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初中數學教學越來越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來進行.較多的初中數學教師能夠發現,數學概念在初中數學教學內容中占據較多篇幅,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更加注重對數學概念的講解.筆者對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總結,并結合周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的優秀教學理念,提出能夠優化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主張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能夠創建合適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探索數學概念的興趣;主張教師在教學之前,積極研究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學習新的數學概念;主張在課前讓學生預習數學概念,在課堂上與教師一起探索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主張學生在學習概念之后,積極的將概念應用到實踐當中,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把握.
關鍵詞: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14-0006-02
在國家推行新課程標準以后,初中數學采用了新的教材.新版本的初中數學教材摒棄了舊教材的弊端,不再單純的注重知識的邏輯體系,不僅單獨呈現出概念的定義,還呈現出概念的形成背景與發展歷史.這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克服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是密切相連的.雖然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師會忽略掉對數學概念的教學,只是強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做大量的數學題,因此也讓學生陷入了盲目解題的怪圈.學習數學概念是學習數學知識的理論基礎,是教師引導學生推導出數學定理的基礎.學生不理解數學概念,就不會理解數學定理的來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只能夠停留在表層,無法深入的理解數學知識的奧秘,更體會不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新教材的使用也給廣大教師敲響了警鐘,讓很多一線教師開始意識到數學概念的重要作用.筆者在日常教學當中十分重視數學概念的教學,并積極的閱讀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觀看了許多名師的教學錄像.在此,筆者對初中數學概念教學提出了一些優化的策略,希望能為其他數學教師的概念教學提供借鑒的范例.
一、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采用機械記憶的方法學習數學概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忽略數學概念教學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自然也不會注意到學習數學概念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在意識上沒有體會到數學概念的重要.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時,只是將書本上呈現出來的數學概念定義簡單的讀一讀,或者勤奮的同學能夠將數學概念背誦下來,但是,對于數學概念,不能夠有深刻的理解,更別提將數學概念應用到數學解題當中了.學生長時期的依靠記憶、背誦來學習數學概念,當碰到相關的題目時,才意識到自己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刻.要想能夠準確熟練地運用數學概念,就要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數學概念多加留心,不僅要知道數學概念的定義,還要清楚地了解數學概念形成的背景以及發展過程.
2.教師忽略數學概念教學的重要性
教師在觀念上就沒有意識到數學概念對于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很多教師只是將數學概念的定義傳授給學生,忽略對數學概念形成的背景以及發展歷史的探究,造成了學生無法使用數學概念來解決數學問題.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數學教師往往只注重讓學生大量的做題,想要憑借大量做題的手段,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殊不知,加強對于數學概念的教學才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最佳路徑.學生理解了數學概念的背景及發展,就能更好地理解數學定理的來源,對于數學題目也會有更深的理解與思考,解題的能力自然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新課程下優化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相關策略
1.采用探究性教學方式,啟發學生學習數學概念
探究性學習不是把所有的學習任務都交給學生自己單獨完成,而是在教師的幫助下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知識.探究性教學通常會呈現出數學概念的發生背景以及發展變化過程,讓學生在探究性的學習過程當中體會到數學概念定義背后的深刻內涵.探究性教學并不是完全憑借學生的好奇心來驅動的,它是一種組織、系統的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方法.在探究性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也會遇到一些自己或者合作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以及指導.教師通常是在關鍵的時刻,給學生帶來必要的幫助和指導.教師也不是將問題的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不斷的啟發,讓學生在深刻的思考當中,獲取數學知識,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在教學《相反意義的量》的過程當中,數學教師首先用多媒體演示:容器里的水先上升5厘米,再下降2厘米;一位女士在網購時先買進了20件衣服后,又退掉了15件衣服.在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完之后,問學生: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演示,你們在數量上有哪些發現呢?請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在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在咱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哪些數量變化的例子?請用自己的話說1~2個例子.在學生舉完例子之后,教師為了學生能對數量有更深的理解,進一步的啟發學生:同學們,在老師剛剛演示的兩個事例當中,什么在發生著變化?又是怎樣變化的?兩組例子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并進行適當的總結:兩組例子的共同之處都在于變化的數量是相反的.在學生發現這個特點之后,就再一次請學生舉一舉身邊數量相反的例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將數學概念應用到具體的事例當中,學生對于數學概念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相反意義的量》這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相反意義的量是什么?而是先用多媒體演示兩個事例,并引導學生去發現例子中變化的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最后共同總結出兩個事例的共同點是:都存在相反意義的量.在這一學習過程當中,學生通過了感知、分析、綜合、抽象等過程,明白了相反意義的量在具體事例當中的呈現.學生從具體的事例當中概括出了抽象的數學概念,是學習過程中的學習主體.探究性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由具體的例子來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也使學生能夠明白深奧的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
2.采用情境性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走進情境之中,體會數學概念的應用
“能夠用來促進學生學習的任何正當的手段和方法,都是合理的,假如為了促進學習,必須把要教的東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應該吝嗇糖.”從教學的角度來看這段話,“糖衣”指的應該是情境教學.學生學習的數學概念通常是較為抽象的,也是不容易理解的,為了學生能夠更深入、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概念,教師在教學時,通常都會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走進情境之中,體會數學概念在自己生活當中的應用.如果教師在教授一個較為抽象的數學概念時,能夠創設一個恰當的情境,那么,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兒.因為,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跟隨著教師的思路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概念;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往往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會到數學概念學習的趣味.
教師在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教師可以這樣創設情境:現在海盜猖獗,嚴重危害著海上過往船只的利益和安全,那么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輪船該如何確定自己的精確位置以此來逃避海盜呢?學生通常都會回答:按照緯度和經度.教師繼續追問:除了經度、緯度之外,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確定輪船的位置?預習過新課的學生可能會回答出來,沒有預習新課的學生就難以回答出來.這時,教師就順勢導入要學的新課《平面直角坐標系》.在學習過數學概念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平面直角坐標系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教師可以問學生:怎么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方法來標注你們現在的位置呢?以講臺為0排0組.在學生學習過數學概念以后,這個問題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難回答,因此學生都會踴躍回答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熱情.
在一節課當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連貫的情境,也可以創設若干個小情境.創設情境的目的都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創設了兩個小情境,能夠將學生帶領到情境當中,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熱情高漲,可見,在教學時,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于學生學習抽象的數學概念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范宇俊.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教改理論,2019(5):33.
[2]田海燕.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8):42.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