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旬 邊亮
摘要:本文結合新冠疫情下高職學生就業擇業形式,分析擇業和就業存在的問題和形成的原因,運用馬克思擇業觀和在疫情抗擊過程中凸顯的先進模范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擇業價值取向,結合就業心理方面的疏導,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擇業心理。
關鍵詞:疫情、就業心理、擇業、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309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畢業季的學生的就業形勢步履艱難。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來就心理壓力倍增的畢業生感到了方向的迷茫,在教育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結合實際情況,拓寬就業的渠道,高校畢業生要更加有信心,增強自身的本領,面對就業擇業挑戰。
一、高職學生在擇業選擇時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擇業觀念
一在擇業價值觀念方面,突出個人功利性,存在偏物質化的心態,更加偏向于工作能掙多少錢,而不是從就業規劃的角度去考慮自身的職業發展。二是學生缺乏對自身正確的自我認知,往往出現學生對自己期望高,出現常見“眼高手低”的現象,高不成,低不就,在反復的受挫中對自己更加失去信心。三是擇業誠信方面,在疫情期間,招聘環節不少放在了網絡,通過互聯網了解用人的情況,有的學生會出現簡歷情況和實際情況不實,強烈的擇業心態導致了過激的不誠信行為。
(二)就業心理
一是悲觀的擇業心理。高職學生在特殊的外部環境下,感受到的就業形勢的壓力,包括一些不樂觀的信息,造成了安全感缺失。二是焦慮心理。疫情下,不止是就業工作,包括升學工作等都進行了相應的推遲,在等待的過程中容易形成焦慮不安,包括線上求職的壓力,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不安的心理。三是從眾心理。大學生現在的生活的環境,決定了他們更容易收到他人的影響,這從某個角度上,也會促進他們的從眾的心理。
二、擇業價值觀與就業心理偏差成因
擇業觀念是一種長期受自身、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影響的結果,在疫情特殊時期,還會加重相關的觀念認識,從而影響大學生擇業的心理。一是市場經濟影響下的社會結構,大學生在物質豐厚的社會中成長,出現功利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等傾向。二是傳統擇業觀念影響大學生的自主性,缺乏自己的目標,面對高壓力、挫敗感,更容易產生心理壓力。三是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社會需求的差距。面對競爭和用人單位的需求,讓有差距的學生處于經常熬夜、鍛煉少和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容易出現焦慮、消極等心理狀態。四是對職業規劃不重視。雖然現在高職院校均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讓學生設定職業規劃等方案,但是大學生對這個方面仍然重視不厚,加之一些學生自律比較差,總是走一步看一步,盲目樂觀,對未來職業以往過高,從而用以脫離實際。
三、價值觀念提升和心理疏導
(一)以科學的擇業觀為導向
1、面對困難積極面對
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作為大學生應該辯證的看到目前的就業形勢,凡事有利有弊,面對疫情的影響,大學生應該積極的面對問題,變被動為主動,利用好在家的時間,積極制定學習計劃,特別是高職學生,可以盡早的把專升本等提上日程;再是可以積極面對新型的網絡招聘的模式,準備線上應聘的材料和個人簡歷,掌握線上求職應聘面試的技巧。
2、樹立職業理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回復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回90后黨員的回信中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在做職業選擇上要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辯證統一起來,摒棄那些只重視薪酬的物質化觀念、只重利己的思想,做一名真正對社會有用的復合人才。
3、增強自身的使命感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模范,全國共有4.2萬余名醫務工作者沖鋒在前,部位風險,積極參與到給病患治療中。除此之外,在我們的身邊,不少大學生也積極的參與到了志愿服務中,我院一名18級女生,自疫情開始,便在火車站、醫院和社區等做志愿服務,體現出了當代大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關鍵時刻體現出了對社會的使命感。
(二)培養健康擇業心理
1、提高對自身的認知
提高自我認知,調整職業規劃,從而避免不必要的彎路。一是可以通過MBTI職業性格、霍蘭德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測試等客觀的認識自己,針對每次的求職經歷,能夠進行適當的調整,可以采取長遠的職業規劃和短期的職業規劃交叉的形式,能更好的做好理性抉擇。
2、加強自身能力的提升
有了理想,還是需要靠真本事去實現的,很多學生羨慕別的同學去了好的公司就職,總是從他人的機會好等外在原因去認知,卻忽視了他人在爭取好的到好的就業單位前所付出的努力,所以作為大學生要在就業前積極儲備知識和技能,針對不同的考試和應聘,有針對的做足功課,有到有備而來,從而避免過大的壓力和心理不適。
3、積極克服心理障礙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人民積極應對已經取得了重大積極進展,并且針對大學生就業,相應出臺了有利政策,隨著政策的落實,畢業生首先要樹立積極的心態,面對客觀現實情況,要學著主動面對,積極思考,克服負面的情緒。如果在求職過程中收到挫折,可以通過積極的歸因方法、目標調整法和自我激勵等方法進行疏導情緒。
參考文獻
[1]人民網.穩就業“組合拳”援企穩崗安民心[EB/OL].[2020-03-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0301/c1001-31611341.html.
[2]胡麗敏.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的思路[J].文存閱刊,2019(21):28.
山東輕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