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正在不斷變化。在轉型過程中,存在著三個供應方面的問題:結構,技術和效率。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供給側改革也在穩步推進。在此過程中,主要目標是降低成本粘性。對于企業的發展,供給側改革是企業當前發展中需要改進的一個方面。成本控制的水平決定著企業的發展。在新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應利用這一趨勢加強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粘性以確保經濟效益。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成本管理;成本粘性
1.當前我國上市公司成本治理現狀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企業的規模也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成功躋身世界500強的行列。然而,企業在“高歌猛進”的同時由于忽略了成本管控的作用,導致資源浪費、運行效率低下、治理機制落后以及經營風險增加等問題日益凸顯。盡管我國已經對各行各業推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降成本的效果仍不太理想。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2月份發布的數據,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成本費用為93.05元,比2018年同期增長0.47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0.36元。在2019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習近平再次明確提出2020年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上市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缺乏成本管理意識。例如,員工嚴重缺乏對成本管理的正確理解。一些傳統的,發展緩慢的企業在內部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在開發過程中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員工對執行成本管理的動機沒有足夠的了解,他們也不了解成本管理對企業的好處。結果,不能快速進行企業的成本管理。
其次,成本削減管理系統沒有得到有效實施。在成本管理過程中,由于成本管理體系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實施不充分,執行不力,制約了成本管理的發展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成本管理預算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預算編制的第一步是要實現成本管理的合理性。企業預算編制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編制預算不夠全面,不夠詳盡,成本管理注重結果,忽視流程控制等。
第四,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完善的考核機制可以控制企業內部成本管理,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按照制度實施獎懲管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確保管理人員積極實施成本管理。在當前的發展中,企業的成本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如績效考核機制與企業成本管理目標不一致,考核機制單一,制度不健全等。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企業成本粘性的影響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有人提出,在適當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應努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已成為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四個重點”之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政經濟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要適度增加總需求,同時對結構進行側重改革,即去產能,去庫存,發揮杠桿作用,降低成本并彌補不足。當前,在極其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本已成為許多企業的“生死線”。一方面,由于中國企業生產成本的快速增長,低成本的國際競爭優勢已不復存在;另一方面,高成本進一步導致產品積壓和產能過剩,最終導致企業利潤下降,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從供給側改革開始,通過宏觀調控激活微觀活力,努力減稅和金融改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發展能力,使企業有意愿、有能力生產,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供應系統的質量和效率。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2月21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北京的四項業務進行加,減,乘,除運算,并輕松易懂地制定了新的供方改革措施。結合如何促進企業降低成本,這四個操作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加法”方面:結合補齊短板,一方面,有必要增加人力資本的可持續投資;另一方面,在企業轉型升級中,必須加強公共物品供給與政策體系的協調,擴大有效供給,降低企業的隱性成本,從而降低成本粘性。
(2)“減法” 方面:一方面,政府應簡化行政管理和下放權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微觀經濟事務的管理,放松經濟聯系,減輕負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應該通過減稅,減費和利率市場化來降低機構交易成本,并降低成本粘性。
(3)“乘法”方面:要運用創新驅動發展的概念,挖掘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開拓新空間,創造新產業,培育經濟增長的“乘數”,促進發展。具有“幾何增長”的經濟發展。為了降低成本,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面促進經濟發展,利用“互聯網+”,數據庫營銷等現代先進技術科學規劃了企業的發展道路和經營模式。
(4)“除法”方面:企業應充分利用政府和社會創造的良好外部環境,結合自身的業務發展模式,通過企業兼并重組,一方面整合淘汰落后的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減少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的成本,另一方面,增強優勢企業的實力,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
3.結論
綜上所述,企業成本管理一直是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供應方的結構性改革促使企業從更高層次上對企業的經營成本進行根本性的改革。改革不僅為企業降低成本提供了明確的方向,而且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政策支持體系,促使企業在政策指導和改革紅利的幫助下有意識,積極地降低成本粘性。本文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成本管理措施,與供給側改革的背景緊密結合,在新時期提出了更多實用的成本管理措施,對企業降低成本粘性具有更強的實用價值。
當前,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在這種背景下,有必要實施供應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目標,以降低企業成本粘性,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無效成本投資,增加有效成本投資,創新合理的改革方式,通過整合市場經濟的發展來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陶雅潔,朱家明.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如何降低企業成本——以美的集團合肥公司為例[J].中國農業會計,2019(02):54-57.
[1]苗翡.供給側背景下降低企業成本的若干建議[J].商場現代化,2020(18):103-105.
基金項目:重慶工商大學研究生創新型科研項目“CEO財務專長、股權集中度與成本粘性”(項目編號:CYS20309)。
作者簡介:曾玲(1994.11-),女,漢族,籍貫:四川廣安,學歷:碩士在讀,單位:重慶工商大學,研究方向: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