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清蘭
摘要:現如今,高中語文教學追求的已經不再是學生的一紙成績,更加注重學生在能力與素質方面的提升,培養并增強學生的語文思維成為了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這項任務的落實也將成功促進學生的終身語文學習。本文介紹了語文思維的基本特征,從高二的語文課程出發,提出了一些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策略性建議。
關鍵詞:高二;語文教學;語文思維
引言:
高二語文課程在整個高中階段的課程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需要在高一的基礎之上掌握更多深入且有效的學習方法,應對更大的學習挑戰。在這一階段,對學生語文思維的要求也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更大力度的滲透語文思維的培養。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語文思維的幾大基本特征,再去著手鉆研教學思路。
1.語文思維的基本特征
1.1交流性
語文思維的形成并非依靠知識的積累,而是需要在相互交流、思維碰撞的狀態下逐步確立。我們常說,“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不同人對于文學作品的解讀各有千秋,在相互交流討論、交換看法的過程中,就為學生思維的發展創造了最基礎的條件,使其判斷力逐漸增強,將封閉的思維系統打開。這也說明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需要建立在自由、平等交流的基礎之上[1]。
1.2廣泛性
語文思維與人的想象力一樣,是沒有界限的。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包含了不同國家、不同人物、不同領域的信息,涉獵政治、經濟、文化等,在這樣廣袤的文化世界中,學生建立起來的語文思維必定是廣泛性的,在共同的思考討論和研究下,必定能夠碰撞出許多火花。
1.3滲透性
思維可以通過耳濡目染、文化熏陶,逐漸地滲入到學生的思想和心靈之中。語文從來都是集聚美的地方,無論是語言美、形象美、還是意境美,都融合在語文學科中,當教師以真摯的情感指導學生分析、理解、欣賞、探究文章時,思維便已經形成,并逐漸地隨著對知識的理解及審視得以提升。
2.如何在高二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
2.1增強語文思維的培養意識
高中的學習壓力大,應試任務繁重,師生都肩負著重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往往會側重于鍛煉學生的應試能力,大量總結應試技巧,將語文思維的培養工作拋在腦后,這也許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理想成績,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卻是十分不負責任的行為。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堅定思想,堅持實踐,將培養學生語文思維作為核心任務去落實,樹立積極的工作態度。其次,還要具備積極主動的態度,所謂“態度決定一切”、“為人師表”,教師的態度影響著學生的心態。所以,教師要時刻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以飽滿的熱情進行語文知識的傳授,進而將自身的語文思維融人到教學中,使學生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實現自身語文思維的提升。
傳統教育中走出來的學生,凡事喜歡依賴于書本中的指引,缺乏創造能力,多數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沒有做好對知識的轉化及運用工作。致使學生在畢業后,也沒有真正將語文中學到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這與學習中學以致用的目標設定相反。通過語文思維的培養,能夠使學生在觀察力、表達力、歸納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升,更好的調整自我,全面發展。
2.2拓展學生語文思維的廣度
語文知識就存在于我們身邊,它對國人的思維、文化意識時刻產生著影響。要想培養學生語文思維,拓寬他們的思維廣度十分必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提供課外材料,補充課內信息,這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也拓寬了學生對課外作品的認知。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地引導。例如,在講解《將進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事先的做好預習,鞏固李白的生平簡介,對李白的一些作品進一步了解。例如《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蜀道難》、《白頭吟》等等。由于一些高中生沒有配備電腦,也沒時間去查閱更多的書籍,所以這些資料教師可以事先提供給學生,這樣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拓寬了視野,增加了閱讀量。這樣自然就為學生創造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使他們再去思考問題時更全面,更順暢,眼界也相應地變得高遠,進而通過量的積累達到思維的質變[2]。
2.3挖掘學生語文思維之深度
膚淺只會讓學生逞一時之快,過后便拋到九霄云外了,這樣達不到知識的積累,也無法拓寬知識的領域,進而就無法達到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時,要通過表象的引導,使學生深層地挖掘知識的內涵,了解事物的本質。例如:在講解《愛蓮說》一文時,教師需要深入解讀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品質才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生長,且出落得如此美麗。作者贊揚的是蓮花所具有的這種精神,而非這種植物本身。引導學生從深入的角度看問題,讀文章,才能得出更全面的結論,并有效提升其思維深度。
2.4增強學生探知興趣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進而得到更多深層的東西。對于語文教學也一樣,教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汲取傳統教學中的精華,有效地應用于全新的教學模式中。
例如采用探究式教學法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精心地設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就以《林黛玉進賈府》來說,教師在講解時,可以精心地設疑:為什么林黛玉與賈寶玉初次見面就感覺已是熟人?為什么刻意地描寫王熙鳳放蕩的笑聲?這樣讓學生對紅學產生極大的興趣,極力地想知道在林黛玉進賈府之后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這樣,學生就會擠出時間進行《紅樓夢》的品讀。這樣有效地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興趣的探索中得到思維的升華[3]。
3.結束語
語文思維的培養,不僅關系著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牽制著學生在未來社會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打破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解放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創新思維的開拓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不僅在高考中取勝,也使之在未來的發展中制勝。
參考文獻:
[1]張國理.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學周刊,2019(35):61.
[2]杜生國.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1):46.
[3]沈林章.淺議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學周刊,2019(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