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建珍
【摘要】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厘清語文知識脈絡,從整體上建立語文學習的思維模式,需要教師予以關注。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思維導圖進行研究,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思維導圖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 思維導圖;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漢語基礎知識,促使學生靈活掌握和使用漢語,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品質、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陶冶學生情操。而閱讀能力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任務,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加深學生對語文的認識和把握,還能夠幫助學生適應其他知識的學習與認知,因此教師和家長必須對語文閱讀教學保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將全部思維過程直觀地呈現出來,而這種圖像化學習方式是非常有助于學生發展和成長的,將思維導圖引入語文閱讀教學有助于實現學生們閱讀學習能力及學習意識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閱讀,目的是培養學生從課本中搜集信息的一種能力。因此閱讀受到了教育界及教師,學生及家長的關注。但是當今現狀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學生沒有樹立主動閱讀的意識,且由于年齡問題,無法認識到通過課本中學習的意義,不會去主動地通過閱讀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興趣非常重要,應該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2)教師不夠重視課外閱讀,由于現在的升學競爭非常激烈,學校只是語文成績以及平均分的高低,因此教師為了能夠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有個非常好的成績,不會給學生太多的時間去看課外書。(3)課堂閱讀訓練不足,學生的課堂大多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或提高學生的成績,這樣就會造成閱讀訓練不充分,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速度都不會有很大的提升,閱讀的方法也沒有改進。(4)缺乏閱讀條件,家長有鼓勵閱讀的意識,但不知道方法,同時也不會給孩子選擇能夠幫助孩子閱讀的閱讀書。因此不會過多購買課外書,這樣下去孩子的思維、想象力受到限制,情緒也會低落,長時間就失去了閱讀的能力。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思維導圖,理清閱讀中的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的學習,是語言學習中最基本的一部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將閱讀文章作為平臺,引導學生審美,同時引導學生掌握漢字。教師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尋找閱讀文章中屬于他們的個性化基礎知識,并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表達出來。思維導圖,是高效的學習工具,也是很有條理的表達工具。
如,在學習《廚師小山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利用字典去查漢字的讀音,通過拼音認讀。還需要學習漢字的筆畫與筆順知識,正確書寫。這些內容可以在字典中獲得,學生完全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初次嘗試時,教師先給學生介紹思維導圖這一工具,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在學生的自由發揮中,有的學生以“生字、生詞”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接下來,以段落為劃分標準,分出第一段、第二段等,在思維導圖的下一層次,寫下每一個段落內的生字生詞。還有的學生根據難易程度,將生字、詞劃分為易、中、難三個級別,分列在思維導圖中。小學生有自己的學習思路,是其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用思維導圖去學習基礎知識,方便學生記憶。同時,在制作思維導圖時,學生能夠形成較深的記憶。
(二)利用思維導圖,理清閱讀文章基本結構
閱讀教學中,理清文章的基本結構,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通過文章內容的分析與段落關系的分析,讓學生明確文章的基本結構,以此了解文章的大意,進而分析閱讀中的精美語言。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嘗試填補信息,檢驗學生的信息汲取能力。抑或是引導學生建立與文章內容、結構相關的思維導圖,促進學生表達自己在閱讀學習中的收獲。在不同的年級,教師要用不同的方式利用思維導圖,把握好學生的自主學習比例。
例如,在講解《北京的色彩》這一課時,鼓勵學生自主建立以文章內容與段落關系相關的思維導圖。有的學生從作者所描述的北京事物入手,分出了樹葉、長城、香山三個分枝。有的學生會從文章段落入手,將1-3段、4段等分成不同的小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小學生的思維導圖應用選擇,讓學生在應用思維導圖時伴有快樂情感,能夠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利用思維導圖,對比不同文學作品
對比閱讀,是一種閱讀學習方式。在對比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思維更容易形成。對比相同類型的閱讀文章,能夠強化學生對文體特點的記憶。對比不同類型的文章,能夠讓學生在橫向對比中發現不同的文學作品表達方式。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師要通過對比閱讀文章的匹配與思維導圖應用指導,讓小學生找到思維導圖使用的正確方法與對比閱讀的有效切入點。
比如在講解《古詩兩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芙蓉樓送辛漸》和《送元二使安西》這兩首古詩。從古詩的內容來看,兩首古詩都是送別詩,體裁也相同。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發現兩首古詩的異同。對比閱讀為思維導圖核心,《芙蓉樓送辛漸》和《送元二使安西》作為二級分枝,接下來的細節內容應當涉及到作者、主題、表達情感的字、句等。用思維導圖有效對比,能夠減少混淆,使小學生更清晰地記憶每一首古詩的用字、用詞與描述內容。
三、結語
思維導圖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起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將思維導圖滲透到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敏,陶倩.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1,34(02):82-87.
[2]蔣舟.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智慧,2021(10):59-60.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甌北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