,在班主任配套校本德育課程進行授課時,還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幫助學生完成德育教育。如在開發德育校本課程的“法制”教學時,可以邀請學習所在地派出所的民警進行法制講座,在講座中更好的傳播先進文化與法制觀念。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還可以邀請家長、教育工作者、當地知名人士參與其中,發揮好社會資源的優勢。通過班主任對社會資源的利用,更好的喚醒自身的德育力量,進而促進農村兒童健康成長。
2.3德育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的推進,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班主任要想更好的喚醒德育力量,更好的開展相關課程,就需要尊重新課程改革的各項要求,引導學生開展自我探究,增加研究性學習工作,不斷的將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并在其中逐漸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例如,班主任在講授保護環境的相關知識時,需要自身先做好相關的研究,讓同學們了解自然規律是必然存在的,是需要人們去尊重的,在保護環境的過程中要友善的對待大自然,與大自然做朋友,進而在授課的過程中延伸到要同學們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的一草一木等。而在講授時事新聞時,班主任可以抓住當下的熱點與焦點,更好的融合教學與研究,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通過這種融合性的教學形式,圍繞與學生相關的事件進行德育教學,在喚醒班主任德育力量的同時,還能助力農村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易懂、易學,促進健康成長。
2.4合理利用網絡德育教學資源,開展主題教學活動
隨著城鄉差距的日益拉大,在初中教學上的差距也在增大,為了彌補城鄉教育的鴻溝,班主任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班主任可圍繞學校制定德育課題目標,組織學生們開展相關的德育主題活動。
例如,在開展“愛心教育”時,班主任可以從互聯網上尋找一些關愛獨居老人、關心貧困兒童等照片、文章、音視頻,使同學在觀看中感受世界的溫暖,進而激發同學們的情感共鳴與心理共鳴,并讓同學們講一講自身的感受,使那些原本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愛心與同情心的同學得到應有的德育教育。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應充分的意識到班主任在農村初中教學中關注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幫助處在初中階段的留守兒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班主任作為學生的管理者與引導者,應不斷深入學習,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與教學技能,還應利用好社會與網絡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開展主題教學活動。同時還應采取一些激勵措施,進而不斷喚醒自身的德育力量,全面助力農村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許青青. 探究新課改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問題及策略[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蔣亞群. 對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開展互動德育教育的探究[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2):30.
[3]李加旺. 基于信息技術的農村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探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6):49.
(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南山第二中學 ?廣東揭陽 ?5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