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詠奇
【摘? ? 要】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教育的改革也隨之不斷前行,與此同時對于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也提出了不少的要求。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更多地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全方位發展,因此,在實際運用教學方法時,教師也需要更多地針對當前學科、當下年齡段學生心理特征等各方面因素去綜合考量,才能找到更適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高中英語? 實際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57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在素質教育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進一步強調了培養學生需要讓他們全方位地發展而不是只專注于知識的灌輸;在課堂中,也更加要求教師多注意學生、重視學生在學習中所占據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且一個人的全方位發展必定要是遵循自我意愿的,只有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夠獲得全方位的發展,最終才能成為新時代需要的人才。因此,由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教學方法進行多維度的考量,在課堂教學中適時且適宜地運用出來,是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積極的要求,也是需要教師認真思考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途徑。情境教學法符合新時代培養人才的需要,是課堂教學方法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而要真正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出來,就需要教師結合情境教學法的本質、學生年齡階段特點以及課程改革標準對于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等進行綜合考量,才能達成事半功倍的效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幾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際運用情境教學法的觀點以供參考。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導入教學情境
科技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的同時,也給教育帶來了與過去極為不一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往,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展示教學的素材、進行講解,多數是依靠自身的語言、詞匯以及板書,等等,而這樣的教學素材展示其實多少都會因為不夠直觀而讓學生的理解程度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起來,它將圖像、影像、音頻等結合在一起展示的特性,也讓它在被運用至課堂教學中時,能夠很好地讓學生對于教學素材產生一種更為直觀的感受,能夠更好地讓學生記憶且更易理解相關的教學內容。
利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導入教學材料的同時,能更好地架構相關的教學情境,尤其在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一門語言的學習需要良好語言環境的構建,好的語言環境的構建能夠使語言教學取得更為優良的效益,讓學生對于所學語言的理解有較為清晰的提升,直觀的情境也有利于學生更清楚教材中所表述的語言內容。
比如,在進行高中英語“Friendship”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關于友誼的英語動畫來直觀導入教學情境,讓學生了解到這一課教學的主題以及相關的英文單詞及發音,同時生動有趣的動畫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對于課堂內容的關注度,當然英語動畫的選擇一定要綜合當下學生的聽力水平以及和課程內容的相關度、發音語法的純正度等方面去考量,運用合適的多媒體導入材料才能更好地創建直觀的教學情境,對教學起到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適時進行對話,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有明顯提到“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傳統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的講解以及忽視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模式”,那么實際上應當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呢?最重要的一種模式無外乎就是對話的模式,語言最重要的實際運用就是對話交流,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就應當要適時在課堂中進行“對話”,創設更生動的教學情境,這樣一來也能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之中,語言能力能得到更為全方位的發展。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是十分繁重的,因此在課堂之中,需要學生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這其實是一件并不簡單的事情,不僅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自律性,也要求教師認真規劃課程內容、運用適宜的教學手段去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而用“對話”這種模式去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就能夠很好地達成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的目的。
舉個例子,當在講解到“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這一課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用英語來進行對話,分別飾演課文中所出現的對話的角色,當然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對應的小組,讓他們共同去演繹文中的對話、或者討論課堂中所提出的有關于教材相關內容的問題,鼓勵學生多多用英語進行交流,讓學生意識到語言交流或者說對話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使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得以跨向更高一層的臺階,讓他們真正能夠全方位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
三、設置貼近生活化的問題,構建有趣的教學情境
受年齡和所處社會環境的限制,高中生相較于初中生或者小學生而言雖然更為有主見、對很多事情也有很多自己的看法,但是實際上生活閱歷和經驗仍舊較少,因此教師在構建教學情境、設置相關問題以導入課堂內容時,應當要從這一點出發,設置更多較為契合當下年齡段學生經歷的問題,將問題更多地貼近生活化,讓學生擁有更多的代入感,自然也就更愿意在課堂上進行發言,積極認真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在高中英語的教學內容中,其實有相當多一部分的課文都是可以插入較為貼近生活化的問題的,例如,當教師在講解到“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這一課時,就可以用英語提問學生都經歷過什么樣的節日?每一個節日又有哪些不一樣的習俗?由此引導學生依據自身經歷積極應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愿意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接著再從這些問題逐漸深入,帶領學生進入到更深一層的課堂內容學習中去。
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生活中問題的答案用英語回答出來,當然因為學生的詞匯儲備量有限以及用英語開口答話的機會很少,可能會出現“緊張”“詞窮”等現象,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注意適時引導和鼓勵,讓學生習慣且不害怕用英語應答,這樣一來,就能夠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真正地提升。
四、結束語
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著不盡相同的特質,教師在實際運用教學方法時一定要更多地去了解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這樣一來才能真正在實際中結合所教授的學科以及當前年齡段學生的特性,更好地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方法適時且適宜地運用出來,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